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55篇
林业   15篇
农学   36篇
基础科学   15篇
  47篇
综合类   162篇
农作物   28篇
水产渔业   10篇
畜牧兽医   28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21.
王民敬  周丹丹  李健  韩萌  冯伟  赵威 《农业工程》2022,12(5):138-142
红枣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果业的重要品种,在新疆和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在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红枣生态适宜性评价、基于综合比较指数的红枣比较优势分析、基于成本收益的市场需求分析基础上,开展集成生态适宜性、综合比较优势、市场需求为一体的红枣种植布局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红枣评价为优良的是南疆环塔里木盆地的农一师、农二师、农三师、农十四师,评价结果与生产实际总体相一致,为红枣种植布局优化提供可量化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2.
本文介绍了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阐述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修复技术及各项修复技术的特点、相关研究的进展等,提出今后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的发展方向与措施,为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3.
水氮处理对稻茬小麦籽粒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稻茬小麦水肥优化管理提供对策,以国审小麦品种兰考198为供试材料,连续两年在河南信阳研究了水(正常和渍水)、氮(0、225和300 kg·hm-2)处理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氮处理对小麦产量与品质性状的影响表现为氮>水>水×氮。施氮处理可显著提高小麦穗数、穗粒数、产量、籽粒容重、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对千粒重影响不大。渍水处理降低了小麦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但两种水分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渍水对产量构成三因素的影响也因年降雨量的不同有所差异,对籽粒容重无显著影响。因此,在当前土壤水分含量相对较高的豫南稻茬麦区,氮肥仍是决定小麦籽粒产量与品质性状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4.
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大气降尘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野外定位实测法,对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5种不同下垫面(绿洲防护林带、农田、固定沙丘、半固定沙丘、流动沙丘)的大气降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大气降尘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异规律,不同月份的降尘量之间有着极显著差异(P0.0001),4月份的降尘量达年内最大值,3-6月的降尘量之和占全年总量的46.3%;不同下垫面的年降尘量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001),从大到小为: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固定沙丘林带农田;不同高度的降尘量也存在极显著差异(P0.0001),0.5m的降尘量大于1.5m的。(2)扬沙和沙尘暴发生的总天数与降尘量之间存在极显著线性相关关系(P0.01),因此认为大风(≥6m/s)持续时间与扬沙和沙尘暴发生总天数是影响降尘的一个主要因子;降雨对降尘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下垫面状况是决定起尘强度的一个关键因子,其对降尘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地表植被的防风固沙作用实现的。  相似文献   
25.
<正>今年上半年,我国食用畜产品加工业整体运行形势稳中趋缓。生猪供应充足,牛羊肉供不应求,禽肉价格小幅上涨,乳制品加工业投资吸引力上升,液体蛋市场份额明显增加。屠宰行业集中度低、禽肉销售依然不畅、乳制品过度包装等突出问题需重点关注。1.行业总体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6.
SPOT 5与HJ遥感影像用于冬小麦氮素监测的效果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HJ遥感影像对冬小麦氮素监测的适用性,利用同期获取的SPOT5和HJ1B遥感影像,结合同步地面取样测试,从传感器的光谱响应、监测模型精度以及叶片氮含量空间填图3个方面,对冬小麦氮素的遥感影像监测效果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两类遥感影像的3个波段反射率及植被指数与小麦叶片氮含量均密切相关,其中,SPOT5影像的最优模型植被指数为GNDVI(绿色归一化植被指数),HJ1B影像的最优模型植被指数为NDVI(归一化植被指数),SPOT5影像在监测精度上优于HJ1B影像,但差别不大。填图结果表明,除地块较破碎地带外,利用HJ1B影像反演填图所得的小麦叶片氮含量在空间分布上与SPOT5影像结果比较一致。说明利用SPOT5与HJ遥感影像监测小麦氮素营养状况都是可行的,而HJ遥感影像在一定精度要求范围内能够替代SPOT5等遥感影像的监测效果。  相似文献   
27.
