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5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8篇
林业   75篇
农学   49篇
基础科学   33篇
  80篇
综合类   286篇
农作物   29篇
水产渔业   19篇
畜牧兽医   210篇
园艺   56篇
植物保护   2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851.
【目的】创制永久温敏核不育系,为解决两系杂交水稻制种存在的安全问题提供支持。【方法】在采用轮回亲本聚合温敏和反温敏核 不育基因创制永久温敏核不育系天丰 M 的基础上,研究天丰 M 不育的遗传特性。【结果】聚合了温敏和反温敏核不育基因的天丰 M 在高、低温下均表现不育,其不育性受 2 对基因控制,1 对是温敏核不育等位基因,另 1 对是受温度调节的调控基因,即分别来自温敏和反温敏核不育系复等位的,随温度变化切换显隐性关系。在高温下,来自温敏的为显性,调控不育基因表现为不育;在低温下,来自反温敏的切换为显性,同样调控不育基因表达为不育。从不同温敏和反温敏核不育姊妹系测交类型 4 的群体分离表现得到证实,C31(Z1×F7)组合在低温下表现不育、可育和正常可育,不育株割茬再生发生不育与可育分离,实际表现为永久不育 5 株、低温不育高温可育 6 株、低温可育 4 株、正常可育 7 株,符合 2 对杂合基因 1∶1∶1∶1分离比。这种受双基因控制的永久温敏核不育性可遗传、可恢复,且当温敏核不育基因为显性时,永久不育性可恢复。【结论】天丰 M 不育系可从根本上解决两系杂交水稻的制种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852.
党养性  郑伟 《安徽农业科学》2022,50(4):266-269+272
通过对陕西省7县1 200名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职业技能培训现状需求及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农业经营主体的受教育程度、产业发展需求定位、年龄因素以及以往参加培训经历对其参加农业职业技能培训有显著影响。从改善教育培训供给侧的角度来看,从培训目标定位、课程内容选取、师资遴选、组织形式等方面提出一些对策与建议,以期进一步提高4类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指向性,激发内生动力,助推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53.
为了探明槟榔-咖啡间作槟榔冠层的遮荫度对咖啡叶片的光合特性及其产量的影响,在海南省琼海大陆基地设计3种不同间作模式的大田试验:(1)高密度种植(H):咖啡、槟榔株行距均为2.5 m×3.0 m;(2)中密度种植(M):咖啡株行距2.0 m×3.0 m、槟榔4.0 m×3.0 m;(3)低密度种植(L):咖啡株行距2.0 m×3.0 m、槟榔株行距6.0 m×6.0 m。分别测定不同种植模式处理下土壤理化性质和咖啡植株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等光合指标,以及咖啡单株产量,并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评价不同间作模式下叶片光合特性指标和产量,并对其影响因子进行探究。结果表明,在不同间作处理中除低密度种植模式下土壤温度显著低于其他种植模式外,其余指标并无显著差异;相较于M,H和L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分别降低了0.06~0.97 μmol/(m2·s)、0.49~0.97 μmol/(m2·s)和0~0.04 mol/(m2·s)、0.01~ 0.08 mol/(m2·s)。M叶片的蒸腾速率年变化除了夏季低于H 0.11 mmol/(m2·s)左右,高于L 0.47 mmol/(m2·s)左右。其他时期M曲线分别高出H和L 0.33~0.78 mmol/(m2·s)、0.17~0.92 mmol/(m2·s)。在水分利用率方面3种种植模式之间全年变化较为复杂,没有明显的差异性。其中咖啡叶片的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指标响应于种植模式;中密度种植处理下的咖啡单株鲜果产量相较于高、低密度种植处理分别增产19.41%和18.69%,咖啡单位面积产量方面显著增产50.62%和41.67%。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发现,中密度种植模式表现较好,在咖啡不同生长时期等权关联度和加权关联度位次均为第一。以上结果表明,在槟榔-咖啡间作体系中,适当密植咖啡以及增加槟榔行间距有助于提高咖啡总产量,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建议推行中密度间作的种植模式,可以有效地提升间作模式的综合优势,提高土地单位面积的收益。  相似文献   
854.
<正>安徽省岳西县近年来推广应用一套绿色高效的高山茭白栽培技术,填补了夏秋季茭白淡季市场的空缺,每年可带动当地近5万人从事茭白种植,人均增收2800元。茭白是我国特有的水生蔬菜,在南方地区广泛栽培。安徽省岳西县是我国传统的高山茭白产区,夏季气候冷凉,可促进茭白孕茭、结茭,提高商品品质,有效解决在低海拔地区高温条件下不孕茭的难题,填补夏秋季茭白淡季市场的空缺。岳西茭白先后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相似文献   
855.
