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38篇
水产渔业   22篇
畜牧兽医   3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为了在毕赤酵母中高效表达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B亚单位(LTB)及研制具有粘膜免疫佐剂活性的无毒重组LTB,采用PCR方法从产毒型大肠杆菌H44815菌株扩增获得LTB完整编码区DNA,将其克隆到酵母表达载体pPIC9K的分泌信号肽基因下游,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PIC9K-LTB;重组质粒经核苷酸测序确认并线性化后电转化毕赤酵母菌株KM71,PCR筛选转化子,并以小量诱导表达筛选高效表达工程菌株,最后Western blotting分析甲醇诱导上清中的LTB及采用亲和层析和HiTrap Desalting预装柱脱盐纯化蛋白。结果表明,PCR克隆获得的LTB编码DNA序列与GenBank登录DNA序列完全一致,定向插入pPIC9K载体,可获得表达LTB的酵母分泌表达载体pPIC9K-LTB;电转化后的重组酵母菌KM71诱导表达产物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发现甲醇诱导的培养基上清中含LTB,且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2.
2006—2007连续两年广西斑点叉尾鮰网箱养殖暴发一种流行性传染病,该病波及面广,传染性强,死亡率30%~100%。发病症状主要表现为浮头、转圈、狂游及发病后期单边眼睛浑浊、突出及伴有全身大面积弥漫性出血。作者先后从症状较为典型发病班点叉尾鮰分离到CMS003~CMS005、CMS009~CMS012共7株代表性菌株,经人工感染实验表明分离菌株对健康斑点叉尾鮰具有很强的致病力,出现症状与自然发病斑点叉尾鮰症状相同。通过常规形态、生理生化及海豚链球菌(Streptococcus iniae)特异性PCR诊断和16S rRNA基因序列系统发育进化分析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分类鉴定,结果表明分离的7株细菌均为海豚链球菌。研究结果表明,海豚链球菌已成为广西斑点叉尾鮰网箱养殖的高致病性病原菌。  相似文献   
13.
以野生黄木香茎段为外植体,探讨了不同生长调节物质对其不定芽诱导、增殖和生根的影响,并建立了野生黄木香的高效再生体系。结果表明,利于野生黄木香分化的诱导培养基为M S+A gNO33.0 m g/L+6-BA1.5 m g/L+NAA 0.5 m g/L+琼脂6.5 g/L+蔗糖30 g/L;以M S+A gNO33.0 m g/L+6-BA 1.5 m g/L+NAA0.05 m g/L+琼脂6.5 g/L+蔗糖30 g/L为增殖培养基时的增殖效果最好,增殖倍数为5.5;黄木香高效的再生体系为1/2 M S+A gNO34.5 m g/L+IBA 0.2 m g/L+质量分数0.2%活性炭+琼脂4.0 g/L+蔗糖20 g/L,其生根率可达95%。  相似文献   
14.
应用Aquavac-ESC疫苗在广西区进行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肠道败血症的免疫预防试验.试验对体长2 cm的鱼苗用疫苗浸泡2 min后,投放于柳州柳江河段的网箱进行养殖,经过7个月的观察,结果表明:疫苗对鱼苗是安全的;免疫接种的试验组成活率比对照组提高了2.1%;7月份和10月份的阶段性体重生长免疫组比对照组高25.1%(P<0.01)和15.1%(P<0.05);试验结束,免疫组个体平均体重比对照组提高3.0%,群体体重比对照提高5.5%,两组的饲料系数分别为1.56和1.81;免疫接种2个月后,免疫组和对照组之间的抗体水平呈显著性差异(P<0.01).  相似文献   
15.
1999—2003年春夏季节对河南郑州城区池鹭的繁殖习性进行了观察.池鹭于每年4月下旬至9月底在城区行道树上营巢繁殖,居留期约155 d.1999—2000年,池鹭单独成群;2001年池鹭开始与夜鹭,白鹭共同形成混合集群.繁殖对数由1999年的360对下降至2003年的94对.池鹭为单配制,但有配偶外交配行为,约占交配总数的40.78%.池鹭窝卵数为4~6枚(5.10±0.57),每窝出雏数为1~6只(4.50±1.35),孵化率为88.24%,留巢期(32.7±1.059)d,雏鸟18日龄成活率为93.33%.  相似文献   
16.
小瓜虫是一种严重危害食用鱼和观赏鱼养殖的寄生虫,国外鱼病工作者非常重视小瓜虫病的研究。本文作者搜索了大量的文献,对国外小瓜虫病的药物治疗、感染机理、体外培养、免疫反应及疫苗试验等方面的研究动态作扼要介绍。  相似文献   
17.
将4种微生物基因组DNA腹腔注射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48 h后腹腔注射海豚链球菌,在攻毒后24和48 h采血,通过测定血清溶菌酶(LSZ)、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的变化,以及血液中病原菌感染量和死亡率,探讨注射4种微生物DNA对罗非鱼抗海豚链球菌感染的作用.结果显示,注射大肠杆菌DNA的实验组,LSZ、AKP和SOD均无明显变化(P>0.05),表现为先略低于对照组后升至正常水平;而注射鮰爱德华氏菌DNA、毕赤酵母DNA和生理盐水的实验鱼,LSZ和AKP表现出明显变化(P<0.05),LSZ变化趋势为先增加后降低,而AKP变化趋势则不同.注射感染后除对照组外,其他处理组均有不同程度的细菌感染,其中24h大肠杆菌组感染量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而48 h各试验组的细菌感染量均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尤其以大肠杆菌组和嗜水气单胞菌组最低,且其死亡率也最低,表明注射一定量的大肠杆菌基因DNA和嗜水气单胞菌基因DNA能增强罗非鱼抗海豚链球菌感染能力.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是以罗非鱼基础饲料添加不同浓度甜菜碱纯品及不同复配品组成的配合饲料。在40天饲养试验中所得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0.3%的甜菜碱能明显促进罗非鱼的生长。  相似文献   
19.
喷施沼液对棉花新陆早13号蚜虫数量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棉花不同生长发育期喷施沼液、磷酸二氢钾和清水的研究,结果表明,早期喷施沼液和磷酸二氢钾均能不同程度的抑制田间虫口数量增长和蚜虫扩散,对蚜虫的虫口数量减弱作用可持续10d左右。蚜虫迁入高峰期,喷施磷酸二氢钾对蚜虫迁入具有明显抑制作用,沼液的抑制作用相对较弱;蚜虫大发生期间不宜喷施沼液,沼液对叶片营养的改善有促进蚜虫虫171数量增加,延缓虫口数量减退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用野生木香的带腋芽茎段作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试验结果表明:在5月份取其茎段的中部作外植体,70%酒精表面灭菌5s,0.1%升汞溶液灭菌8~10min,表面灭菌方式效果最好;利于诱导的培养基为Ms 2.0mg/L6-BA 0.1mg/LNAA,利于继代的培养基为MS 2.0mg/L6-BA 0.05mg/LNAA,温度23.5-24℃、光照10h/d、光强3000 1x、蔗糖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