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84篇 |
免费 | 5篇 |
国内免费 | 28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29篇 |
农学 | 17篇 |
基础科学 | 14篇 |
23篇 | |
综合类 | 155篇 |
农作物 | 15篇 |
水产渔业 | 2篇 |
畜牧兽医 | 41篇 |
园艺 | 14篇 |
植物保护 | 7篇 |
出版年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4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10篇 |
2013年 | 10篇 |
2012年 | 6篇 |
2011年 | 12篇 |
2010年 | 22篇 |
2009年 | 20篇 |
2008年 | 11篇 |
2007年 | 19篇 |
2006年 | 18篇 |
2005年 | 9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7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11篇 |
1999年 | 10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10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13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3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2篇 |
1966年 | 3篇 |
1965年 | 5篇 |
1964年 | 2篇 |
1963年 | 3篇 |
1962年 | 2篇 |
1961年 | 2篇 |
1959年 | 1篇 |
195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从农业供水成本调查分析水价改革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赵永亮,朱司军,六振平,柳楷增(山东省莱芜市水利水产局271100)关键词供水成本;水价改革;农业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水是水利部门的主要产品。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深化水价制度... 相似文献
112.
Vistelius置信带法系Vistelius氏于1960年首先用于地质样品中微量元素浓度分布的正态性检验法[1]。 相似文献
113.
我们从1963—1964年,在大屯公社试验、示范水稻塑料薄膜育苗结果,都表现了显著的增产效果。1963年在官地第六生产队试验结果,比水床育苗增产13%。1964年除在此队进行大面积示范以外,并推广于全公社12个生产队(秧田面积40亩,插秧700亩),水稻生长情况,都比水床和改良陆床苗表现优越,受到各队群众的欢迎。现将我们两 相似文献
114.
115.
家蚕育种的实质就是利用遗传学理论将现有的材料进行人为的处理使其与遗传有关的染色体或基因型发生实变或重组而能适合农业生产条件而获得丰产。故家蚕抗病育种的合适意义是培养一个高产、稳产的品种,这个品种除具有高产性能外,还须具有一定 相似文献
116.
117.
大麦种质资源的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不同来源大麦品种资源的亲缘关系,利用107对多态性好的SSR引物对不同来源的96份大麦品种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07对SSR引物共检测出470个位点,每个引物可检测出2~10个位点,平均每个引物4.4个位点,剔除部分等位性位点,共有319个多态性位点,占总检测位点的67.8%。引物的多态性信息含量PIC最高为0.75,最低为0.04,平均为0.42。聚类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的遗传相似系数(GS)分布在0.5480~0.9195之间。在GS值为0.674水平时,可将参试品种聚为4大类,其中42份来自我国不同地区及日本引进的冬大麦品种(系)和另外2份美国引进品种(系)被聚为同一亚类;45份美国引进品种(系)和2份国内品种(系)被聚为同一亚类,即本研究材料的SSR遗传差异主要与材料的来源有关,但也出现了少量材料的交叉分类,说明国内外大麦育种均存在遗传基础较狭窄的问题,需加强外来种质的引进与利用。 相似文献
118.
作物叶酸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叶酸是一种水溶性的维生素,是介导一碳单位转移极其重要的辅助因子。由于人类不能自身合成叶酸,而且作物中叶酸的含量通常较低,尤其是在谷物中含量更低,所以叶酸缺乏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目前正通过基因工程或育种技术来提高作物中的叶酸水平,如何获得作物中各种叶酸衍生物含量的可靠数据非常重要。介绍了植物叶酸的提取过程,以及各种叶酸检测方法的原理、适用范围和各自的优缺点;重点阐述了微生物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方法学建立、原理以及目前的应用情况,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9.
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