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4篇
农学   16篇
基础科学   6篇
  4篇
综合类   105篇
农作物   20篇
畜牧兽医   33篇
园艺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1.
通过比较铁皮石斛超微粉和普通粉在休止角、滑角、溶解性、冲调性、分散性及其电镜扫描结构等方面物理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超微粉的休止角、滑角远大于普通粉,冲调性、溶解性、分散性等水溶性特征比普通粉表现好,显微结构及电镜扫描表面结构证明超微粉细胞破碎程度大,有利于提高体内利用率,比铁皮石斛普通粉具有更广阔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92.
不同甘蔗品种的宿根性强弱存在很大差异,为探究不同宿根年限甘蔗品种间的表现,以桂热2号(GR2)和对照新台糖22号(ROC22)为研究对象,测定宿根萌发期根、茎、叶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内源激素含量及相关酶活性指标。结果显示,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主要集中部位是茎和叶,GR2的5年宿根蔗的茎部可溶性糖含量最高;GR2中脱落酸(ABA)含量降幅最大,与宿根性强弱关系紧密,赤霉素(GA3)与宿根性的强弱成负相关,与ABA和生长素(IAA)的变化趋势相反;植物过氧化氢酶(CAT)、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与宿根性强弱成正相关,蔗糖合成酶(SS)活性与宿根性强弱成负相关,植物蛋白酶(Protease)在GR2的5年宿根蔗中活性最高;通过极点排序法计算得到ABA、IAA、GA3、CAT、PAL、Protease、SOD和SS的权重系数,分别为0.186、0.136、0.107、0.074、0.115、0.165、0.056和0.159。其中ABA含量、Protease和SS活性的权重系数较大,说明这3个指标对甘蔗宿根性的影响较大;宿根萌发期各品系宿根性强弱排序为GF>GT>RT>RF,说明GR2的宿根性强于ROC22,桂热2号是值得推广的强宿根性品种。  相似文献   
93.
为明确不同蔗区甘蔗品种(系)间的分蘖性状差异及其对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在3个蔗区的5个试验点对4个不同甘蔗品种(系)的分蘖农艺性状、产量构成因子进行显著性、相关性、变异系数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蔗区甘蔗品种(系)间的分蘖性状差异显著,分蘖率和分蘖苗数对有效茎的产生具有重要作用;根据分蘖农艺性状的差异将甘蔗分为低分蘖甘蔗品种(系)(新台糖22号、桂糖42号)和高分蘖甘蔗品种(系)(桂热2号、凉蔗03-81),与高分蘖甘蔗品种(系)产量相关性最高的产量构成因子是有效茎数(0.76**),低分蘖甘蔗品种(系)则是单茎重(0.83**),高分蘖(0.64*)和低分蘖品种(系)的分蘖率(0.68*)与有效茎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有效茎数对2种类型甘蔗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最大,是影响甘蔗产量的主要因子;分蘖苗数和分蘖率的变异系数最大,具有较高的改良潜力。综上所述,分蘖可以显著提高有效茎数,从而影响甘蔗产量,且影响甘蔗产量和产量构成因子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4.
马铃薯渣不同溶解性膳食纤维提取工艺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更好地开发和利用马铃薯废渣,对马铃薯水溶性和水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提取分离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α-淀粉酶酶解薯渣提取液中淀粉时水溶性膳食纤维提取液的最适pH值为6.5,酶液的使用量为每50mL提取液中添加20%的α-淀粉酶液1mL;活性炭脱色的最适条件为每50mL提取液中加入颗粒大小为60~80目的活性炭3.5g。对薯渣的护色处理有利于水不溶性膳食纤维的色泽改善及多酚物质的保存。  相似文献   
95.
