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4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35篇
林业   42篇
农学   30篇
基础科学   29篇
  42篇
综合类   232篇
农作物   29篇
水产渔业   22篇
畜牧兽医   116篇
园艺   54篇
植物保护   20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为了调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部分地区牛场中牛蹄病发病和治疗情况,本试验以乌鲁木齐市周边3个牛场为研究对象,连续5个月对跛行和牛蹄病发病和治疗情况进行记录并分析。结果显示,3个牛场跛行牛只中99.77%由牛蹄病所致,总体发病率为20.91%,其中A牛场为23.08%、B牛场为31.74%、C牛场为8.86%,牛生存环境和饲养管理方式越好的牛场牛蹄病发病率越低;蹄皮炎为主要牛蹄病类型,占80.37%,蹄底溃疡占14.25%,变形蹄占4.91%,蹄叶炎占0.47%。变形蹄以延蹄和拖鞋蹄为主,共占61.91%;48.84%的牛蹄病发生于两后蹄系部,23.14%的牛蹄病发生于趾间。治疗方面,A牛场、B牛场和C牛场患牛蹄病的牛只经3次治疗后治愈率分别为100%、100%和97.73%。结果表明,牛蹄病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部分牛场中牛只跛行的主要原因,牛蹄病类型主要为蹄皮炎、蹄底溃疡、变形蹄和蹄叶炎,其中蹄皮炎最严重,且以后趾蹄皮炎发病率最高;采用腐蹄康散外用,蜂胶提取物、青霉素和链霉素外用,以及头孢噻夫钠、萘普生注射液和地塞米松注射液肌肉注射联用这3种用药治疗方式均有很好的疗效,提示牛场在加强牛蹄病预防...  相似文献   
12.
任何新的水文仪器在投入使用前均需要进行比测试验分析。通过对大量的比测试验资料,经过一系列的误差分析,为HW—1000C型非接触超声波自记水位计的推广使用,实现水位观测自动化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外源ALA对盐碱胁迫下辣椒幼苗生长的影响,以2个辣椒品种G3和G7为试材,盐碱胁迫下喷施5种不同质量浓度(0、10、25、40和60 mg·L-1)的ALA溶液。通过对喷施后辣椒幼苗的株高、茎粗、干鲜质量等表型指标和MDA、H2O2等生理指标以及3种抗氧化酶(SOD、POD和CAT)活性进行测定,揭示外源ALA对盐碱胁迫下辣椒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外源40 mg·L-1的ALA能够有效提高盐碱胁迫下辣椒植株的株高、茎粗、叶面积、总根长以及干鲜质量,其中2个品种的叶面积分别升高39.9%和17.1%,根长分别升高18.3%和40.5%;同时提高辣椒幼苗叶片中的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的含量,并降低脯氨酸、MDA、H2O2的含量及O2-的产生速率,2个品种辣椒幼苗叶片的SOD活性分别提高了16.0%和17.5%,CAT活性也分别提高了87.8%和354.6%。因此,喷施外源ALA 40 mg·L-1时,对辣椒幼苗受到盐碱...  相似文献   
14.
黑曲霉作为一种丝状真菌,其发酵过程中的菌丝形态对柠檬酸产量影响巨大。通过调控接种孢子浓度和摇床转速,对黑曲霉菌球形态和柠檬酸产量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菌球直径和致密度是至关重要的形态参数,控制其在合适范围可显著提高柠檬酸产量。本研究为柠檬酸工业生产中黑曲霉菌株的代谢改造和过程调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凋落物分解作为生态系统重要功能之一,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明确荒漠草原凋落物分解对氮(N)、磷(P)添加及二者交互作用的响应,以宁夏荒漠草原短花针茅和赖草的凋落物为研究对象,使用凋落物网袋分解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N、P添加各4个梯度,均为纯N、P含量,N1、N2、N3、N4添加量分别为0 g/(m2·a)、5 g/(m2·a)、10 g/(m2·a)、20 g/(m2·a);P1、P2、P3、P4添加量分别为:0 g/(m2·a)、4 g/(m2·a)、8 g/(m2·a)、16 g/(m2·a)。结果表明:(1)短花针茅和赖草凋落物分解过程分为快速分解和缓慢分解两个阶段,两个物种的分解速率存在差异性,短花针茅和...  相似文献   
16.
