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43篇
农学   7篇
  6篇
综合类   42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2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秋甜’是以‘秋黄’为母本,‘搬口白’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晚熟鲜食桃新品种。该品种果实圆形,黏核,平均单果质量240 g。果肉白色,汁液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5.3%~16.3%,风味优良。果实硬度大,耐贮运,室温条件下可贮放7 d。在河南郑州地区果实成熟期为8月中下旬,丰产性强。  相似文献   
52.
【目的】克隆桃热激转录因子PpHSF18基因,分析其在2种树型桃中的表达,探究其在分枝角度形成中的功能。【方法】测定一年生普通型桃大久保和柱型桃洒红龙柱枝条不同生长时期分枝角度,并分析11个桃PpHSFAs基因在2种树型中的表达;克隆PpHSF18基因,构建PpHSF18基因的过表达载体,并进行拟南芥遗传转化,探究其对拟南芥株型和分枝角度的影响。【结果】柱型桃品种洒红龙柱枝条分枝角度显著小于普通型桃大久保,大久保桃分枝角度随着枝条生长逐渐增大,而洒红龙柱桃分枝角度变化不明显;11个桃A类HSF转录因子家族基因在2种树型桃茎尖中的表达呈3种趋势,其中PpHSF18与PpLAZY1呈相同表达趋势,即在柱型桃中表达量显著高于普通型桃,且与水稻OsHSFA2D同源性最高;PpHSF18三个转基因株系分枝角度均小于野生型拟南芥分枝角度,表明PpHSF18参与植物分枝角度的形成。【结论】过表达PpHSF18导致转基因拟南芥分枝角度变小,为进一步解析PpHSF18在桃分枝角度形成中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究YUCCA家族基因在葡萄穗梗褪绿过程中表达模式。【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分析了葡萄YUCCA家族基因聚类、内含子/外显子结构、蛋白保守基序和启动子顺式元件,通过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的方法测定阳光玫瑰葡萄穗梗褪绿过程中IAA含量的变化,利用Real-time PCR检测YUCCA家族基因在穗梗褐变过程中的表达趋势。【结果】从葡萄基因中鉴定得到10个YUCCA家族基因,命名为VvYUCCA1~VvYUCCA10。葡萄YUCCA家族基因可以分为4个亚家族;同一个亚家族的基因含有相似的内含子/外显子结构和蛋白保守基序;在YUCCA家族基因的启动子中,存在大量脱落酸、茉莉酸和水杨酸等信号响应元件;IAA含量在穗梗褪绿过程中明显升高。【结论】YUCCA1和YUCCA8的表达与IAA含量呈正相关关系,可能参与葡萄采后贮藏过程中穗梗的褪绿。  相似文献   
54.
ERF转录因子为植物特有的一类转录因子,在调控植物乙烯合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功能。为研究葡萄ERF转录因子在调控乙烯合成过程中的作用,以阳光玫瑰(Vitis labruscana Baily × V. vinifera L.)葡萄穗梗为材料,克隆了乙烯响应因子VvERF90,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基因功能分析。结果表明,VvERF90属于第IX亚家族,与苹果MdERF2和MdERF3的亲缘关系较近;VvERF90可以正调控VvACO1的表达;VvERF90在拟南芥中过量表达后,转基因植株中VvACO1的同源基因AtACO3基因表达量明显升高,转基因植株的乙烯释放量增加2倍,植株变矮。上述结果表明,VvERF90可能通过调节VvACO1的表达,调控乙烯的释放水平。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明葡萄中乙烯合成的调控机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5.
水分对苗木移栽成活率有重要的影响,为研究其对枣苗移栽的影响,以一年生灰枣嫁接苗为材料,通过不同的晾晒处理进行了移植栽培,结果表明晾晒使苗木失水,失水导致苗木成活率降低,苗木体内的含水量随着晾晒时间的延长而减少,晾晒时间不宜超过1.5d,如果超过,苗木就会大量死亡,其成活率也大为降低。  相似文献   
56.
以6种不同生长型桃幼叶为材料,为适应SSR分析要求,对常规CTAB法、改进CTAB法、常规SDS法以及SDS-CTAB结合法4种基因组DNA提取方法的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常规CTAB法所提取的DNA呈黏稠状的浅褐色沉淀,难以溶解;常规SDS法和SDS-CTAB结合法提取的桃基因组DNA浓度较低,在品种间差异较大;而改进CTAB法提取DNA完整性较好,D260nm/D280nm值介于1.8 ~2.0,RNA去除干净,其SSR分析(引物CPPCT26)条带清晰,多态性好,表明此方法提取的不同生长型桃幼叶基因组DNA完全适于SSR分析.  相似文献   
57.
