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9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107篇
林业   131篇
农学   342篇
基础科学   84篇
  38篇
综合类   902篇
农作物   125篇
水产渔业   43篇
畜牧兽医   300篇
园艺   97篇
植物保护   27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118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93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59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7篇
  1973年   1篇
  1962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以草莓品种‘红颜’为研究对象,用生产上常见的"圣诞树"全水溶性肥料(处理1)、苗乐大量元素水溶肥料(处理2)、MZS原生态大量元素水溶肥氨基酸有机无机型(处理3)3种肥料与清水(CK)进行效果对比,通过对草莓苗期、花期、果期3个时期的观察,探索半基质栽培模式下设施草莓不同肥料的效果。结果表明:在草莓植株长势影响方面,3个肥料处理之间差异显著,其中处理3植株平均株高为18.77 cm,平均叶面积为26.29 cm2,株高最低,叶面积最小;在现蕾、开花影响方面,处理3有利于促进草莓提早现蕾、开花,与各处理间差异显著。当CK处于10%初花期临界值时,处理3开花率为21%,比CK高108.54%,比处理1、处理2分别高出35.67%和25%;在生产期总产量上,处理2产量最高,为2306.48kg/667m2。从年前产量而言处理1产量最高,为528.16 kg/667 m2,和其他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含氨基酸总量、固酸比等草莓果实品质方面,处理3和其他处理有显著差异,效果最佳,能够增加果实中氨基酸含量,降低可滴定酸含量,增加固酸比,改善果实风味。综上所述,处理3能够矮化植株,培育壮苗,促进现蕾、开花,改善草莓果品风味。在总产量方面,处理2效果最好,而年前产量则为处理1最高。  相似文献   
72.
从鹰嘴豆中克隆生物节律钟LHY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进行序列信息学分析。通过同源克隆策略,利用RT-PCR技术获得核心片段,结合5'-RACE和3'-RACE技术,克隆得到鹰嘴豆生物节律钟基因LHY的cDNA全长序列,其核苷酸序列长度为3 061 bp,包括2 220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ORF),编码739个氨基酸。验证后命名为CarLHY基因,获得基因登录号为KJ558378。生物信息学研究表明CarLHY基因cDNA序列与其他植物LHY基因具有较高的相似性;预测CarLHY蛋白不具有跨膜结构;为转录因子,定位于细胞核中;不具备信号肽。对CarLHY蛋白功能结构域预测表明,蛋白质核心结构存在符合转录因子与DNA结合的常见功能域HTH。蛋白系统进化树显示,与大豆分子进化距离最近,其次是黑杨、拟南芥。  相似文献   
73.
腐殖酸和水旱轮作对镉污染土壤种植的稻糙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腐殖酸和水旱轮作共同作用对镉污染土壤中种植的水稻稻糙米品质的影响,采用随机组合设计进行了土壤盆栽试验,在水旱轮作的两种土壤(稻田土和菜田土)中添加0、0.1、1.0和10.0 g/m2的腐殖酸,测定糙米中重金属镉元素以及微量营养元素铁、锌、镁和钙的含量。结果表明,在稻田土和菜田土中分别添加10.0和1.0 g/m2腐殖酸时,糙米中镉含量分别比空白对照降低了40%和14.8%;添加腐殖酸处理的水稻,其糙米中必需元素Fe、Zn、Mg和Ca的含量均比未添加腐植酸处理的高,且差异显著;尤其是当腐殖酸添加量为1.0 g/m2时,糙米中Mg含量增加了50.42~72.60 mg/kg;另外,水旱轮作降低了糙米中的镉元素含量,也提高了微量营养元素的含量。这说明腐殖酸和水旱轮作共同作用有利于提高水稻糙米的品质。  相似文献   
74.
本文介绍了林带的防风、温度、水分效应,进一步阐明了林带不仅可以降低风速、减弱蒸发、提高湿度、增加农田含水量,而且可以减轻高温和低温的危害,是平原地区农田增产、增收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75.
为了培育新奇花色、抗黑斑病的新优品种,对抗逆性强的蔷薇属其他植物与观赏性状优良的月季品种进行了远缘杂交及月季品种间杂交,同时结合花粉生活力、母本自然授粉结实情况,探究蔷薇属其他种或品种与月季品种间的杂交亲和性,筛选合适的杂交亲本。结果表明:在以白玉堂、单瓣黄刺玫、报春刺玫、玫瑰为父本与9个现代月季品种为母本的20个远缘杂交组合中,杂交亲和性较高的组合有‘雪山娇霞’×报春刺玫、‘雪山娇霞’×单瓣黄刺玫、‘橘红潮’×玫瑰、‘花房’×白玉堂,结实率在10.91%~37.5%。结合远缘杂交、品种间杂交以及母本自然授粉结实情况的调查,筛选出适合做母本的月季品种有‘绯扇’、‘电子表’、‘曼哈姆’、‘花房’、‘红帽子’‘橘红潮’和‘雪山娇霞’;结合远缘杂交、品种间杂交以及花粉生活力测定的结果,筛选出适合做父本的月季品种有‘电子表’、‘红法兰西’和‘绯扇’。  相似文献   
76.
