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3篇
农学   4篇
  2篇
综合类   70篇
畜牧兽医   10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41.
水禽源禽1型副黏病毒强毒RT-PCR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参照GenBank上登录的水禽源禽1型副黏病毒强毒株F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建立检测水禽源禽1型副黏病毒强毒株的RT-PCR方法.该方法能从水禽源禽1型副黏病毒强毒株扩增出1条400 bp的特异片段,从水禽源禽1型副黏病毒弱毒、鸭瘟病毒、鸭1型肝炎病毒、减蛋综合征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H9亚型禽流感病毒和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等均不能扩增出目的片段.敏感性试验显示该RT-PCR方法最低可检测出10 pg的病毒核酸.因此,该RT-PCR方法可用于水禽源禽1型副黏病毒强毒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42.
鹅出血性多瘤病毒(Goose hemorrhagic polyomavirus,GHPV)为近年来我国鸭群新发病原。为明确我国鸭源GHPV基因组特征,本研究利用分段PCR扩增技术克隆获得樱桃谷鸭(Anas platyrhynchos domestica)源GHPV(FJ201601株)全基因组序列,并对其进行核苷酸同源性比较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克隆的GHPV(FJ201601株)全基因组序列长为5 254 bp(Gen Bank登录号MG544856),(G+C)%含量为48.01%,编码的6个主要功能基因(ORF-X,VP2,VP3,VP1,Large T和Small T)长度分别为510、981、654、1062、1 911和483 bp。核苷酸同源性分析表明,FJ201601株和其他不同地区、不同宿主来源GHPV相互之间基因组核苷酸同源性较高(99.7%以上);其6个主要功能基因和其他不同地区、不同宿主来源GHPV相应基因的核苷酸(99.4%以上)和氨基酸同源性(98.2%以上)均极高。从全基因组及其编码的6个主要功能基因遗传进化关系可见,GHPV各分离株在基因组上亲缘关系较近,6个主要功能基因在遗传进化上差异不大,但北京鸭源GHPV和樱桃谷鸭源GHPV在遗传进化上仍存在细微差别,且不同宿主(多品种鸭和鹅)源GHPV在遗传进化上不存在宿主特异性。本研究丰富了GHPV分子流行病学数据,明确了GHPV基因组分子特征,为后续开展GHPV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3.
2009年11月,福建省福州市某鸭场25日龄半番鸭发生了一起以神经症状及典型的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为特征的传染病,经临床观察和实验室诊断以及动物回归试验,确诊为1型鸭疫里氏杆菌感染,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4.
2008年下半年以来,福建省、浙江省、安徽省及江苏省等地部分鸭场或养鸭户的雏半番鸭和台湾白鸭出现低病死率,约于40日龄起脚易断、上喙变短占近30%,至出栏时残次鸭达60%;免疫接种了雏番鸭细小病毒弱毒活疫苗的雏番鸭依然发生类雏番鸭"三周病",除出现死亡外,幸存鸭的番鸭翅脚易断、上喙变短,83%感染鸭成为僵鸭,对我国养鸭业造成了较大的直接经济损失。经病原学检测、病毒分离鉴定和实验室感染试验,发现其病原为与原经典的雏番鸭细小病毒(MDPV)在基因组上、感染宿主范围和致病性存在较大差异的番鸭细小病毒,鉴于此,将之暂定名为新型番鸭细小病毒(NMDPV)。  相似文献   
45.
噬菌体对感染鸭疫里默氏菌鸭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观察5株鸭疫里默氏菌敏感的烈性噬菌体对传染性浆膜炎的治疗效果,将鸭疫里默氏菌RAf71人工感染樱桃谷鸭的同时皮下注射噬菌体,结果显示,不同的噬菌体能对鸭疫里默氏菌的人工感染提供不同程度的保护,噬菌体RAP44的保护率最高;噬菌体RAP44的含量越高,保护率越高。试验表明,噬菌体RAP44具备临床应用潜力,可作为生物防...  相似文献   
46.
