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7篇
农学   35篇
基础科学   4篇
  22篇
综合类   42篇
农作物   6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通过氮素营养水平对籽粒蛋白质含量差异较大的3个小麦品种的氮素代谢关键酶活性变化及籽粒蛋白质含量影响的研究表明: 增加施氮量能够提高氮素同化关键酶硝酸还原酶和谷氨酰胺合成酶的活性, 降低旗叶蛋白质水解酶的活性. 增加施氮量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主要与促进开花后氮素吸收同化能力有关. 不同品种间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差异  相似文献   
52.
高产小麦强势和弱势籽粒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33,自引:10,他引:33  
 小麦强势粒中蔗糖含量在开花后 2 5d前高于弱势粒 ,花后 2 5d低于弱势粒 ;强势粒中SS(蔗糖合成酶 )、ADPGPPase(ADPG焦磷酸化酶 )、SSS(可溶性淀粉合成酶 )和GBSS(束缚态淀粉合成酶 )活性高于弱势粒。研究结果表明 ,灌浆前期淀粉合成底物的供应 ,以及SS、ADPGPPase、SSS和GBSS活性与淀粉合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3.
施氮量对小麦籽粒蛋白质组分含量及加工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05,自引:8,他引:105  
 研究了氮肥用量对不同小麦品种籽粒蛋白质组分含量变化及加工品质的影响 ,分析了蛋白质各组分含量和比例与加工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 ,增施氮肥能够显著提高籽粒蛋白质各组分的含量 ,但对各组分含量提高的幅度存在差异 ,其中清蛋白、球蛋白和谷蛋白随着施氮量的增加 ,所占的比例升高 ,而醇溶蛋白和剩余蛋白则随着施氮量的增加 ,所占比例下降。增施氮肥能够显著提高湿面筋含量和沉降值 ,延长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 ,提高吸水率。面团吸水率、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与麦谷蛋白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发现增施氮肥提高了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并改变了蛋白质各组分所占的比例 ,增施氮肥是改善小麦加工品质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4.
冬小麦遥感估产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对冬小麦遥感估产的研究现状及进展进行了分析。内容包括应用的信息源类型、冬小麦产量估测模型的建立、冬小麦面积信息的提取等,并不冬小麦估产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5.
氮肥对新疆高产棉花叶片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44,自引:2,他引:44  
 利用叶绿素荧光动力学测定技术 ,对不同氮肥用量条件下棉花叶片光能吸收、传递、转换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适量追施氮肥 (30 0kg·ha-1)改善了棉花叶片光合功能 ,提高了PSII的活性和光化学最大效率及PSII反应中心开放部分的比例 ,使表观光合作用电子传递速率和PSII总的光化学量子产量提高 ,降低了非辐射能量耗散 ,使叶片所吸收的光能较充分地用于光合作用。这种改善光合功能的作用与品种有密切关系 ,新陆早 6号响应较为敏感 ,而新陆早 7号响应不敏感。  相似文献   
56.
新时期中国作物栽培科学的任务与发展方向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回顾了中国作物栽培科学的发展历史,总结了新中国作物栽培科学三大主要社会贡献和三个主要自身建设成就,论述了新时期作物栽培科学的任务和发展方向。作物栽培科学按照“高效、高产、优质、低耗、无公害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向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简约化、高效化、产业化、节约化和循环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7.
建国以来山东省小麦品种及其亲本的亲缘系数分析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目的】探讨山东省小麦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方法】对山东省建国以来历经9次更换的66个小麦品种的2145个组合进行了亲缘系数(coefficient of parentage, COP)分析。【结果】67.44%品种组合间存在亲缘关系,所有品种COP值变异范围为0.00~0.8203,平均为 0.06249,系谱亲缘系数高于平均值的占21.53%。随着时间的推移,各个年代之内品种间亲缘系数有逐渐增大的趋势,到90年代有所降低,然后又再增大。各年代内品种的亲缘系数普遍高于年代间品种的亲缘系数。早期的品种与以后年代的品种间的亲缘系数较小,中期和近期品种与以后年代的品种间的亲缘系数较大。同一个年代的品种,对后代的遗传贡献率,则随着年代的推移而逐渐减小。对品种间COP值按WAP法进行了聚类分析,除徐州438、齐大195、烟农78在COP为0处单独聚在一起外,其余63个品种可以聚为6个大类群,大多是同一年代的品种聚在一起,体现了不同年代的特点。山东省历史上年种植面积较大或推广时间较长的17个小麦品种,大都是较早利用引进亲本进行组配选育而成,亲本的亲缘系数较小,遗传差异较大。从系谱上看,山东省小麦的种质资源可基本上追溯到碧玉麦、Villa Glori(中农28)、洛夫林系、蚰子麦等四大骨干亲本体系。【结论】自50年代以来,品种间的遗传差异日趋狭窄,遗传多样性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58.
小麦边际效应与种植方式规范化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田间小区、池栽和大田生产试验三种方法,通过对不同带型小麦边际效应的研究,理论模拟了间套条件下小麦产量的变化规律,提出了间套优势的概念和对小麦种植方式进行优化评价的思路。即间套优势(RIS)=相对产量/相对占地面积,它是边行优势大小和边行优势在总产量中所占比例的综合反映,利用RIS是否大于1可作为间套种植是否合理的依据。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践验证,“20 40cm”(畦麦行距25cm,小麦小行距即沟宽20cm,大行距即沟宽50cm)小麦种植模式具有间套通用性强、适应性广、夏秋双高产的特点,对于实现小麦间套种植方式的规范化和机械化,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9.
该研究在高产田条件下,选用成穗数中等,穗型中等大小的冬小麦品种泰876161,在适期播和晚播条件下,设置不同密度处理,研究了播种密度与小麦边际效应的相关规律,主工结果是;1.无论是适期播种还是晚播也无论密度如何,高产田条件下小麦的边际优势主要表现为边1行。内行之间的产量呈高低起伏的相同分布,差异较小。2.边行小麦和内行一样,也存在穗,粒,重的矛盾,大播量栽培并不能增加边行的绝对产量,而内行小麦却显  相似文献   
60.
本研究在高产田条件下,选用了大穗型核生2号,多穗型烟农15和中穗型泰876161三个冬小麦品种,研究了播种期对小麦边际的影响。主要结果是:1.适期播种晚插有利于发挥小麦边行优势。边行较内行的增产幅度,适期播种下以多穗型烟农15最大,大穗型核生2号最低;晚播下,则以大穗型核生2号最大,多穗及中穗型较低。2边行较内行增穗,增粒,增粒重,以适期播种增加幅度大于晚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