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49篇
林业   6篇
农学   3篇
  13篇
综合类   133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4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以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为供试害螨,采用玻片浸渍法,进行川芎油和冬青油的复配增效研究.结果表明:川芎油与冬青油以质量比(W∶W)为1∶1.5混用对朱砂叶螨具显著增效作用,LC50为622.93 mg·L-1,共毒系数达616.94;通过溶剂、乳化剂等助剂筛选,确定了40%川芎油·冬青油环保型乳油的配方;质量检测表明以该配方配制的制剂符合商品农药的各项要求;田间药效试验表明,40%川芎油·冬青油环保型乳油对朱砂叶螨(T.cinnabarinus)和山楂叶螨(T.viennensis)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800 mg·L-1处理药后7d防效均在90%以上,与对照药剂1.8%阿维菌素EC 9 mg·L-1处理防效相当,值得在经济作物上推广.  相似文献   
122.
采用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方法,对丙烷脒防治番茄灰霉病(Botrytiscirerea)进行了研究。丙烷脒对灰霉病茵茵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EC50分别为2.1599mg/L和2.7510mg/L;在组织法测定中,丙烷脒对灰霉病表现出较高的保护和治疗作用;田间药效试验表明,丙烷脒在施用剂量为(a.i.)90-180g/hm2施药4次、间隔7d的条件下对番茄、黄瓜、草莓等作物的灰霉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防效优于对照药剂嘧霉胺和腐霉利,与菌核净的防效相当。  相似文献   
123.
目前已经找到一种由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细胞培养法生产雷公藤甲素和生物碱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生产的次生代谢物产量较低,因此本研究利用紫外光(UV-B)辐照和超声波处理对雷公藤悬浮培养体系中萜类次生代谢物的含量进行了检测分析.在雷公藤悬浮细胞的不同培养时期,利用不同时长的UV-B辐照和超声波分别处理的雷公藤悬浮细胞和培养体系,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对悬浮细胞和培养液中雷公藤内酯醇、吉碱和次碱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利用UV-B辐照和超声波处理均可以显著提高雷公藤悬浮培养体系中悬浮细胞生长量及其次生代谢物的含量.紫外辐照及超声波处理均可使雷公藤悬浮细胞的生长量比对照提高1~2倍.在雷公藤悬浮细胞生长周期的第13天用UV-B辐照90 min,雷公藤悬浮细胞中内酯醇、吉碱和次碱产物含量达到最大,分别为5.185、39.747和42.189 μg/L;超声波处理40 s时,次生代谢物含量达到最大,分别为5.185、40.080和45.472 μg/L,与对照相比提高1~3倍.另外超声波处理对雷公藤悬浮细胞中次生代谢物释放分泌入细胞培养液中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通过对雷公藤悬浮细胞培养液中次生代谢物含量的检测发现,在处理时长分别为40 s时,内酯醇、吉碱和次碱的转化率分别达到93.7%、86.6%和88.1%,与对照相比含量提高1~3倍.本研究为解决雷公藤野生资源短缺,利用雷公藤悬浮细胞培养生产雷公藤内酯醇、吉碱和次碱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24.
雷公藤体细胞胚发生及其植株再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系卫矛科(Celastmceae)雷公藤属植物,在我国很早以前就用于医学和害虫防治,是生产无公害农药的宝贵资源之一(李琰等,2008;夏焱等,2005;陈同素,1933).雷公藤的活性成分主要存在于根部(杨春欣等,2001),但其属多年生木质藤本,生长较慢,人工栽培极少,因而人们对野生资源大量盲目采挖,使资源遭到严重破坏.目前对雷公藤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有效成分分离鉴定、开发利用等方面(Jun et al.,2007;Canter et al.,2006;周琳等,2006),未见到关于组培快繁及体细胞胚诱导方面的报道.  相似文献   
125.
