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15篇
  免费   161篇
  国内免费   232篇
林业   669篇
农学   357篇
基础科学   334篇
  353篇
综合类   2374篇
农作物   300篇
水产渔业   302篇
畜牧兽医   1473篇
园艺   374篇
植物保护   172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49篇
  2022年   153篇
  2021年   104篇
  2020年   116篇
  2019年   207篇
  2018年   196篇
  2017年   104篇
  2016年   133篇
  2015年   120篇
  2014年   366篇
  2013年   236篇
  2012年   282篇
  2011年   261篇
  2010年   283篇
  2009年   306篇
  2008年   274篇
  2007年   310篇
  2006年   295篇
  2005年   285篇
  2004年   303篇
  2003年   200篇
  2002年   178篇
  2001年   172篇
  2000年   141篇
  1999年   181篇
  1998年   147篇
  1997年   143篇
  1996年   122篇
  1995年   128篇
  1994年   116篇
  1993年   113篇
  1992年   103篇
  1991年   76篇
  1990年   99篇
  1989年   58篇
  1988年   40篇
  1987年   49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10篇
  1974年   3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3篇
  196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本文利用世界粮农组织(FAO)公布的模式,计算了陇东塬区冬小麦不同生长阶段需水量,并分析了该区域冬小麦不同生长阶段水资源丰歉度、可生长季水资源构成和农业生产对策。分析显示:陇东塬区冬小麦冬前生长期水资源过剩,返青后生长期水资源短缺,短缺最严重的时段是成穗期,即4月中旬到5月中旬,水资源总量只占需水量的67%,80%保证率为31%,是影响冬小麦产量的关键时期。春、夏、秋三个可生长季节中,春季麦田水资源以早春土壤贮水为主,夏季以自然降水为主,秋季初秋土壤贮水和自然降水占水资源总量的比例接近。植株生长期水资源、成穗期水资源和全生育期耗水量和冬小麦产量相关程度较高,幼苗期和籽粒形成期水资源对产量的影响相对较小。农业生产上要根据不同时期水资源构成特征科学决策种植模式,并采取工程措施或生产措施有效降低越冬期土壤水分损耗、麦田冬前旺长水肥损耗、晚秋和早春秋白地水分无效损耗,提高水分利用率。  相似文献   
992.
对从国内外引进的15份甘蓝细胞质不育材料进行分子鉴定,并通过多代连续回交转育,研究转育后代花器官形态对核背景的响应。结果发现,15份不育材料中有14份为萝卜胞质不育(Ogu CMS),仅1份为甘蓝型油菜胞质不育(Nap CMS)。细胞质不育材料花器官对核背景的响应,Nap型主要表现3种类型,第1类与原材料相近或呈负响应,第2类表现为正响应,第3类花器官不同部位响应不一,呈现正或负响应;Ogu型主要表现为不变化或较弱的正响应。不同来源胞质材料的花器形态对同一核背景的响应,因自交系不同而异,对于自交系K1、N4,不同来源胞质材料对其响应趋于一致,对自交系37、F1、G7的响应,在不同来源胞质材料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研究马铃薯疮痂病新致病种S.galilaeus菌株CPS-2致病毒素的产生条件、毒素活性和毒素组成情况。【方法】 经适宜产毒素培养基和培养时间筛选后大量获取毒素;通过乙酸乙酯萃取、薄层层析、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技术纯化毒素,所得色谱纯毒素进行质谱分析;采用萝卜幼苗法、小薯片法和幼薯法检测毒素活性。【结果】 确定菌株CPS-2的适宜产毒素培养基为燕麦麸皮培养基,产毒素高峰时间为接种后第9 天。获得了两个可显著抑制萝卜幼苗生长的毒素组分Ⅱ和Ⅲ,梯度稀释后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毒素浓度与活性呈正相关,且组分Ⅱ可使小薯片和幼薯组织褐变坏死。质谱分析测定组分Ⅱ的分子量为437.1810,组分Ⅲ的分子量为313.1。【结论】马铃薯疮痂病新致病种S.galilaeus菌株CPS-2可产生致病毒素,至少有两种毒素组分在该病原菌的致病过程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994.
节点渗灌灌水控制上限对番茄生长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日光温室小区栽培试验的方法,通过对番茄株高和茎粗、产量、果实品质等指标进行比较,探讨了温室栽培茄果的节点渗灌灌水控制上限适宜取值范围。结果表明:在土壤质地中等的试验地上,当节点渗灌管埋深30 cm、计划湿润层厚度30 cm、湿润比取0.5、灌水控制下限取土壤水吸力30 kPa时,将土壤水吸力12 kPa作为灌水控制上限,有利于番茄植株生长发育,可以达到较高产、优质、节水的目的。  相似文献   
995.
