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2篇
  18篇
综合类   70篇
农作物   3篇
园艺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为探究不同施氮量下2种浮萍[青萍(Lemma minor)和紫萍(Spirodela polyrrhiza)]对稻田田面水氮含量动态的影响,设置5个氮梯度(0、90、180、270、360 kg N·hm-2),研究浮萍对稻田田面水氨态氮(${NH_{4}}^{+}$-N)、硝态氮($NO_{3}^{-}$-N)及全氮含量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田面水${NH_{4}}^{+}$-N和全氮含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添加2种浮萍的稻田田面水${NH_{4}}^{+}$-N含量随培养时间延长呈逐渐降低的趋势。通过对不同氮梯度下${NH_{4}}^{+}$-N含量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添加紫萍的田面水${NH_{4}}^{+}$-N含量较青萍低,表明添加紫萍更有利于减少稻田${NH_{4}}^{+}$-N的流失。在N270和N360处理下,全氮含量在整个培养期间呈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表明高氮量输入(270 及360 kg N·hm-2)下,添加的浮萍在前期氮素浓度较高时可吸收氮素,而在后期浓度较低时可通过自身腐解向田面水中释放氮素,从而提高后期(培养30 d)田面水氮含量,对于降低施肥初期田面水氮素径流流失风险和保证施肥后期作物的氮营养供应具有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为通过放养浮萍优化稻田氮素利用、减少稻田氮素流失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2.
在浙江上虞涂区研究了水稻黄熟期不同排水时间对1 m土层盐分含量、水稻地上部Na含量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时期的稻田土层盐分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水稻黄熟期排水后,0~80cm土层中盐分含量呈上升的趋势,且排水越早,土层中盐分含量上升的幅度越大,但80~100 cm土层盐分含量变化不显著。黄熟期水稻地上部Na含量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增高,且排水越早,水稻地上部Na含量增幅越大。以当地常规排水时间(10月7日)为对照,提前排水12 d,水稻产量下降8.2%,而延期排水14 d则可使水稻产量提高18%,同时千粒重和水稻穗实粒数也显著提高,但延期排水29 d与延期排水14 d相比,水稻产量并未显著增加。由此可见,滨海涂区水稻黄熟期延期排水14 d可作为保证水稻稳产的有效技术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23.
介绍了浙江沿海滩涂在农业综合开发中针对浙江的气候土壤特点,综合运用农业、林业、水利等系统工程,实施盐渍荒涂造田改土的配套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4.
盐胁迫对3种蔬菜幼苗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抗氧化能力的角度揭示耐盐蔬菜耐盐作用的机理。[方法]取西兰花格福、番茄浙杂和茄子引茄一号3种耐盐性较强的蔬菜品种,移栽后进行盐胁迫处理,研究盐胁迫对3种蔬菜幼苗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结果]不同蔬菜品种对盐胁迫所产生的应答机制并不相同。西兰花中,应对盐胁迫的关键酶主要是SOD和CAT,酶活性随着盐浓度的增加而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POD则是番茄和茄子应对盐胁迫、清除H2O2的关键酶。但番茄的SOD和CAT活性对盐胁迫敏感,呈现出下降趋势,而茄子的SOD和CAT活性则保持基本恒定。[结论]要提高植物耐盐性,植物体内几种抗氧化酶类之间保持良好的平衡和协调表达是关键。  相似文献   
25.
从水稻根际土壤中筛选具有较强解钾能力的细菌,同时研究其与丛枝菌根真菌复配对水稻生长的影响,为筛选微生物钾肥提供优良的菌种资源。本研究采用选择性培养基从水稻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解钾菌,采用16S rRNA基因测序方法对菌株进行鉴定,采用盆栽试验验证解钾菌在缺钾条件下对水稻的促生效果。共分离获得5株解钾菌,其中JK4的解钾圈最大,可溶性指数达3.37。经鉴定,JK4为胶质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mucilaginosus)。盆栽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JK4处理后水稻的籽粒和秸秆的全钾含量分别提高0.15 g·kg-1和5.70 g·kg-1,土壤中有效钾含量提高64.6 mg·kg-1。但JK4与具有促磷效果的丛枝菌根真菌复配后,其促生效果显著受到抑制,说明两者间存在竞争关系。以上研究将为菌株JK4开发为生物菌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6.
1997年在浙江省东阳市进行了氮营养对杂交水稻518植株氮的浓度,吸收和生长影响的试验,叶片,茎和根的氮含量在有效分蘖至分蘖盛期最高,此后,逐渐下降直至成熟。叶片和茎是贮存库的最大贡献者。在稻穗中来源于叶片,茎和根的氮分别占30%~35%,17%-38%和6%-20%,稻穗中的氮占总氮量的58%-60%,稻株对氮的吸收-直延续到成熟,在分蘖盛期,抽穗期和灌浆期氮的吸收率分别为1.33~8.17,1  相似文献   
27.
低丘红壤区生态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十多年的试验研究,在低丘红壤区建立起的生态模式有林业型、食用笋型、林果型、林茶型、时地作物型、粮草渔畜型。在这几种模式中,以食用笋型经济效益为最高,旱地作物型次之,林业型为最低;而产投比则以林业型为最高,食用笋型次之,林茶型为最低。  相似文献   
28.
新围砂涂土壤盐分和养分的定位观测及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 1 992~ 1 998年近七年的新围砂涂土壤盐分和养分的定位观测及研究表明 :随着垦种年数的增加 ,砂涂土壤盐分含量有下降趋势 ,但受到气候、利用方式、地形高低等因素的影响 ,脱盐速度不尽相同 ,脱盐率高的达 80 .2 % ,低的仅 2 7.7% .土壤碱解氮含量有所增加 ,从 1 992年的 34 .7mg/kg增至1 998年的 4 4.7mg/kg ,但仍处于很低的水平 ;有效磷含量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从 1 992年的 4 .3mg/kg增至 1 998年的 8.7mg/kg ;速效钾含量有不同程度下降 ,下降幅度为 9.8~ 51 .5% .  相似文献   
29.
低丘红壤地区植被恢复及生态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