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80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余悦 《农业考古》2002,(4):11-14
中国是茶的故乡 ,也是茶艺的故乡。 2 0 0 1年 1 2月 ,《茶的世界》发行人崔锡焕先生来南昌市与我恳谈 ,希望了解中国茶艺的发展轨迹、现实状况和未来展望。这一话题 ,也是韩国和海外许多爱茶人迫切希望了解的。故借这次中韩茶文化交流会的机会 ,特撰此专文。中华民族发现和利用茶叶 ,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而中国茶艺的滥觞 ,起码也有两千多年的岁月。西汉辞赋家王褒在《僮约》中就有“烹茶尽具”、“武阳买茶”之句 ,透露出当时家僮必须承担去集市买茶、煮茶和洗涤茶具的杂役 ,并且已有专门的饮茶器具。东晋杜育作的《赋》 ,描写了煮茶用…  相似文献   
12.
余悦 《农业考古》2002,(2):307-310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其实,编书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当我阅读刚刚印刷出版还散发着油墨清香的《中国茶叶艺文从书》,这种感叹不禁油然而生,其间的艰辛也历历在目。编撰这套丛书,可以追溯到20世纪……  相似文献   
13.
余悦 《农业考古》2012,(2):243-259
"江城如画里,山晚忘晴空"。这是中国唐代伟大诗人李白描写"江城秋色图"的开头两句,用在形容如诗如画的京都秋景,也许同样是非常贴切的。  相似文献   
14.
余悦 《农业考古》2006,(6):176-179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三大理念分别是“人文奥运“、“科技奥运“、“绿色奥运“,其中位列首位的便是“人文奥运“.人文奥运与中华茶文化之间,从源头来看,两者历史悠久、人文精髓、文化根基是相通的;从内质来看,两者重技特性、求美追寻、和谐精神是相同的;从实践来看,两者重构原则、开发路径、持续效应是相融的.在目前阶段,我们着重奥运时期的茶文化,自然是现实的选择.但是,从战略目标来看,我们更应该重视后奥运时代的茶文化,因为这是茶文化持续发展的需要,并且历史和现实也提供了思考的可能.而要达到后奥运时代的茶文化战略目标,既要有正确的理念,还要有得力的举措.  相似文献   
15.
鄱阳湖是江西的母亲湖,也是全国最大的淡水湖,属于世界的“生命湖泊”。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从江西实际出发,提出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探索一条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新路子。这是落实中央领导同志对江西发展一系列指示精神的具体行动,是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造福子孙后代的战略举措,无论对江西还是对全国都具有重大意义。为了落实这一战略部署,  相似文献   
16.
余悦 《农业考古》2005,(4):42-53
由江西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中国茶文化学术研究与学科建设”研讨会,于2005年8月18日-21日在江西省婺源县上晓起“中国茶文化第一村”举行,参加者为全国社会科学院系统的学者和茶文化刊物的主编们。会议围绕中国茶文化学科建设展开热烈而深入的讨论。现将专家们的发言摘要及有关文章结辑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余悦 《农业考古》2006,(5):98-105
初秋时节到东京,茗香心头四时新。我们曾经多次来到日本,来到东京,大多是春暖花开的艳阳春。而这次,则是霜染重林,秋叶飘零的暮色天。但是,我们是因茶而来,因茶而聚,茶的芬芳浸润着我们的心田,依然感受到因茶文化交流带来的愉悦和清新。诚如古人所说的:“春有百花秋望月,夏有微  相似文献   
18.
余悦 《农业考古》2005,(4):60-66
今天,“中国茶文化学术研究与学科建设研讨会”在婺源召开,别有一番风味和情趣。我们沐浴在和煦阳光之中,沉浸在品味香茗之际,置身在青山绿水之间,得天地之灵气,自然之精华。到这里开会,是一种极好的享受,是一种很好的熏陶。  相似文献   
19.
日本茶道的源头与当今茶人的学风──从一则新华社电讯谈起江西省社会科学院江西省中国茶文化研究中心余悦日本茶道的源头与当今茶人的学风,本来是两方面的问题。但是,近日读到一则新华社电讯,却发现两者是如此的不可分割。4月29日,参加上海国际茶文化节归来,我就...  相似文献   
20.
中国茶艺的美学品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余悦 《农业考古》2006,(2):87-99
群芳满园春意艳,寻幽探胜更适闲。又是春回大地、美不胜收的时节,我们再一次来到日本,与爱好中国茶的朋友们交流,感到非常高兴。去年我讲课的题目是“儒释道与中国茶道精神”,那是棚桥先生的“命题作文”。今年呢,给我的要求非常宽松,随便谈点什么。但是,这种“自由谈”更不好完成。海阔天空,范围太大;信口开河,言不及义。考虑再三,还是谈谈“中国茶艺的美学品格”。为什么呢?中国茶艺存在着“思”与“行”的两个层面。“思”需要理念;“行”需要美感。我在《中国茶韵》一书中提出:中国茶艺的共性和个性的和谐统一,“一是哲理为先”,“二是审美为重”,正好去年谈的是前者,今年就谈谈后者。我想讲五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