鲜食糯玉米采后糖代谢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了解鲜食糯玉米采后的糖代谢变化以及温度变化对糖代谢的影响。【方法】测定鲜食糯玉米采后的蔗糖、还原糖、直链淀粉、支链淀粉的含量变化。【结果】鲜食糯玉米采后的蔗糖、还原糖含量都有较大下降;采后第1d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和总淀粉的含量都达到峰值,之后直链淀粉变化不大,支链淀粉的含量略有下降,总淀粉含量呈增加趋势;与20℃贮藏温度对比,贮藏温度为0℃时蔗糖、还原糖含量、直链淀粉含量高,支链淀粉、总淀粉含量低。【结论】鲜食糯玉米采后可溶性糖向淀粉转化的合成代谢仍然占据主导地位,贮藏温度为0℃时能够延缓可溶性糖向淀粉,以及直链淀粉向支链淀粉的转化。  相似文献   
996.
摘要:将IBVSX16株的S1、N和M基因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VAX1,构建IBV真核表达载体pVAX1-16S1、pVAX1-16N和pVAX1-16M。体外转染BHK-21细胞,用间接ELISA检测到目的蛋白表达,用构建的3个表达载体免疫小鼠,从小鼠血清中检测到了抗IBV抗体,初步证实用IBVS1、N和M基因作为核酸疫苗免疫动物,可以激活机体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997.
利用SSR标记检测杂交玉米种子纯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米杂交种垦玉6和龙单13及其亲本为试验材料,提取基因组DNA,利用SSR标记进行玉米杂交种子的纯度鉴定。结果表明,本试验提取方法获得的DNA质量高,可进行正常的SSR扩增,并且从20对玉米SSR引物中筛选出4对扩增谱带呈双亲互补型的引物,扩增谱带清晰,可以对垦玉6、龙单13杂交种子的纯度进行鉴定。  相似文献   
998.
我国粮食台阶增长的构成因素分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49-2013年,我国粮食生产刚好实现5个亿t台阶的跨越。本文基于粮食产量计算公式,厘出5个产量构成因素,并运用因素分解法,评估各自对亿t增产台阶的贡献量。研究结果表明,在5个亿t台阶期中,作物单产提升始终是最主要贡献因素,以1978年为界,其对总产的贡献总体呈先增后减态势;复种指数、粮食作物品种结构以正贡献为主,至新近台阶期,两者贡献程度均明显放大,其中复种贡献量已接近于作物单产的贡献量。粮作比调整始终是最主要减产因素,耕地面积也以负贡献为主,尤其1978年后,两者负影响均较前期有明显放大,至新近台阶期达最高。结合我国粮食增产台阶的因子演变过程,探讨了未来粮食增产的可能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999.
用胚挽救法创建甘蓝×大白菜抗根肿病新材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改良甘蓝Brassica oleracea L.var.capitata的根肿病抗性,以2个甘蓝品种D2、B1为母本和2个抗根肿病大白菜品种CR-英雄、CR-春美杂交,比较4个远缘杂交组合的亲和性,运用胚挽救技术获得试管苗并对远缘杂交种进行真假杂种鉴定、育性研究以及根肿病抗性鉴定来创建和筛选根肿病抗性新种质。结果表明,杂交组合D2×CR-春美的结荚率为86.08%,高于其它组合,而成活的幼胚数/授粉花蕾数和试管苗数/授粉花蕾数以组合D2×CR-英雄最高,分别达15.96%和8.16%,4个组合D2×CR-英雄、D2×CR-春美、B1×CR-英雄、B1×CR-春美分别获得23、8、2、2株试管苗。细胞学鉴定发现杂种茎尖的染色体是19条,结合形态学鉴定确定为真杂种。组合D2×CR-英雄获得的试管苗只有1个株系有花粉,花粉萌发率为0.90%,极显著低于母本对照的40.58%;对该组合的试管苗进行苗期抗根肿病鉴定,有8个株系抗11号生理小种,3个株系抗4号生理小种。表明通过胚挽救技术可筛选到杂交效率较高的远缘杂交组合以及抗根肿病材料。  相似文献   
1000.
将SBM模型与四阶段DEA方法结合,研究了我国30个省市地区2004~2012年间省际全要素能源环境效率,同时考察了地区投入与产出松弛量,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发现:环境约束的影响明显,科学评价能源环境效率必须把环境污染引入全要素能效测度之中;随着时间发展,各省间的效率存在优者愈优、劣者愈劣的两级分化趋势.对松弛量的Tobit回归结果显示:GDP是改善能源环境效率的有利因素,外商直接投资、产业结构以及能源消费结构是其不利因素,技术改进和环境治理对提高效率无显著影响;外部因素差异对能源环境效率有显著地影响,剔除外部因素差异的影响,将使效率能得到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