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47篇 |
免费 | 34篇 |
国内免费 | 103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47篇 |
农学 | 134篇 |
基础科学 | 100篇 |
120篇 | |
综合类 | 625篇 |
农作物 | 109篇 |
水产渔业 | 57篇 |
畜牧兽医 | 269篇 |
园艺 | 110篇 |
植物保护 | 1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40篇 |
2022年 | 51篇 |
2021年 | 58篇 |
2020年 | 48篇 |
2019年 | 49篇 |
2018年 | 67篇 |
2017年 | 33篇 |
2016年 | 43篇 |
2015年 | 47篇 |
2014年 | 80篇 |
2013年 | 71篇 |
2012年 | 90篇 |
2011年 | 87篇 |
2010年 | 75篇 |
2009年 | 79篇 |
2008年 | 60篇 |
2007年 | 75篇 |
2006年 | 63篇 |
2005年 | 60篇 |
2004年 | 54篇 |
2003年 | 55篇 |
2002年 | 52篇 |
2001年 | 39篇 |
2000年 | 28篇 |
1999年 | 24篇 |
1998年 | 24篇 |
1997年 | 15篇 |
1996年 | 26篇 |
1995年 | 26篇 |
1994年 | 28篇 |
1993年 | 16篇 |
1992年 | 16篇 |
1991年 | 11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11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11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6篇 |
1979年 | 3篇 |
1977年 | 3篇 |
1975年 | 6篇 |
1960年 | 2篇 |
1959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61.
应用室内恒温培养试验研究了释放曲线为抛物线型(L)和S型(S)的包膜控释尿素(L120d和S80d)在4种温度条件下(10、15、25、35℃)的氮素释放规律,并依托SUGIHARA和LOGISTIC模型探明了L120d和S80d氮素释放速率常数。在此基础上通过设施番茄试验,进一步验证了田间条件下控释氮素释放特征及其对番茄的效果影响。结果表明:室内培养条件下L120d和S80d氮素释放速率显著受温度影响,4种温度条件下释放速率常数分别为0.0022~0.0212/d和0.043~0.279/d,释放曲线分别呈现出抛物线型和S型特点。田间设施土壤条件下L120d氮素释放特征与之吻合,S80d释放周期差异达到30天以上,L120d和S80d氮素释放规律迥异。与普通尿素底施加3次追肥相比,施用L120d和S80d控释尿素的番茄产量较等氮量普通尿素(N 200 kg/hm2)和常规施氮量(N 400 kg/hm2)处理分别增加了7.8%、7.2%和5.4%、4.8%;氮素利用率提高了5.5~10.1个百分点;经济效益分别增加22817、13375元/hm2。此研究为控释肥料在设施农业上的应用和推广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2.
为探索露地结球生菜轻简高效的养分管理措施,选择京郊生菜种植园区,设置不施氮对照(CK)、常规施肥(CF)、常规减肥(-20%CF)和控释掺混肥(-20%CU)4个处理,研究了控释掺混肥一次性减量施肥对结球生菜产量、品质、叶片生理特征、养分吸收、土壤硝态氮残留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在氮、磷、钾肥减量20%的情况下,控释掺混肥处理的结球生菜总产量和经济产量分别提高2.32%和3.28%,硝酸盐含量显著降低29.98%。在结球生菜生长期内,控释掺混肥处理在不同生育期(苗期、莲座期、结球中期和收获期)的结球生菜叶片叶绿素含量和氮代谢酶活性(谷氨酸合成酶、硝酸还原酶、亚硝酸还原酶、谷氨酸合成酶、谷氨酸脱氢酶和谷氨酰胺合成酶)与常规施肥差异不大,在结球生菜收获后,所有处理在0~100 cm土体内的残留硝酸盐含量总体不高,相对来说,控释掺混肥处理有一定的硝酸盐淋洗风险。综上所述,控释掺混肥一次性减量施肥在稳定结球生菜产量的前提下,可显著提升生菜品质,在规模化结球生菜生产中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3.