为研究免疫猪瘟兔化弱毒(HCLV)对猪细胞免疫应答的影响,本研究分别采用HCLV脾淋毒单独(A组)、HCLV细胞毒与兔脾淋组织液联合(B组)、HCLV细胞毒单独(C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免疫仔猪,应用流式细胞术、淋巴细胞增殖试验及ELISA方法测定免疫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PBL)亚类比值、PBL非特异性(NSI)及特异性(SSI)刺激指数、IFN-γ浓度。结果显示免疫后各组CD3+/PBL与CD3+CD8+/PBL差异不显著;CD3+CD4+/PBL于第7 d时A、B和对照组显著高于C组(p0.05);CD3+CD4+/CD3+CD8+于第7 d、14 d时A、B和对照组显著高于C组(p0.05),并且C组CD3+CD4+/CD3+CD8+显著降低(p0.05);NSI于第3 d、7 d时A与B组显著高于C组(p0.05),而C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SSI于第3 d、7 d时A组显著高于B与C组(p0.05),而B与C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FN-γ含量由高至低依次为:A、B、C和对照组,并且于第3 d、7 d时差异显著(p0.05)。研究结果表明,HCLV细胞毒引起机体CD3+CD8+相对更快速增殖,而HCLV脾淋毒引起机体CD3+CD4+相对更快速增殖及NSI、SSI、IFN-γ浓度更高,脾淋毒与细胞毒可能侧重不同的免疫分子途径发挥免疫保护效力;兔脾淋组织液对NSI和IFN-γ浓度具有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47.
以经肌肉注射途径人工感染鸭坦布苏病毒的110日龄麻鸭为试验材料,研究感染麻鸭的眼观及组织病理学变化。研究发现,感染麻鸭的眼观病变为卵泡充血、出血、变性。组织学病变为卵泡充血、出血,卵泡颗粒细胞坏死,卵巢内异嗜性白细胞浸润,卵黄液溶解;肝脏间质结缔组织及胆管增生;肝脏、胰腺、肾脏、腺胃中淋巴细胞浸润;肠道呈卡他性肠炎。以上结果表明,鸭坦布苏病毒感染麻鸭以卵巢病变为特征,表现为卵泡充血、出血、变性,卵巢内异嗜性白细胞浸润等症状。  相似文献   
48.
从同一发病鸭场间隔4天分离到两株鸭疫里默氏菌(RA1156和RA1157),为比较他们的差异,采用平板凝集试验和琼扩试验鉴定血清型,纸片法测定耐药性,动物试验测定致病性。结果显示,两株鸭疫里默氏菌的血清型相同,均为11型;对樱桃谷鸭的致病性相同;对大多数药物的敏感性相同,RA1156对庆大霉素和青霉素敏感,而RA1157对庆大霉素和青霉素耐药。本试验确认了11型鸭疫里默氏菌在福建的存在,增添了福建省鸭疫里默氏菌的流行病学资料;与实验室人工诱导相比,体内的鸭疫里默氏菌更容易产生耐药性。  相似文献   
49.
1型和2型鸭疫里默氏菌的交叉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PCR扩增、克隆、序列测定获得29株鸭疫里默氏菌(RA)的16S rRNA和16S-23S rRNA间隔区的核苷酸序列.将16S rRNA和16S-23S rRNA间隔区序列连接后分析发现,1型菌株和大多数2型菌株分别处于不同的分支,而2型菌株中的RAf11、RAf3和RAf104不处在2型菌株的分支中,却与1型菌株非常接近.挑选RAf11菌株和2型分支中的RAf19菌株,分别制备灭活苗,免疫雏鸭后进行攻菌保护试验,RAf11菌株对1型菌株的攻击可产生较高的交叉保护率,达53.8%,而RAf19菌株对1型菌株攻击的保护率仅为23.1%.借助16S rRNA和16S-23S rRNA间隔区序列的分析,筛选到一株具交叉保护的RA菌株.  相似文献   
50.
根据GenBank登录的鹅细小病毒(GPV)和番鸭细小病毒(MDPV)非结构蛋白(NS)基因特征,本研究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对GPV和MDPV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目的片段大小均为810 bp,并对PCR产物进行切胶回收。用EcoRⅠ酶对GPV和MDPV特异性胶回收产物进行酶切鉴定,结果显示MDPV经EcoRⅠ酶切后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片段为2段,大小为530和280 bp;而GPV经EcoRⅠ酶切后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片段大小不变。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快速区别GPV和MDPV感染的检测方法,可对番鸭感染水禽细小病毒的情况进行快速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