春甘蓝生产具有占地时间短,技术简单,成本低廉、经济效益高的特点。近年来,栽培面积逐年增加,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春甘蓝生产过程中常出现未熟抽薹现象,给蔬菜生产和种植户造成不同程度损失。根据笔者近年在陕西关中春甘蓝产区实地调查,分析总结出春甘蓝未熟抽薹的原因和预防措施,供广大菜农参考。  相似文献   
856.
857.
【目的】明确反光膜覆盖对烟叶光合特性及产质量的影响,为反光膜在烟叶生产上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云烟87为材料,以常规栽培为CK,设置反光膜覆盖处理,研究反光膜覆盖对烟叶光合特性、烟叶经济性状、化学成分和感官质量的影响。【结果】烤烟常规透明地膜揭膜后再覆盖反光膜烟叶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分别为5.50 mol/(m2s)、3.51 mmol/(m2s)和0.16 mmol/(m2s),分别较CK显著提高90.97%、74.32%和169.05%;胞间CO2浓度为0.16 mol/mol,较CK下降43.90%;4个指标处理与CK均存在显著差异。反光膜覆盖对烟叶产量影响不明显;产值为55 208.17元/hm2,较CK提高2 684.5元/hm2;上等烟比例为48.32%,较CK提高8.16百分点;显著提高烤后烟叶还原糖和总糖含量,中部烟叶还原糖和总糖含量分别为26.3%和29.7%,较CK分别提高8.1百分点和9.2百分点,上部烟叶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分别为21.4%和24.6%,均提高5.0百分点。反光膜覆盖明显降低烤后烟叶的总植物碱含量,中部和上部烟叶总植物碱含量分别为2.25%和2.51%,较CK分别下降0.62百分点和0.54百分点。中部和上部烟叶感官质量得分分别为75.0分和71.6分,较CK分别提高1.2分和0.8分。【结论】烤烟常规透明地膜揭膜后再覆盖反光膜可有效提高烟叶光合能力,并改善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和感官质量。  相似文献   
858.
随着烟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通过对现有烟叶指导意见、实施意见等资料,深入分析烟叶高质量发展的内涵,通过专家研讨,提炼出生产计划、布局优化、烟叶质量、生产效益、生产效率5项一级指标、13项二级指标和24项三级量化指标,明确比重。评价体系通过使用2020年数据对指标进行了证实研究,明晰了各种烟县区高质量发展中的存在的不同,提出建议。该评价体系有助于更好地谋划烟叶生产提供发展思路,为高质量发展制定针对性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59.
磷(phosphorus, P)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须的营养元素,低磷胁迫是制约棉花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以419份陆地棉核心种质为材料,对低磷胁迫下2个环境6个根生物量相关性状进行表型鉴定,基于366万个SNPs(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筛选显著关联的SNPs位点并挖掘候选基因。结果表明,低磷胁迫下棉花根生物量性状具有广泛的遗传变异,其中根冠比(root shoot ratio, RSR)的变异系数最大(45.30%)。在2个环境下共检测到393个与根生物量性状显著关联的SNPs,这些位点主要分布于D02 (75个)、A08 (64个)和A07 (35个)染色体,其中28个SNPs在至少2个性状或环境中同时检测到。进一步筛选到13个候选基因,其中Gh_A08G1889在E1环境中低磷条件下的根冠比(LP-RSR-E1)中检测到, A08:99606874(A/C)位于该基因外显子中并导致了非同义突变(Val/Leu),且该基因编码赤霉素响应蛋白G...  相似文献   
860.
森林土壤氧化亚氮排放对大气氮沉降增加的响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森林土壤N2O来源于土壤氮素的氧化还原反应,硝化、反硝化、硝化细菌反硝化以及化学反硝化是其产生的四个关键过程。当前,氮素富集条件下森林土壤N2O排放存在硝化和反硝化主导作用之争,对大气氮沉降增加的响应模式以及微生物驱动机制尚不清楚。综述了森林土壤N2O来源的稳定性同位素拆分,森林土壤总氮转化和N2O排放对增氮的响应规律,增氮对N2O产生菌群落活性和组成的影响,并指出研究的薄弱环节与未来的研究重点。总体而言,森林土壤N2O排放对大气氮沉降增加的响应呈现非线性,包括初期无明显响应、中期缓慢增加和后期急剧增加三个阶段,取决于森林生态系统"氮饱和"程度。施氮会引起森林土壤有效氮由贫氮向富氮的转变,相应地改变了土壤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群落丰度与组成,进而影响土壤N2O排放。由于森林土壤N2O排放监测、土壤总氮转化和N2O产生菌群落动态研究多为独立进行的,难以阐明微生物功能群与N2O排放之间的耦合关系。未来研究应该有机结合15N-18O标记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准确量化森林土壤N2O的来源,揭示森林土壤N2O排放对增氮的非线性响应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