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2篇
  18篇
综合类   70篇
农作物   3篇
园艺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81.
研究了氮素营养对杂交水稻518的干物质和氮素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营养生长期高氮肥用量显著增加了叶片干物质重。叶片干物质的分配量随着叶片氮含量的减少而减少。与干物质相比,在营养生长早期叶片氮素的分配量高,并且变化很小。但从幼穗分化开始叶片氮素的分配量可能因叶片、茎和颖穗发育的竞争而显著减少。采用Stanford 模型估计和预测了水稻氮肥的需要量,发现Stanford 模型可作为我国南方水稻生产施用氮肥的一个实用工具。  相似文献   
82.
运用地统计方法对海涂土壤电导率的空间变异性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电导率的空间变异可分为系统变异和随机变异两类,系统变异由微地形、土壤管理等外在环境因素决定,因此不同采样区的系统变异存在差异,其中表层土壤的系统变异明显强于深层土壤;而在不同采样区求得的随机变异结构稳定相似并存在套合结构,它们的变程不受采样方向和采样时间的影响.  相似文献   
83.
液体地膜使用效果简报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液体地膜是一种无毒、具成膜特性的水溶性高分子乳液聚合物.喷施后能在地表形成一层很薄的固化膜,该膜在常温下不溶于水.为探明其增温、保湿、防水土流失等功效,2000年对我所研制的液体地膜进行初步效果试验,现将有关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84.
为全面了解丽水市农业生产基地土壤质量情况,本研究以土壤肥力和土壤环境质量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子指数与内梅罗指数相结合的方法对该市蔬菜和茶叶基地土壤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蔬菜与茶叶基地耕层土壤全氮、速效钾含量充足,但速效磷平均含量和p H值的平均值分别为162mg·kg~(-1)、4.39和106 mg·kg~(-1)、3.77,土壤磷素均过量,且酸化严重。蔬菜基地全氮、速效钾以及土壤磷酸酶与脲酶活性均高于茶叶基地,土壤微生物数量低于茶叶基地。2个基地土壤中Cd、Pb、Cr、Cu、Zn、Ni、As、Hg、六六六及滴滴涕平均含量均低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其中Cd和Pb为潜在污染因子,蔬菜和茶叶基地综合污染指数分别为0.57和0.42。2个基地灌溉水与肥料重金属含量均低于国家相关标准,蔬菜及茶叶样品重金属和农残超标率均为0。综上,丽水市蔬菜与茶叶基地环境整体处于清洁水平。本研究为土壤质量综合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5.
秸秆还田和耕作深度对稻田耕层土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耕作深度与秸秆还田对稻田耕层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2016年同时在兰溪和金华两地开展油菜秸秆还田与不同耕作深度的稻作田间试验,探讨浅耕(耕深10~12 cm)无秸秆还田、浅耕油菜秸秆还田、深耕(耕深18~20 cm)无秸秆还田和深耕油菜秸秆还田等4个处理对土壤养分含量、土壤酶活性和土壤磷脂脂肪酸(PLFA)组成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能增加土壤碱解氮和有效磷等含量,但耕深和秸秆还田对土壤pH、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均无显著影响。秸秆还田可提高稻谷产量,而耕深对稻谷产量无明显影响。与浅耕无秸秆相比,深耕或秸秆还田可提高耕层土壤磷酸酶和β-葡糖苷酶的活性,但对生物多样性香农(Shannon)指数无显著影响。秸秆还田可提高土壤磷脂脂肪酸总含量、细菌PLFA含量和真菌PLFA含量,而增加耕深会降低土壤真菌PLFA含量。秸秆还田结合适宜的耕作深度可有效提高稻田土壤养分、酶活性和微生物生物量,改善土壤肥力,进而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86.
以自主研发的矿基土壤调理剂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了土壤调理剂不同施用量(0、5.0、7.5、10.0、12.5 g·kg-1)对滨海盐土理化性状[pH值、土壤电导率(EC),及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钾、有效磷含量]、水稻养分吸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土壤调理剂后,土壤pH值、EC值和速效钾含量与不施土壤调理剂的对照相比显著(P<0.05)降低,而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含量,水稻秸秆、籽粒中的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以及水稻株高、生物量和产量显著(P<0.05)增加。水稻的有效穗数、每穗粒数、株高、千粒重、生物量和产量与土壤pH值和EC值呈极显著(P<0.01)负相关,与土壤的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呈显著(P<0.05)正相关,与速效钾含量无显著相关性。各施用量下,以10 g·kg-1处理的效果最优。研究结果可为合理应用土壤调理剂改良滨海盐土、提高水稻产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7.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瓜果专用肥能促进黄瓜苗期生长发育、增加叶片中干物质的积累,提高肥料利用率.其产量与施用等氮量狮马复合肥、上海久泰复合微生物肥相近,并可提高黄瓜品质,增加总糖与Vc的含量,降低硝酸盐含量.  相似文献   
88.
许向红  傅庆林 《浙江农业科学》2022,63(12):2847-2849
本文针对南方气候降雨量大、空气相对湿度高、樱桃产量低等问题,开展设施引种中国樱桃—诸暨短柄樱桃和紫晶、甜樱桃—江南红和江南锦等4个品种,研究其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以期筛选出适合南方设施种植的樱桃品种,提出一套樱桃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试验结果表明,在4个品种中,江南锦单果重8.3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21.5%,坐果率达65.5%,果实性状佳、品质优、口味甜。因此,江南锦是适合在东阳地区栽培的甜樱桃品种。  相似文献   
89.
采用田间试验,通过沸石、有机肥的单施和混施,并结合泡田洗盐措施,研究其对滨海盐土土壤肥力、水稻产量、土著微生物数量和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每667 m2施用沸石粉250 kg和有机肥500 kg,土壤有机质、全氮和速效养分均显著提高,土壤pH值下降0.49个单位,土壤全盐含量降低42.2%,水稻实产增加11%。同时,施用该调理剂显著增加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和微生物三磷酸腺苷的浓度。  相似文献   
90.
浙江省中低产稻田土壤大多属于红壤,普遍存在土壤酸化、缺肥严重的问题。为提升红壤肥力进而获得水稻高产,以浙江省兰溪市红壤为对象,采用石灰石粉、腐殖酸和秸秆3种调理剂为材料,开展包含CK(不施肥且不施调理剂)、N(常规施肥)、NS(常规施肥+石灰石粉)、NSJ(常规施肥+石灰石粉+秸秆还田)、NSF(常规施肥+石灰石粉+腐殖酸)5个处理的水稻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石灰石粉的施用能迅速提升土壤pH值,NS、NSJ和NSF处理的土壤pH值相较于CK显著(P<0.05)提高了1.17~1.60个单位。与CK和N处理相比,腐殖酸的施用显著(P<0.05)提高了土壤有机质量含量;秸秆还田或腐殖酸的施用均显著(P<0.05)提高了土壤速效钾含量。调理剂的施用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群落利用碳源的能力,还增加了土壤微生物磷脂脂肪酸(PLFA)含量,其中,以NSF处理的AWCD值和PLFA含量相较于CK提升最多。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调理剂的施用显著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增强了群落丰富度和群落多样性。石灰石粉、秸秆还田和腐殖酸均能显著(P<0.05)提高水稻产量,其中,以NSF处理的产量最高,较CK处理在水稻籽粒产量上提高了11.02%。综合来看,在试验条件下,NSF处理是改良红壤、提高水稻产量的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