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为利用小麦种子的近红外吸光度研究小麦品种的抗旱性,测定了40份旱地小麦品种的抗旱指数以及籽粒的全光谱吸光度值,并将两者关联,建立PLS近红外抗旱指数量化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光谱吸光度值与供试材料抗旱指数相关系数2个年度均达到0.856*以上,建立的吸光度值和抗旱指数的矩阵公式预测样本的抗旱指数与标准值之间的相关系数达0.930**。研究结果表明,可以用小麦籽粒近红外全光谱吸光度值来预测小麦的抗旱性。为小麦抗旱性评价提供了一种能够在育种早代进行的快速、简单易行的抗旱性鉴定技术。 相似文献
32.
对洛旱6号小麦的幼穗分化、籽粒灌浆和分蘖成穗三大生育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洛旱6号幼穗分化的总时间缩短,二棱期经历的时间先增加后减少,10月4日播种和10月24日播种分别比10月14日播种缩短了4 d和18 d.洛旱6号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强,平均灌浆速率在1.553~1.806 g/(d·1 000粒)之间.在10月4日播种情况下平均灌浆速率和最大灌浆速率较大,灌浆时间35~38 d,千粒重稳定在46 g以上.针对灌浆速率而言,以10月上旬播种对洛旱6号最为有利.洛旱6号主要依靠主茎和第1个和第2个一级分蘖成穗,随着播期的推迟,总分蘖数和成穗数逐渐减少.因此,洛旱6号适宜早播,最佳播种期为10月4-14日. 相似文献
33.
34.
35.
36.
抗旱高产小麦新品种洛旱8号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洛旱8号是以豫麦49号为母本,豫麦48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采用水旱协调选择混合法选育而成的旱地小麦新品种,具有高产、抗旱、适应性广等特点。2005-2007年度参加河南省旱地小麦区域试验,17点汇总,16点增产,2年平均5 277.6 kg/hm2,比对照洛旱2号增产5.97%。2007-2008年度参加生产试验,8点汇总,8点增产,平均5 490 kg/hm2,比对照洛旱2号增产10.6%,居4个参试品种第1位。该品种品质优良,综合抗性好,适应性广。 相似文献
37.
38.
行距和播量配比对高产小麦品种‘洛麦23'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高产小麦品种‘洛麦23'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参考,在大田条件下,连续2a以‘洛麦23'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3个行距和3个播量对其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行距间,小麦籽粒产量表现为行距15cm最高,较行距10cm和行距20cm高2.13%和8.84%,茎蘖数表现拔节期行距10cm和行距15cm显著高于行距20cm,叶面积指数(LAI)表现越冬期和起身期行距10cm和行距15cm显著高于行距20cm、花后30d行距15cm高于行距10cm和行距20cm,粒质量叶比和粒数叶比表现为行距10cm和行距15cm高于行距20cm,结实粒表现为行距15cm高于行距10cm和行距20cm;不同播量间,产量表现150kg·hm~(-2)播量和262.5kg·hm~(-2)播量高于375kg·hm~(-2)播量,分别较375kg·hm~(-2)播量高3.45%和5.92%,粒质量叶比表现为150kg·hm~(-2)播量和262.5kg·hm~(-2)播量显著高于375kg·hm~(-2)播量,茎蘖数、LAI、粒数叶比和结实粒无显著差异。不同行距下各播量茎蘖数、LAI、粒数叶比和结实粒表现各有区别,产量以行距15cm配置播量150kg·hm~(-2)为最高,达8 750.43kg·hm~(-2)。在‘洛麦23'推广应用中,可以适当调控行距和播量,做到种法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品种高产潜力。 相似文献
39.
不同冬小麦品种旗叶叶绿素荧光特性及其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不同抗旱性冬小麦品种灌浆期旗叶的叶绿素荧光特性及其与籽粒产量的关系,在防雨棚控水条件下,测定和分析了干旱胁迫后强抗旱性品种晋麦47、弱抗旱性品种偃展4110和中等抗旱性品种矮抗58旗叶荧光参数、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先量子密度(PFD)的增加,冬小麦旗叶实际荧光(F)、表观电子传递速率(ETR)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值逐渐升高,PFD超过189 μmol·m-2·s-2后,F值基本稳定,而光下最大荧光(Fm)值持续降低,导致其他叶绿素荧光参数改变,PFD在189~1 360μtmol·m-2·s-2时Fm变化幅度较大.干旱胁迫降低了小麦旗叶F、Fm、实际量子产量(Yie1d)、ETR、NPQ值.不同品种荧光参数值受干旱胁迫的影响程度不同,偃展4110受影响最大,晋麦47较为稳定.干旱胁迫条件下3个品种的产量差异显著,表现为晋麦47>矮抗58>偃展4110.灌浆中期旗叶主要叶绿素荧光参数与产量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可以作为高产品种筛选的生理指标;而干旱处理与适水处理的F比值、Fm比值则与两种水分条件下的产量比值呈显著正相关,可以作为品种抗旱性鉴定的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40.
干旱胁迫对不同冬小麦品种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干旱胁迫对冬小麦主要性状的影响及其机理,选用12个抗旱性不同的冬小麦品种,在干旱胁迫和自然降雨2种环境条件下,研究干旱胁迫对其水分利用效率(WUE)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导致株高降低6.9%~25.6%,产量下降2.4%~56.2%,WUE增加17.0%~84.9%,穗粒数减少0.4%~17.1%,有效穗数下降2.4%~34.1%,穗长缩短0.21%~11.8%,各性状对干旱敏感程度都存在明显的品种间差异。产量下降幅度随品种抗旱性的增强而逐渐减弱,WUE增加幅度随品种抗旱性的增强而增加。WUE及产量性状的相关分析表明,干旱胁迫条件下,有效穗数、株高、WUE可作为判定某一品种抗旱性的间接依据,即成穗数多、籽粒饱满、株高稳定性好、水分利用效率高的小麦品种抗旱性好,从而获得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