转基因水稻恢复系及其F1代Bt蛋白的时空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抗虫水稻恢复系9311(Bt)及其杂交种F1(Bt)为研究材料,以非转基因的9311为阴性对照,利用ELISA方法研究9311(Bt)及F1(Bt)各生育时期可溶性总蛋白和Bt蛋白的时空变化规律,为转Bt基因抗虫水稻的安全监管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外源基因的导入没有引起水稻组织中可溶性总蛋白含量的明显变化;9311(Bt)的Bt蛋白表达量在整个生长周期的各个部位均高于相应的F1(Bt)植株;同一植株不同组织器官中Bt蛋白表达量为:叶片跃胚乳跃颖壳及茎秆跃根;同一植株不同发育期叶片Bt蛋白的测定结果整体表现为:营养生长阶段跃生殖生长阶段跃成熟衰老阶段。研究结果为转Bt基因抗虫水稻适宜检测时期的选择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4.
利用三重测交群体剖析玉米株高与穗位高杂种优势的遗传学基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玉米强优势杂交种组合豫玉22及其重组近交系为材料,按照TTC (triple testcross)遗传交配设计,组配了270个测交后代的TTC群体。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对控制株高与穗位高的QTL进行了分析,分别检测到20和17个主效QTL,其中超显性位点最多(11个和8个),加性次之(5个和6个),显性(2个和0个)和部分显性较少(2个和3个)。分析发现,存在同时控制株高与穗位高杂种优势的QTL区域,即Bin1.06区域(umc2151~umc1122)、Bin3.05区域(umc2127~umc2166~ umc1539)以及Bin7.03区域(umc1865~umc1888),这也与在各个环境中株高与穗位高的相关性吻合。另外,还分别检测到两性状4个和7个QTL与遗传背景之间的互作,22对和12对标记间的互作,分别解释表型变异的3.26%~16.58%和3.44%~22.41%,说明上位性也可能与这两个性状及其杂种优势的形成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65.
66.
采用样带调查法,对雾灵山自然保护区华北落叶松林、油松林、白桦林的物种种类、物种个体数、高度、盖度、频度等因子进行了调查。利用α-多样性指数分析了旅游干扰对植被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旅游强度增大,物种多样性、均匀度及盖度降低。其中Simpson指数降低了8.7%,Jsi降低了7.5%,Shanno-Winner指数降低了16.4%,Jsw降低了10.9%,盖度降低了50%以上。开展生态旅游虽然对植被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这也是各个旅游景区普遍存在的现象,并且在雾灵山这种影响并不大.主要集中在距离道路3m以内.对再远的地方基本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67.
68.
为提升蔬菜育苗的养分管理水平、培育壮苗,从而为作物高产打下基础,以不同释放期的控释尿素为试验材料,通过穴盘育苗试验研究了控释尿素与番茄种子接触施用对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PCU50处理出现烧苗现象,番茄幼苗生长受到抑制,与常规育苗相比,株高、茎粗、叶绿素分别降低27.9%、11.1%和10.6%,地上部干重、根干重和壮苗指数则分别降低47.2%、35.6%和35.8%。而PCU130处理的番茄幼苗长势良好,茎粗、叶绿素含量和壮苗指数相比常规育苗分别增加3.70%、10.0%和35.0%,根系总吸收面积和活跃吸收面积分别增加95.1%和44.7%。控释肥与种子接触施用关键在于合理的控释肥释放期的选择,综合考虑番茄幼苗各项生长指标,认为释放期为130天的控释尿素更为适宜。 相似文献
69.
转Xa21基因杂交水稻选育和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基因枪转基因方法和双质粒共转化体系将Xa21基因转入优良恢复系明恢63,得到转基因系M12和M22,并进一步做田间试验、新品种选育和食用安全性评价。结果显示:M12和M22对中国的所有白叶枯病小种都表现出高度抗性,但与原受体品种明恢63相比,农艺性状上有许多变异,主要表现在:结实率、千粒重等农艺性状变差,与珍汕97A的配合力显著降低;但与温敏不育系(X07S、056S)配组的F1有较好的田间表现。通过多代回交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成功地将Xa21基因从M12株系转到保持系80-4B和不育系80-4A中,得到抗白叶枯病的皖21B和皖21A。并利用皖21A不育系选育出优良杂交组合抗优97(皖21A×R-18),该组合在两年区域试验和一年生产试验中产量表现突出,米质优良。对不同世代和不同遗传背景的转基因品系进行白叶枯病鉴定和Southern分析表明:Xa21基因都能稳定遗传和正常表达,连续16代的种植并没使其白叶枯病的抗性减弱或丧失,而且不论Xa21基因是纯合的还是杂合的都有相同的抗性表现。对大鼠和小鼠的饲喂试验表明:转基因大米实质上等同于非转基因大米,是安全无害的。 相似文献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