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9篇
农学   20篇
基础科学   3篇
  3篇
综合类   59篇
农作物   12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水氮配合对春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不同土壤水分和施氮量对春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45%时,增施氮肥加重土壤水分胁迫,使籽粒产量、蛋白质产量以及籽粒粗蛋白含量均降低,而籽粒淀粉含量增加;当土壤相对含水量介于45%~75%时,增施氮肥能够缓解土壤干旱的不利影响,从而增加籽粒产量、蛋白质产量和籽粒粗蛋白含量,但降低籽粒淀粉含量,随着土壤水分状况的改善肥效提高;当土壤相时含水量高于75%时,增施氮肥虽然能提高籽粒粗蛋白含量,但以适量施用氮肥的籽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2.
通过在玉米顶凌播种的条件下,运用控制种子发芽技术,对玉米种子粉种和保全苗情况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运用高分子包衣剂处理的种子与同期裸种相比具有提高出苗率和产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矮败小麦育种技术体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遗传基因角度阐述了关键性种质资源与高效育种的关系,并介绍了矮败小麦的创制过程以及应用价值。详细阐述了矮败小麦高效育种技术体系的理论和具体技术路线,对矮败小麦育种工作进行了回顾与展望。  相似文献   
14.
以辽宁省1980-2006年推广的大豆新品种种植面积情况为研究对象,应用生命周期理论,研究辽宁省大豆新品种生产应用、大豆新品种推广生命周期及应用.结果表明,辽宁省大豆的主栽品种为铁丰、开育、丹豆、辽豆系列品种,大豆品种的推广生命周期基本符合S型曲线的变化规律,不同的品种呈现单峰或双峰的变异变化趋势,生命周期在1~16年之间,其高峰期一般在第4.5年左右出现,高峰期延续时间1~8年,平均4.5年左右.  相似文献   
15.
以城乡一体化为视角,论述了都市农业规划的相关问题。介绍了城乡一体化和都市农业的涵义,探讨了城乡一体化与都市农业之间的辩证关系。从空间布局、产业结构、配套服务、新农村建设4个方面论述了铁岭县凡河都市农业区规划的基本思路,并从政策、技术、资金、信息4个角度阐述了规划的保障体系,以为促进都市农业的发展和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概述了农村公共产品的内涵,介绍并分析了亚洲4国即日本、韩国、泰国和印度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情况,总结上述4国的成功经验,有助于为我国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提供有益参考和启迪。  相似文献   
17.
播期和密度对玉米干物质积累动态的影响及其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在大田条件下, 以益农103、先玉335和登海661为材料, 设置3个播种期(5月3日,5月28日,6月22日)和4个密度处理(4.5万株 hm-2,6.0万株 hm-2,7.5万株 hm-2,9.0万株 hm-2), 测定其干物质积累动态和产量, 分析播期、密度和玉米群体干物质积累动态特征的关系及其积温模型。结果表明: (1)将3个播期玉米不同处理的最大群体干物质积累和出苗至成熟的积温分别定为1, 建立了相对群体干物质积累和相对积温的Richards模拟模型, 方程式为y = 1.1044/(1+e2.0253-5.1927x)1/0.4448, r=0.9950**。(2)方程参数a值(终极生长量参数)基本为1;b值(初值生长量参数)和c值(生长速率参数)在播期、品种间变异较大, 密度间变异较小;d值(形状参数)在播期、品种和密度间变异较小, 可见播期主要通过调节参数b、c值来实现对整个方程的调控。应用2008年本试验和另一试验的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模拟准确度(以k表示)均在1.0486**以上;精确度(以R2表示)均在0.9534**以上。(3)拔节期至蜡熟期是玉米群体干物质积累变化速率对密度的敏感反应期;晚播玉米所需积温在群体干物质积累变化速率的缓慢增加和下降阶段逐渐减少,在快速增加阶段逐渐增加。全生育期的群体干物质积累平均速率表现为先玉335>登海661>益农103;且早播>中播>晚播;密度越高群体干物质积累平均速率越大, 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8.
东北不同生态区春玉米的产量性能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明确东北不同地区春玉米光合特性、产量构成与产量的关系,在内蒙古通辽、吉林九台、吉林龙潭和吉林二道进行区域比较试验,测定其叶面积指数、产量及产量构成等指标。结果表明,春玉米产量表现为内蒙古通辽>吉林二道>吉林九台>吉林龙谭。对产量性能与产量的相关分析表明,平均叶面积指数(MLAI)和千粒重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这说明平均叶面积指数是影响东北地区春玉米产量提高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9.
Folin-Ciocalteu比色法测定板栗总苞提取液中总多酚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一种简单、科学、准确的分析多酚的方法,使富含多酚的板栗总苞废弃物得到充分的再利用.[方法]采用Folin-Cio-calteu比色法测定板栗总苞中多酚含量,并对碳酸钠、Folin-Ciocalteu试剂用量及显色温度、显色时间进行优化.[结果]该测定方法的最佳条件为:取0.50 ml板栗总苞提取液,加入3.0ml福林-酚试剂、6.0ml 15%的Na2C03溶液,在40℃务件下反应70 min,测定最佳波长为760 nm.吸光度与多酚含量在0~9 μg/m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y=0.135 1x +0.019 0,R =0.999 3).该方法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9.5%,相对标准偏差为1.2%(n=5).[结论]该方法具有精密度高、稳定性好、操作简单、快速、结果准确等优点,可用于板栗总苞多酚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20.
利用SDS-PAGE法分析了72份东北春小麦品种(系)和外引小麦品种HMW-GS组成及分布,结果表明:在Glu-A1位点上的3种变异类型null,1和2*亚基中,东北春小麦1和2*亚基出现的频率最高,均为36.1%,外引品种中null出现的频率最高,为41.7%;在Glu-B1位点上,检测到的6种变异类型(7,6 8,7 8,7 9,14 15,17 18)中7 8亚基类型的出现频率最高,东北春小麦为66.7%,外引品种为44.4%;在Glu-D1位点上的3种变异类型(2 12,2 10,5 10)中5 10出现频率最高,东北春小麦为55.6%,而外引品种高达72.2%。所有参试材料中共出现19种组合类型,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1,7 9,5 10和null,7 8,2 12,均为19.4%。根据Payne的品质评分标准对部分材料进行评定,发现达到10分的材料出现了23份。这些材料可能成为东北春麦区小麦品质改良的宝贵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