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0篇
林业   29篇
农学   4篇
  2篇
综合类   40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1.
对喀斯特土壤种子库的形成分布、组成和大小、分类方法、研究方法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阐述了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被的关系、土壤种子库的时间动态及研究土壤种子库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拥有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喀斯特地貌复杂,生境复杂多变。保护区有维管束植物143科501属1 203种,有动物有57目309科2 028种,论述了茂兰自然保护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健全管理体制、加强社区宣传教育、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促进社区经济发展、扶持社区群众参与旅游接待等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3.
资源昆虫可分为直接资源昆虫和间接资源昆虫.本文就茂兰保护区的资源昆虫即药用、食用、观赏、传粉、天敌等昆虫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对资源昆虫的保护与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茂兰喀斯特森林实验区桑园土壤昆虫初步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08年1-12月,对茂兰喀斯特森林实验区2个桑园样地的土壤昆虫进行了抽样调查,共获大、中、小型土壤昆虫2 800只(包括蜱螨目),分属于11目26科。其中直翅目、膜翅目、鞘翅目为优势类群,3目昆虫共占总数的74.25%;蜱螨目、同翅目、鞘翅目幼虫、弹尾目、蜚蠊目、半翅目为常见类群。优势类群是喀斯特森林环境下土壤昆虫的主体;此外,土壤昆虫个体数和类群数在季节上呈现夏、秋、春、冬依次递减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5.
一提到瀑布,人们可能首先想起的是美国和加拿大边界的尼亚加拉瀑布、非洲赞比西河上的维多利亚瀑布和阿根延、巴西、巴拉圭之间的伊瓜苏瀑布。它们的恢弘气势和宏大规模让人们叹为观止。其实,瀑布的大小有多个判别指标,比如宽度、落差、流量等。世界最高的瀑布是中国四川眉山市洪雅县瓦屋山境内的兰溪瀑布,总落差1040米。流量最大的瀑布是湄公河上的孔恩瀑布,虽然落差只有70米,但流量估计有  相似文献   
16.
地下的贵州     
“喀斯特”又称为“岩溶”,是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化学溶蚀的综合地质作用,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现象的统称。世界可溶性岩石以石灰岩为最多,其分布面积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15%。喀斯特地区地表形态多样,地下洞穴丰富,形成许多著名的自然景观,如桂林山水、黄果树大瀑布、织金洞、云南石林等,都是以喀斯特自然景观为主的风景名胜。  相似文献   
17.
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的里亚半岛的高原上,有一处高地到处是裸露的岩石。大雨过后的高地,汹涌的洪水势不可挡,然后迅速干涸,植物生长困难,留给人们的印象就是满眼坚硬的石头。所以当地人把那个高地称为kras,意为"石头"。18世纪初,欧洲人使用德语karst(音译"喀斯特")一词作为那里的地名。  相似文献   
18.
贵州野生豹资源及其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调查表明,豹华南亚种曾广泛分布于贵州,1950年前豹还曾是主要狩猫对象,1970年后分布地已严重退缩到边远,偏僻山区,至2001年,贵州仅有15外仍有分布,涉及34个县(市),总数在121只左右,一些分布在正退缩,逐步消失,造成贵州野生豹资源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猫捕活动和野生豹生境的破坏。  相似文献   
19.
贵州喀斯特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贵州喀斯特生态环境的一般特征、森林区喀斯特环境特征、无林区喀斯特环境特征进行了叙述,分析了喀斯特森林现状及现状的成因,提出了以建立自然保护区、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等方式恢复喀斯特生态环境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以及建立立体农村经济、发展生态旅游、合理利用、采育并举、劳务输出等多种喀斯特山区经营方案。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赤水河流域实际情况出发,描述了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现状及保护的措施与成效,分析了赤水河流域存在的体制机制不健全、生态系统破碎、民众保护意识不强、生态补偿机制不合理、生态修复技术欠科学、工业项目和传统农业发展对环境威胁大等问题,提出赤水河流域应考虑资源整合保护,建立国家公园制度,并通过完善补偿机制,兼顾植被恢复与社会发展,鼓励发展生态经济促进生态保护的策略,严格控制影响生态的项目实施,减少污染,恢复生态,确保赤水河流域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