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7篇
  8篇
综合类   29篇
农作物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不同种子处理方式对机械穴直播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播种前的不同种子处理对水稻机械穴直播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以中浙优8号为试验材料,进行了盲谷、露白、露白晾干等3种种子处理方式后机械穴直播水稻生长和产量研究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露白播种处理有较高的成苗率、有效穗数和产量,有利于产量潜力的发挥,符合当前机械穴直播生产实际;盲谷播种处理影响种子成苗率,延长了生育期,生产上应尽量避免用盲谷进行机械穴直播;露白晾干播种处理对成苗率、有效穗数和产量有一定的影响,适合于遇到连续暴雨等不良气候时采用,是应对农业生产中因不良气候影响最佳时间播种而造成水稻减产的方法。  相似文献   
42.
浙101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采用早熟早籼稻品种浙9248干种子搭载返回式卫星进行空间诱变处理,在变异后代结合抗性鉴定和米质筛选,经系统选育而成的中熟早籼稻品种,是浙江省第1个利用航天育种技术育成的早籼稻品种。2005年11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浙江省作早籼稻品种推广种植。浙101具有产量高,株型适中,分蘖中等,成穗率、结实率高,抗病性强,米质中等等特点。栽培技术为适时稀播、培育适龄壮秧,合理密植、插足苗,科学肥水管理、适时收获,加强病虫草害防治、防止倒伏等。  相似文献   
43.
"钱仓早蚕豆"花荚期施肥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仓早蚕豆"是我县栽培的中粒型、白皮秋播蚕豆品种,最初产于我县钱仓镇,栽培历史悠久,常年种植面积200hm2左右.该品种成熟早、品质优、产量高、风味独特,在全国享有盛名.但近年来由于栽培技术滞后、产量不高、经济效益低,严重影响"钱仓早蚕豆"生产的发展.为提高单产及品质,我们就花荚期进行不同施肥方式的运用,总结出一条最佳的适于"钱仓早蚕豆"栽培的合理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44.
辐照F_1代干种子育成高产优质早籼品种辐296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辐296是以早籼中间材料Z96-03为母本、晚籼品种广昌占为父本杂交,F1代干种子经80Gy60 Coγ射线辐照处理,采用系谱法育成的一个早籼常规品种。该品种表现丰产性和稳产性好,米质优良,植株形态理想,叶直立,植株高大,茎秆粗,抗倒力较强,穗大而结实率高等特性。于2008年3月通过湖南省审定。  相似文献   
45.
不同收获期春大豆种子贮藏后的活力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试验研究了三种不同播期(春播,夏播,秋播)下的春大豆在黄熟期,完熟期,过熟期收获的种子,经低温密封贮藏4年后活力的差异。结果表明:完熟期(R8)种子活力最高,过熟期(R8后)次之,黄熟期(R7)种子活力最低。与种子活力相应的生理生化指标;种子发芽势,种子发芽率,种子外渗量以及过氧化物酶无冯完熟期种子表现为优。  相似文献   
46.
对甬优9号制种进行父母本2∶6~12等7个不同行比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距离父本越近的母本行结实率越高;随着父母本行比的增加,母本平均结实率呈降低趋势,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增加,每穗总粒数、每丛有效穗数、千粒重差异不大;制种产量以父母本行比2∶8时为最高,其次为2∶10的行比。  相似文献   
47.
利用甲基磺酸乙酯(EMS)化学诱变单季常规晚粳稻浙粳99,获得叶早衰突变体es33。为揭示es33突变体早衰的分子调控机制,以野生型浙粳99为对照,对突变体进行表型鉴定,统计农艺性状和测定光合性能,并对早衰基因ES33进行定位。结果表明,突变体es33幼苗在播种后第10天,第2和第3叶的叶尖出现明显干枯早衰现象,与野生型相比,分蘖盛期叶片光合色素含量降低、叶绿体结构疏松、光合作用减弱、部分酶活性降低,成熟期植株矮小、分蘖少、衰老严重。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突变体es33早衰性状受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利用基因定位和重测序技术,将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定位在水稻第3号染色体上的SSR标记STS-15和G24之间,物理距离为977.8 kb,经测序确定LOC_Os03g31550为候选基因;ES33基因第11个外显子发生4个碱基的缺失,造成移码突变,导致蛋白(黄嘌呤脱氢酶)翻译提前终止;通过系统发育树分析和氨基酸序列比对得知,ES33蛋白在禾本科作物中高度保守。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究早衰基因ES33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8.
浙1831系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选育的常规早籼稻新品种,2022年通过浙江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具有熟期早、株高中等、株型紧凑、丰产性好、中抗稻瘟病、稻谷适宜加工等特点,适宜在浙江省及同类型生态地区作早稻种植。2022年在浙江省多地开展了生产示范,介绍了浙1831的选育经过、品种特性、生产示范情况与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49.
本文利用137Cs-γ射线开展不同剂量率和剂量对水稻诱变效应影响的试验,设10、60、250 Gy·h-1不同剂量率和0、150、250、350、400、450 Gy不同辐射剂量,对2个水稻品种的种子进行处理。结果表明,较高剂量下水稻苗高和根系生长受到限制,辐射效应明显;在较高剂量辐射处理后低剂量率的辐射效应与高剂量率间差异显著,低剂量率处理水稻成株后株高下降幅度大,高剂量率处理结实率大幅度下降。本研究对提高水稻辐射诱变率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