以MS,B5,NT,H,1/2MS,6,7-V及White为基本培养基,分别添加1.0mg·L-12,4-D和0.5mg·L-1KT,分析不同类型培养基对雷公藤愈伤组织生长及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的影响,并以NT为基本培养基进行光照条件、pH值、接种量、不同外植体以及培养时间试验,探讨雷公藤愈伤组织生长及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的最佳培养条件。结果表明:6,7-V培养基有利于愈伤组织生长和继代保存,White培养基上雷公藤内酯醇及雷公藤总生物碱含量最高,NT培养基适合进一步继代培养。pH5.8时,最有利于愈伤组织生长,pH6.7时雷公藤内酯醇的含量最高,而雷公藤总生物碱含量在pH5.2时最高;光照处理中,暗光不仅有利于愈伤组织生长,也有利于雷公藤内酯醇及雷公藤总生物碱的积累,且褐化程度较轻。根愈伤组织增长量、雷公藤内酯醇含量最高,而叶愈伤组织中雷公藤总生物碱的含量最高。愈伤组织最适继代时间为40~45天,雷公藤内酯醇及雷公藤总生物碱的产量在第50天时最高。  相似文献   
126.
Research Development of Higher Fungi in Plant Protecti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真菌具有多种农用生物活性。概述了高等真菌在杀虫、抑菌、抗病毒、杀线虫活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高等真菌代谢产物作为杀菌剂的研究与应用,旨在为高等真菌在植物保护领域的进一步研究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7.
植物源农药的研究与开发、生产与应用目前均已进入关键时期,其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已成为农药发展的主流方向之一.而在植物源农药产品应用中,有些成分不表现明显的农药活性,但却对作物生长具有明显的肥效作用,多数产品对作物具明显的刺激生长和诱导抗性功能.人们常只注重于植物源农药的杀虫、杀菌作用研究而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其对作物的“保健”效果,深入研究植物源农药“保健”功能即免疫、抗逆、保鲜活性,应当是植物源农药研发和应用中值得关注的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128.
戊唑醇在花椒体内的残留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高压液相色谱(HPLC)技术测定了戊唑醇树干注药后在花椒树叶片和树干韧皮部组织中的分布残留动态.研究结果表明,树干注药后戊唑醇在花椒树体内具有较好的传导、分布性能.戊唑醇在叶片和树干韧皮部组织中残留量存在一定差异,在叶片组织中的含量高于韧皮部组织.注药后1d戊唑醇在花椒叶中含量为0.268 mg/kg,注药后20 d在花椒叶中的含量达到最高值1.897mg/kg,之后呈下降趋势.注药后30 d时,戊唑醇在树干韧皮部组织中含量达到最大值0.682 mg/kg.树干注药后戊唑醇在花椒树体内残留期较长,注药后60 d时,药剂在花椒叶片、树干韧皮部中的含量分别为0.576 mg/kg和0.284 mg/kg.  相似文献   
129.
以1,6-己二醇和 E,E -2,4-己二烯醇为原料,在四氯合铜酸二锂(Li2CuCl4)催化下通过Coupling偶联反应合成出大豆食心虫 Leguminivora glycinivorella 性信息素的主要组分 E,E -8,10-十二碳二烯醇乙酸酯(Ⅰ),总收率30%;在相近条件下合成了 Ⅰ的类似物Ⅱ~Ⅷ。 所有产物的结构均经1H NMR、13C NMR和GC-MS确证。该合成方法原料廉价易得,副产物少,产物立体选择性高。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当每诱芯含0.1 mg化合物 Ⅰ 、0.01 mg Ⅱ 、和0.1或0.5 mg Ⅳ 时对大豆食心虫具有较好的引诱效果;混配结果显示,当诱芯质量比分别为 m(Ⅰ):m(Ⅳ)=10:1、 m(Ⅰ):m(Ⅶ)=1:5及 m(Ⅰ):m(Ⅷ)=1:5或1:1,且每诱芯混剂含量为1.0 mg时,其引诱活性与标准诱芯相当。  相似文献   
130.
采用浸泡法,初步研究了28种植物提取物对苹果、番茄的采后防腐保鲜效果。结果表明:八角茴香油对富士苹果具有显著的防腐保鲜效果,适宜使用浓度为125μL·L-1;肉桂醛、八角茴香油、香叶醇及薄荷、丹参提取物对番茄的防腐保鲜效果显著优于对照药剂1-MCP 0.25μL·L-1处理,其适宜使用浓度分别为125μL·L-1、125μL·L-1、125μL·L-1、1.0mg·mL-1和2.5mg·mL-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