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3篇
  47篇
综合类   40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51.
干湿交替条件下磷镉交互作用在油菜上的生物学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温室土培盆栽方法,研究了干湿交替条件下磷镉交互作用对油菜的生物学效应。结果表明,Cd处理间和P处理间以及磷镉交互处理之间油菜地上部生物量差异都是显著的,油菜根部生物量P处理间差异显著,而Cd处理间和磷镉交互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促进了油菜地上部生物量的积累,而Cd却阻碍了油菜地上部生物量的积累。油菜地上部和根部生物量最大值出现在Cd0P100处理,最小值出现在Cd30P0处理。Cd处理间油菜地上部和根部Cd浓度差异是显著的,而P处理间和磷镉交互之间差异不明显。随着施Cd量的增加油菜吸收Cd的总量增加,高P处理的油菜吸收Cd的总量也随着施P量的增加而增加。P处理间油菜地上部和根部P浓度有显著性差异, Cd处理间和磷镉交互处理之间油菜地上部P浓度差异都不显著,而油菜根部P浓度在Cd处理间和磷镉交互之间差异都显著,各处理地上部P浓度总是小于对应处理的根部P浓度。  相似文献   
52.
筒栽冬小麦施用控释氮肥增产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研究筒栽冬小麦施用 2种控释N肥结果表明 ,相同灌水量和灌溉次数、施等N量下 ,与施用普通尿素(F1)相比冬小麦施用乐喜施控释N肥 (F2 )和众品控释N肥 (F3 )处理产量均显著提高 ,N素表观利用效率分别提高5 %~ 10 % (I1)和 13%~ 2 6 % (I2 ) ,对冬小麦扎根深度和总根重显著影响为F1相似文献   
53.
尿素肥斑中氮素形态转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特制模拟容器,通过尿素扩散形成营养斑,观察斑内NH4+、NO2-和NO3-浓度变化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结果表明,NH4+、NO2-和NO3-浓度在距离肥斑7~8cm处的微域达到最大,尤以NO2-浓度增加较为显著,是一般土壤NO2-水平的数千倍。随培养时间增加,NO2-和NO3-最大浓度峰向施肥点移动,但两者浓度变化趋势不同,NO2-浓度在21d前随培养时间增加而增加,之后随培养时间增加而下降,而NO3-浓度随培养时间增加一直增加。结果还表明,NO2-是尿素营养斑内主要离子形态,从NH4+到NO2-的转化比较迅速,而NO2-转化为NO3-不是短暂的过程,这可能与施肥引起的土壤pH值变化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54.
尿素肥斑扩散过程中的土壤特性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特制容器,模拟尿素的立体扩散,观察了尿素扩散过程中肥斑内土壤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越靠近肥料的微域,土壤含水量越低,而土壤pH、脲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越高。尿素颗粒水解及其产生的NH3-NHg平衡移动是肥斑内土壤水分和pH变化的主要原因。土壤酶活性主要受底物浓度变化的影响。硝化细菌数量在1.3cm范围内较低,在7cm处范围最高;反硝化细菌数量也在1~3cm范围较低,但随微域离肥料距离增加有增加趋势,pH值和NO2、NO3^-浓度是影响硝化和反硝化细菌数量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55.
采用全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土壤基础养分数据集,研究了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年平均温度和年平均降水量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按照年平均温度5、5~10、10~15、15~20、20℃以及年平均降水量0~200、200~400、400~600、600~800、800~1000、1000~1200、1200~1400、1400~1600 mm和1600 mm等区间,分别研究了每个降水区间内自第二次土壤普查后近30年来年平均温度和年平均降水量对土壤有机碳影响的密切程度,结果表明:年平均温度低于10℃时,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年平均温度的相关性比其与年平均降水量的相关性好,高于20℃时,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年平均降水量和年平均温度的相关性都很差,但是偏相关结果表明,在10~20℃时,土壤有机碳含量虽然与年平均温度和年平均降水量都有显著的正相关,但其随着年平均温度升高而升高的事实是被随着年平均降水量增加而增加的事实所掩盖的;在年平均降水量0~200 mm的区间内,土壤有机碳与年平均降水量有显著的相关性,而与年平均温度的相关性很差,年平均降水量对土壤有机碳影响的密切程度较大,在200~400、400~600、600~800 mm的年平均降水量区间内,土壤有机碳与年平均温度的相关性要好于其与年平均降水量的相关性,年平均温度对土壤有机碳影响的密切程度较大,尤其在400~800 mm年降水量区间内的半湿润地区,土壤有机碳与年平均温度呈现极显著的相关关系,在年平均降水量大于800 mm后,年平均温度和平均降水量对土壤有机碳累积的影响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56.