[目的]通过对核桃小麦间作田、红枣小麦间作田及小麦单作田小麦叶锈病田间发生规律及田间药效试验研究,探讨果粮间作模式下小麦叶锈病的发生危害特点,筛选对小麦叶锈病防治效果较好的化学药剂及合理的使用方法.[方法]选取有代表性的核桃小麦间作田、红枣小麦间作田和小麦单作田,定点定期调查小麦叶锈病的发生危害情况;药效试验参照小麦叶锈病田间药效试验准则进行.[结果]小麦叶锈病在不同间作模式下始发生期及田间消长规律基本一致,始见期在5月中下旬,病情指数在小麦生长期内呈现上升趋势.不同年份叶锈病发生危害程度差异较大.核桃小麦间作田、红枣小麦间作田及小麦单作田小麦叶锈病的发生危害程度有一定的差异,枣麦间作麦田小麦叶锈病病情指数最高,其次是小麦单作田.药剂试验表明,药后10 d,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50 g/L丙环唑乳油、250 g/L已唑醇悬浮剂和400g/L氟硅唑乳油在试验浓度下的防治效果均在76;以上,显著高于10;苯醚菌酯悬浮剂和25;乙嘧酚水悬浮剂.[结论]基本摸清了核桃小麦间作、红枣小麦间作模式下小麦叶锈病的田间发生规律及与小麦单作田的差异性.筛选出的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50 g/L丙环唑乳油、250 g/L已唑醇悬浮剂和400 g/L氟硅唑乳油在试验浓度下可有效控制小麦叶锈病的发生及危害,且对小麦生长安全,可在大田合理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77.
餐厨垃圾转化为生物肥料的探索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决餐厨垃圾回收处理难等问题,探索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以学校食堂餐厨垃圾作为研究对象,经过固液粗分后,重点研究了废液发酵培养粘红酵母获得菌体的可行性,最后以大豆为实验材料,分别研究了固体垃圾和发酵菌体作为生物肥料的肥效。实验结果表明,粘红酵母可以利用餐饮废水,最佳发酵时间24 h时获得菌体干重12 g/L;粘红酵母最适宜生长pH为 5.5;固体垃圾和发酵菌体对幼苗期大豆豆苗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按照每公顷的最佳施用量为450 kg。  相似文献   
78.
体外合成我国番木瓜主产区环斑病毒外壳蛋白(PRSV-CP)基因3'-端278bp同源区段,构建包含278bp正义链、内含子(PDK内含子)及278bp反义链的RNA介导的植物表达载体p2301-CPU,直接转化根癌农杆菌EHA105。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的瞬时表达法,研究同源dsRNA对番木瓜环斑病毒(PRSV)侵染的干扰作用。结果表明,瞬时表达的dsRNA能够特异地干扰PRSV侵染。  相似文献   
79.
DREB/CBF类转录因子的功能及作用机理在拟南芥、水稻等模式植物中已经得到了较为充分的研究,但是在花生中还没有关于这类基因的报道,其功能也没有得到证实。本研究通过Bioedit软件在花生eDNA文库中找到了15个可能编码CBF类蛋白的基因片段,其中有2个基因没有包含完整的开放阅读框。我们通过5-RACERT-PCR对...  相似文献   
80.
基于2006年和2016年10 m空间分辨率森林分布图,利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法将云南省丘北普者黑省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分为7种不同破碎化类型;建立森林破碎化指标,探索保护区森林破碎化特征及其变化情况。结果表明:2006—2016年间,保护区森林景观发生较大改变,各类斑块占森林面积比均有所增加;核心和边缘斑块为森林主要构成,岛屿、穿孔、连接桥、环、分枝斑块占比则相对较小;保护区森林完整性增强,边缘效应降低,连通性和蔓延性改善;各功能区森林破碎化特征存在差异性,核心区森林破碎化低,而实验区刚好相反;缓冲区森林具有较好的连通性和蔓延性。常绿阔叶林是破碎化最大的植被景观类型,孤岛较多,边缘效应大,应重点保护与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