信阳毛尖品质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阳毛尖是我国名优绿茶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品质.从茶树品种、生态条件、栽培措施、采制技术、冲泡条件等方面对影响信阳毛尖茶叶品质的因素进行了综述.各品种茶叶的内含物含量存在差异;信阳地区的气候条件为茶树生长提供良好的水热和光照条件,土壤条件不同,茶叶品质也不同;合理间作和茶园覆盖对茶叶品质有重要影响;不同的采摘时间、采摘标准、加工工序对茶叶品质的影响也不同;冲泡条件不同,茶叶的感官品质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8.
【目的】分析枣WRKY转录因子对枣疯病植原体以及不同激素的响应,探讨WRKY基因在枣疯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为进一步研究枣WRKY转录因子的生物学功能及枣与植原体相互作用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同源比对从NCBI数据库以及转录组数据库鉴定出枣假定WRKY转录因子,并利用SMART等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从转录组分析中挑选出差异表达的6个基因,设计定量引物,验证其在灰枣枣疯病发病过程中的表达量变化情况;以‘蜂蜜罐’枣胚培苗为材料,外源施加0.1 mmol·L~(-1)水杨酸(SA)和茉莉酸甲酯(MeJA)后,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 PCR)技术分析枣WRKY基因的表达量变化情况。【结果】确定了69个枣假定WRKY转录因子,重新命名为ZjWRKY1-69,可分为3个组GroupⅠ、GroupⅡ和GroupⅢ,GroupⅠ含有17个成员,GroupⅡ又可细分为Ⅱa、b、c、d、e 5个亚组,分别包含3、11、15、3、9个成员,GroupⅢ有11个成员;69个枣WRKY转录因子基因中,有43个ZjWRKY基因可以定位到11条染色体上,但在染色体上呈不均匀分布,7号染色体上没有ZjWRKY基因存在;大部分ZjWRKY蛋白都包含有WRKYGQK保守序列,有2个ZjWRKY蛋白(ZjWRKY23和ZjWRKY46,GroupⅡc)变异为WRKYGKK;GroupⅠ中的WRKY转录因子含有较多的保守基序(10个),且同一个组内WRKY蛋白的保守基序类型及个数相似。从枣疯病发生过程中枣叶片的转录组数据中检测到28个ZjWRKY转录因子基因的差异表达主要集中在嫁接后38~52周。枣疯病发病过程中ZjWRKY8、ZjWRKY52、ZjWRKY61、ZjWRKY69基因表达量发生明显变化(上调)。SA处理后,ZjWRKY42和ZjWRKY52表达量显著升高;MeJA的积累诱导ZjWRKY42和ZjWRKY61的表达量发生较明显变化。【结论】初步确定了枣69个WRKY转录因子,分为3组;43个枣WRKY基因可以定位到11条染色体上,呈不均匀分布,7号染色体上尚没有发现WRKY基因的存在。枣疯病植原体侵染枣树后,诱导了ZjWRKY5、ZjWRKY8、ZjWRKY42、ZjWRKY52、ZjWRKY61基因的表达,SA和MeJA处理后分别使ZjWRKY42、ZjWRKY52和ZjWRKY42、ZjWRKY61表达量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59.
为建立‘蜂蜜罐’枣高效遗传转化体系,以‘蜂蜜罐’枣胚培苗上胚轴和子叶为外植体进行转化,研究了不同菌液浓度、侵染时间、共培养时间、AS(乙酰丁香酮)浓度和侵染方式对gus(β-葡糖醛酸糖苷酶)基因瞬时表达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菌液OD_(600)值为0.5,真空辅助侵染10 min,共培养3 d,上胚轴和子叶外植体的共培养培养基中分别添加20和10 mg·L~(-1)乙酰丁香酮时,其gus瞬时表达率均最高,为最佳遗传转化体系。利用已优化的遗传转化体系进行Bt基因转化,共获得24个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呈阳性的再生芽;对PCR检测呈阳性的不定芽进行伸长培养和不定根诱导,最终获得完整转基因植株。本研究初步获得了转Bt(苏云金芽孢杆菌)基因的枣植株,为通过转基因手段进行枣抗虫新种质选育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60.
中华猕猴桃叶片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中华猕猴桃伏牛95-2的组培苗叶片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生长调节物质对不定芽的分化、增殖及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在MS+ZT1.0 mg/L+NAA0.3 mg/L培养基中,愈伤组织不定芽分化率最高,为87.5%;在MS+6-BA2.0 mg/L+NAA0.5 mg/L培养基中,不定芽增殖系数最高,为4.2;在1/2MS+NAA2.0 mg/L培养基中,不定芽生根率为1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