中兽药学研究已在我国传承5 000年,形成独特的中兽医药理论体系,拥有扎实的基础与大量的临床应用实践,不仅具有无残留、不易产生耐药性、毒副作用小、兼有营养和药用等优点,而且具有作用范围广、整体性和有效成分多等特点。如何将有效成分提取出来是行业关注的问题之一。近年发展的现代提取分离技术如酶法提取、益生性产酶菌发酵降解中药等绿色环保提取工艺为提取、分离有效成分提供新途径。几千年来,中药方剂在保障我国畜牧业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一直沿用至今,尤其在国家饲料端禁抗政策出台后,中草药在兽医临床的应用前景更加广阔。生化汤具有活血化瘀,温经止痛之功效。笔者查阅大量文献与典籍对生化汤处方药材进行详细阐述,为传统生化汤经典方剂的改良开发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紫外敏感视蛋白基因Bo-uv的作用及其与趋光性的关系,利用常规PCR方法克隆获得Bo-uv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分析了其敏感视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与其它12种昆虫同源蛋白氨基酸序列之间的系统进化关系,运用qPCR技术检测了不同发育阶段、不同组织及不同光强度下Bo-uv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Bo-uv基因cDNA全长2 757 bp,开放阅读框1 542 bp,编码514个氨基酸。韭菜迟眼蕈蚊紫外敏感视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与其它12种昆虫同源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为21.93%~43.00%,与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最高。Bo-uv基因在韭菜迟眼蕈蚊蛹末期、成虫期表达,在成虫头部的相对表达量较高。在0~10 000 lx光强范围内雌、雄成虫体内该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呈先增高后降低趋势。与对照相比,1 000 lx光强度下其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10 000 lx时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表明光强度能够有效地调控Bo-uv基因的表达,该基因在韭菜迟眼蕈蚊感知外界光刺激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揭示天敌昆虫趋光性中光源因子与虫源因子的作用,采用室内多向行为选择方法研究光波长、刺激时长和性别结构对龟纹瓢虫Propylea japonica趋光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在365~630 nm波长范围内,光波长对龟纹瓢虫雌雄性比为1∶1的两性种群的趋光性有显著影响,其对365 nm处紫外光的趋光率最高,为27.90%;对625~630 nm处红光的趋光率最低,为6.50%。在120 min范围内,光刺激时长对龟纹瓢虫雌雄性比为1∶1的两性种群的趋光性有显著影响,且该影响与光波长有关。利用紫外光刺激龟纹瓢虫雌雄性比为1∶1的两性种群5 min时的趋光率(41.07%)显著高于其它刺激时长处理,且其它处理之间均无显著差异。随着光刺激时长的增加,龟纹瓢虫雌雄性比为1∶1的两性种群对紫外光、蓝光短波长的趋光率降低,对红光和黑暗处理的趋光率增加。在紫外光、蓝光、绿光及橙光处理下性别结构对龟纹瓢虫有显著影响,雌性单性种群偏嗜紫外光和绿光;雄性单性种群偏嗜绿光和橙光;雌雄性比为1∶1的两性种群偏嗜紫外光、蓝光和橙光。表明光波长是龟纹瓢虫趋光性的核心诱因,性别结构及光刺激时长具有重要的协同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揭示南麂岛岩礁潮间带软体动物种类组成与数量分布及其演替状况,于2013年11月,2014年2月、5月、8月,共4次对南麂岛的潮间带7个断面进行了定量和定性调查,并对软体动物的种类、数量和优势种变化及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共鉴定出软体动物种类63种,隶属于3纲113目34科52属,其平均栖息密度和生物量为506.5个/m2和801.54 g/m2;条纹隔贻贝(Septifer virgatus)是4个季节共有的且优势度最大的优势种;软体动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平均值为冬季(1.73)春季(1.69)夏季(1.58)秋季(1.40);与历史资料对比发现,其物种数及生物量有一定程度的减少。研究表明,南麂岛岩礁潮间带的软体动物发育较好,栖息密度和生物量远高于邻近的其他岛屿,但与此前调查结果相比却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20.
单甲脒对模型池塘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其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单甲脒对模型池塘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影响的研究结果.在较高浓度单甲脒的影响下,模型池塘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群落中浮游藻类的种类、数量、多样性明显下降.水体所含总氮、总磷的量增加.群落代谢失去平衡,呼吸量大于生产量,群落由自养型向异养型退化.对生态系统群落结构变化趋势的灰色预测表明.低浓度(1.5mg/L)的单甲脒对群落结构与功能的影响不显,但较高浓度(≥3.0mg/L)的单甲脒最终将导致水质恶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