薛向东  冯伟  康阳  赵佳丽 《油气储运》2011,30(10):743-745,714
基于现有油气管道仿真系统,开发能耗分析辅助功能,用于测算油气管道不同季节、不同输量情况下的能耗。利用风险评价方法给出在一定输量下的最佳运行方案,并结合投入产出理论确定在某方案下每个耗能设备的投资收益及该方案下的设备优先改造顺序,通过对不同方案的运行时间加权求得设备的综合投资收益指数并排序,最终获得管道的节能改造方案。基于此评价方法并利用油气管道仿真系统能耗测算工具对兰成渝成品油管道、西气东输天然气管道和阿独原油管道现有运行方案进行计算和评价,给出了相对最优运行方案和管道节能改造的优先顺序。  相似文献   
28.
小麦叶绿素荧光参数叶位差异及其与植株氮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中蛋白质含量小麦品种矮抗58和高蛋白质含量品种郑麦366为试验材料,2008-2010年连续2个生长季进行了施氮梯度下(0、90、180和270 kg hm-2)的田间试验。在关键生育时期同步测定叶片荧光参数、叶和茎生物质量及氮含量,建立了基于叶位差的小麦植株氮含量荧光估算模型。结果表明,在小麦旺盛生长的拔节至孕穗期叶绿素荧光参数Fm、Fv、Fv/Fm和Fv/Fo与对应叶片氮含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57、0.601、0.619和0.633,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顶三叶间荧光参数差异较小,随施氮水平提高,顶部第4叶荧光参数与顶三叶间差异逐渐缩小,说明其对增施氮肥反应敏感。顶部第4叶与顶部第1叶间的荧光参数差异(LPD4-1)可较好拟合小麦拔节期植株氮含量变化,Fv/Fo和Fv/Fm方程决定系数R2分别为0.644 (P<0.001)和0.651 (P<0.001);顶部第4叶与顶部第2叶间的荧光参数差异(LPD4-2)方程拟合决定系数有所降低,分别为0.626 (P<0.002)和0.592 (P<0.005);而顶部第4叶与顶三叶之间的差异(LPD4-n)与小麦孕穗期植株氮含量间呈显著线性关系,其Fo、Fv和Fm方程决定系数分别为0.726 (P<0.001)、0.791 (P<0.001)和0.784 (P<0.001)。独立数据检验结果表明,小麦拔节期对Fv/Fo和Fv/Fm的LPD4-1预测精度R2分别为0.844( P<0.001)和0.828 (P<0.001),相对误差(RE)分别为13.0%和16.7%,而LPD4-2估算植株氮含量精度有所降低,R2分别为0.793 (P<0.001)和0.813 (P<0.001),RE分别为16.9%和18.4%。小麦孕穗期对Fv和Fm的LPD4-n预测方程的R2分别为0.831 (P<0.001)和0.815 (P<0.001),RE分别为13.2%和16.4%。比较而言,小麦拔节期Fv/Fo的LPD4-1和孕穗期Fv的LPD4-n可更好地用于评估不同条件下植株氮含量的变化,为施肥调控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9.
水稻叠盘暗出苗育供秧技术是指由育秧中心完成育秧床土(或基质)准备、种子浸种消毒、催芽处理、流水线播种、温室叠盘、保温保湿出苗等过程后,将针状秧苗连盘提供给用秧户,再由用秧户在炼苗大棚或秧田完成后续育秧过程的一种"1个育秧中心+N个育秧点"的育供秧模式。为促进该技术模式的推广应用,于2015—2017年在诸暨市开展了相关示范,并总结了该技术模式的主要优点和示范成效。  相似文献   
30.
对赣州市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以奖代补机制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江西省赣州市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以奖代补机制探索情况进行调研的基础上,从奖补对象、奖补范围、奖补标准、奖补流程等方面梳理了赣州市的主要经验做法,并对研究建立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以奖代补机制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