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5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8篇
园艺   5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黄金芽低位嫁接换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黄金芽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个珍稀茶树新品种,具有开采期长、价格高、营养价值好等特点,目前市场上每公斤售价在6000~16000元不等,其经济优势和营养价值均高于白茶和普通茶。2014年8月上旬,云和县农业局组织瓯江生态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对河坑老茶园进行了黄金芽嫁接试验,成活率达80.5%,现将嫁接技术要点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22.
李根岳  俞慧玲  雷云仙 《食药用菌》2019,(3):210-211,217
对茯苓进行定位法栽培试验,并与常规段木栽培法进行产量和质量比较,结果为定位栽培法茯苓菌核定位率高达100%,菌核圆整、结实,内部洁白、无包沙,其产、质量均优于常规段木栽培法。定位法解决了松树桩原地栽培茯苓菌核到处乱长,茯苓菌核难找的问题,降低了采挖成本,提高了挖掘效率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3.
大球盖菇引种栽培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球盖菇又名皱环球盖菇、酒红色球盖菇、斐氏球盖菇,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向发展中国家推荐栽培的十大菇种之一。20世纪80年代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许秀莲等赴波兰考察,引进菌种,试栽成功,但没有进行推广。近年来,福建省三明真菌研究所颜淑婉等引种栽培,获得良好效益,并逐步扩大推广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24.
秀珍菇又名小平菇,隶属侧耳科侧耳属凤尾菇种,不仅味道鲜美,质地细嫩,而且营养丰富。其蛋白质含量接近肉类,比一般蔬菜高3-6倍,甚至高于双孢蘑菇、香菇、草菇,含有丰富的人体必需氨基酸,受到消费者青睐。一般市场鲜销价6元/kg以上,夏季利用高海拔地区种植秀珍菇,经一年试种,取得初  相似文献   
25.
正云和县地处浙江省西南山区,为浙江"绿谷"、"氧吧"丽水的腹地,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经济欠发达的小县,冬暖夏凉,昼夜温差大,回春早,自然条件十分有利于茶叶生产。从上世纪80年代初,云和县就开始发展茶叶生产,由于市场信息不灵、交通不便、流通不畅等因素的限制,茶叶生产发展相当缓慢。新世纪之后,为了使这一产业稳定健康发展,该县以新型农民培训为抓手,提高农民的种植管理和制作水平为手段,以提高农民经济收入为目标,进行了多形式、全方位的技术培训,使农民种植经营茶叶的水平普遍提高,促进了茶产业的健康发展,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一、狠抓技术培训推广1.领导重视,措施落实县委、县政府对茶产业发展和新型农民技术培训十分重视,涉农部门的主要领导多次到朱村、石塘等村调研茶产业  相似文献   
26.
冰岛Hugrun公司是一家计算机新用途开发公司。该公司设计生产了一种可在不同水层精确测定和记录温度的新装置,这种新装置将在哥本哈根的世界渔业博览会上展出。这种装置是为渔业和水产养殖设计的,它具有某些独到之处。型号为MS110SH的温度记录器是由一个封闭的铝制圆筒构成的,圆筒内封装着一个内部传感器,  相似文献   
27.
山区梯田生物多样性种养配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充分利用云和山区梯田光、热、水、气不同的生态环境特点,创新形成了稻 鱼﹙鸭﹚、耳﹙菌﹚ 稻和稻药轮作等山区梯田农作制度,集成了山区梯田生物多样性种养配套技术。2011-2013年在生产上推广应用面积达1 8457 hm2,新增产值28亿元,增收15亿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28.
挪威兰斯登(Langsten)船厂,接受了四艘设备先进的大型扇贝采集加工船建造任务。其中三艘已在1986年交货,另一艘也将在今年2月份交付使用。现以其中第二艘“Tress Poiner”号为例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29.
介绍了云和雪梨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云和雪梨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发展和壮大云和雪梨产业的对策,以期为云和雪梨产业稳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0.
近年来,茶产业成为云和县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载体之一,但由于茶企业品牌意识不强、技术人员短缺、资金投放不足等原因,导致云和茶产业发展明显落后于周边县(市、区),本文对今后的发展路径进行了探索,提出培育龙头企业、强化品牌建设、依托技术支撑等举措,以期为今后云和茶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使之成为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的有效抓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