应当建立和研究中兽医的标准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标准化作为一门学科,很早就建立了.它主要是以科研成果和实践经验为依据,经有关方面协调同意,经公认机关批准,为取得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秩序及社会效益而共同遵守的技术规定.当科学发展到今天,每一单独学科都有其自己的标准,而中兽医为了适应时代发展,为自己本身更快更好地向高层次发展,为更好地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也必须建立自己的一整套各项标准,有自己统一的技术要求和规定,并随着科学的发展,实践经验的积累,不断深入提高自身各项标准的程度,才能适应当前高速发展的时代.建立中兽医生产技术和管理工作的标准化是保证…  相似文献   
96.
1.崔竹松水稻高产田的代谢特点为:前期以氮素代谢为主,据几年来测定,在有效分蘖停止期,叶片含氮量平均为4.5%左右,为促进营养体早生快发,叶片上色快,出现“一黑”,叶片质地较软,向两侧弧形甩开,长得很“秀气”的样子,单株多数呈“三股叉”,丛形似“喇叭筒”的出现创造了良好条件。拔节时期(7月17日左右)植株体内含氮量显著下降,碳水化合物含量逐渐增高,在外观上表现出叶色明显退淡,出现“拔节黄”,叶片质地变硬,叶片竖起,叶面粗糙多毛,丛形似“大胡子”状,长得很有“精神”的样子,象征着高产水稻由营养生长顺利地转入生殖生长阶段。孕穗中后期,转入以碳素代谢为主的阶段,碳氮此值显著加大,有利于干物质积累,壮杆大穗和粒重粒饱等良好性状的出现。2.高产水稻植株体内碳素前期以叶鞘积累为主,中后期茎、鞘同时积累,后期以穗积累为主,共运转方向由叶片→叶鞘→茎→穗。干物质积累与碳素物质积累趋势一致。而且,在适宜的氮素水平下,碳素物质积累量愈高,干物质积累量愈多,产量亦愈高。3.由于高产水稻一生的碳氮代谢比较协调,因而器官间生长亦比较协调。初步认为在水稻孕穗阶段叶鞘与叶片的干重比值大小可作为衡量器官相关生长是否适宜的生理指标,一般鞘/叶的干重比值大,表现千粒重高,经济系数比较大,产量亦较  相似文献   
97.
龙眼疏果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疏穗的基础上,采用“弧形短截加挖心和扫地”的方法进行龙眼疏果粒,收到了极好的效果:一是速度快;二是方法简单,容易掌握;三是显著地提高了保果率、单株产量、单果重量和固形物含量;四是穗形紧凑,呈球状,美观,无残留秃枝梗,采收时几乎无需整理,大大节约用工。  相似文献   
98.
唐代的明经科是国家为加强中央集权化而形成的科举制度中比进士科更占优势的科目,但处于当时以士人为中心的社会认识中反而不如进士科重要。这种制度和社会评价之间的拮抗过程使明经科的实质重要性渐渐下降,直至北宋中期科举制度变成进士科这一单一科目。通过对比进士科和明经科反映出的这些现象表明,在国家权力和士人在社会、文化上的力学关系中,士人所起的主体能动性作用令人瞩目。因此,有必要重新思考科举,它不仅是以国家选拔官员为主的政治制度,其中还包含着士人所主导的社会、文化性因素和影响。  相似文献   
99.
秋梢不同生长期施用多效唑促进芒果成花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效唑对芒果花芽分化的诱导作用已被证实[1],土施多效唑进行芒果促花已在生产上广泛应用[2],尤其是对经过重剪、枝梢徒长较难成花的植株,生产上更强调应用多效唑促花。而关于多效唑的施用时间,各地有  相似文献   
100.
本文利用盆栽方式对水稻品种耐碱性的筛选浓度(PH值)、鉴定时期和鉴定标准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PH8.6为水稻品种耐碱性筛选鉴定的临界PH值.移栽后四周(分集盛期)和八周(孕穗期)分别为水稻品种耐碱性的有效鉴定时期,并且两个时期的鉴定结果相同.分集数和单茎叶数可做为耐碱性的鉴定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