[目的]研究茉莉花产量与土壤氮含量、植物氮含量的关系,为提高茉莉花产量提供氮营养管理科学依据。[方法]通过调查、采样、测试和统计分析,对横州茉莉花产量与氮营养关系进行系统研究。[结果]土壤全氮含量1.65~2.45 g/kg和水解氮含量51.20~124.19 mg/kg是高产地块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土壤水解氮含量与根、枝、叶、花氮和诸多营养元素含量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关系,而在高产地块土壤水解氮含量51.20~124.19 mg/kg的必要不充分条件下,均未达到显著相关,说明当土壤水解氮含量超过124.19 mg/kg后,可能由于土壤水解氮含量过高引起其他养分的不均衡吸收,结果导致根、枝、叶、花氮和其他营养元素含量显著降低,此种情况下不利于高产。茉莉花叶硼含量与土壤全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高产地块叶硼含量差异不明显。[结论]高产地块土壤全氮含量和水解氮含量范围分别为1.65~2.45 g/kg和51.20~124.19 mg/kg;高产地块根、枝、叶、花氮和其他诸多营养元素的含量与土壤氮含量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57.
粮食生产潜力短期预测结果可以检验粮食中长期生产潜力预测的准确性和为国家提供制定粮食生产战略的科学依据。粮食生产潜力短期预测理论即"趋势-波动理论",它建立在粮食或作物"现状生产潜力"概念和"天-人-地概念模型"基础上,预测模型为最佳移动步长条件下的多年单产移动平均趋势模型,实际预测时采用系统预测方法。11个研究案例预测的平均误差为0.77%,最大误差为2.99%,预测精度高。本研究初步结论是:粮食生产潜力短期预测理论和模型是科学和实用的。  相似文献   
58.
粮食生产潜力中、长期预测的目的是为国家中、长期粮食生产规划提供科学依据。粮食生产潜力中、长期预测的"双向预测理论":从若干个预测模型中选择出2个模型,一个模型预测的未来产量是持续增加的,体现产量持续增加的科技进步力量;另一个模型预测的未来产量是先增加后减少或持续减少的,体现影响产量持续增加的负面综合因素力量。应用结果表明:模型可预测未来1~10年的粮食生产潜力,平均预测误差在5%以内。大量案例证明粮食生产潜力中、长期预测的"双向预测理论"是科学的、方法是通用的、结果是实用的。  相似文献   
59.
中国控释肥料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分析我国肥料目前的生产与施用情况,针对肥料(特别是氮肥)利用率低的状况,提出我国发展控释肥料的必要性,介绍了控释肥料定义、优良特性以及它的应用前景,使更多的人能够认识控释肥料,从经济、生态、社会等多方面正确地评价控释肥料,旨在为控释肥料能在我国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0.
从全国和各地区追肥比例入手,分析了追肥预测方法的必要性和实践价值。在此基础上,提出生态平衡施肥追肥量确定的“天-地-作物概念模型”,重点介绍了在正常年型追肥量基础上如何确定追肥修正系数的方法,包括宏观专家经验方法、微观田间试验方法、根据历年化肥用量波动的确定方法、根据历年单产波动确定的方法、根据氮肥单位用量估算的确定方法;最后归纳出追肥修正系数确定方法的优化过程,并阐述了追肥预报信息化的必要性。结果表明:根据历年化肥用量波动的确定方法和根据历年单产波动确定的方法适合于省级大尺度追肥参数的确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