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35篇
  免费   96篇
  国内免费   210篇
林业   482篇
农学   259篇
基础科学   238篇
  244篇
综合类   1919篇
农作物   234篇
水产渔业   228篇
畜牧兽医   1265篇
园艺   268篇
植物保护   104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12篇
  2022年   152篇
  2021年   126篇
  2020年   131篇
  2019年   182篇
  2018年   187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130篇
  2015年   132篇
  2014年   215篇
  2013年   226篇
  2012年   221篇
  2011年   248篇
  2010年   225篇
  2009年   246篇
  2008年   207篇
  2007年   243篇
  2006年   242篇
  2005年   210篇
  2004年   161篇
  2003年   149篇
  2002年   140篇
  2001年   134篇
  2000年   120篇
  1999年   60篇
  1998年   86篇
  1997年   87篇
  1996年   70篇
  1995年   71篇
  1994年   93篇
  1993年   50篇
  1992年   66篇
  1991年   69篇
  1990年   61篇
  1989年   49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29篇
  1984年   28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5篇
  1964年   4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3篇
  1956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为兼顾黄精的干燥效率和产品品质,以黄精片为研究对象,探讨微波间歇干燥技术对黄精片的干燥效果,以期获得品质较好的黄精干片,为黄精片微波间歇干燥工艺参数的选择提供依据。通过研究不同微波功率、间歇时间、装载量、切片厚度条件下黄精片间歇微波干燥特性,建立干燥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黄精片在间歇微波干燥过程中可分为加速干燥、恒速干燥和降速干燥3个阶段;微波功率越高、间歇时间越短、装载量越小和切片厚度越薄,干燥速率越大,所需的干燥时间越短;黄精片间歇微波干燥全过程有效水分扩散系数为(1.013 2~6.160 3)×10-9 m2/s。Page模型最符合黄精片间歇微波干燥(R2=0.987),对于黄精片干燥过程的预测、调控和工艺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2.
为研究d-α-生育酚缓解仔猪断奶应激和LPS(脂多糖)急性应激导致的肝脏氧化损伤的效果,试验选择72头健康的长大二元杂种断奶仔猪,按体重相近原则随机分为2个处理组,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简称C组),试验组饲喂基础饲粮+75 mg/kg d-α-生育酚(简称TP组),试验期21 d。在试验第22天上午,分别从两个处理组(C组和TP组)中随机挑选6头仔猪腹腔注射LPS溶液(100 mg/kg体重),建立氧化应激模型,分别简称为CL组和TPL组;两个处理组(C组和TP组)中各再挑6头仔猪注射相同剂量灭菌生理盐水作为对照,分别简称为CC组和TPC组。注射LPS溶液4 h以后,24头仔猪全部屠宰,采血样,取肝脏组织用于观察d-α-生育酚对仔猪断奶应激和LPS造成的急性肝损伤的预防效果。结果表明,CC组肝脏组织未见明显的炎症细胞浸润,说明应激对肝脏组织病理学形态没有显著影响。在饲粮中加入75 mg/kg d-α-生育酚后,TPC组肝细胞结构完整清晰,无明显炎症细胞浸润,肝细胞排列有序,细胞核位于中心;TPC组的血清总抗氧化能力和过氧化氢酶活性高于CC组,丙二醛含量低于...  相似文献   
103.
将600羽1日龄粤禽黄肉用仔鸡随机分为5组,每组120羽.再将每个组分为3个重复单元,每个重复为40羽,各组体重差异不显著.1、2、3组为试验组,在饲料中添加中药电解多维水溶性粉.其中1组为0.2%,2组采用推荐剂量0.1%,3组为0.05%,4组采用拜固舒0.1%拌料,为同类产品对照组,5组为空白对照组.结果表明,试验组各阶段的增重、饲料报酬、成活率及均匀度均比对照组要好,但各组差异不显著;2组的增重和饲料报酬比1、3组要好,而与4组基本相同;使用推荐剂量的效果与拜固舒基本相同;1、2组的成活率比4组要高;除空白对照组和试验3组在毛色、精神状态、均匀度方面稍差一些,其余各组试验鸡,毛色均匀,精神状态良好,均匀度较高,外观无明显差异.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各重复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4.
贵州十大名茶挥发性成分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醚超声提取贵州十大名茶的挥发性成分,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贵州十大名茶的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及含量差异较大,在各种茶叶的挥发性成分中,醇类及酯物质的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05.
2006年8月5日,仁怀市坛厂镇桅杆养殖场的一只波尔山羊发病。经畜主介绍,此羊是人工授精的一代杂交后备母羊,年龄1周岁,体重25kg,全身毛呈白色,头部黑色。该羊最近食欲下降,反应迟钝,长时间沉郁不动,当遇障碍物时则奋力前冲,并抵物不动,两眼视力模糊,其眼内瞳孔上附有一层白膜。  相似文献   
106.
水果产业是浙江省淳安县农业四大主导产业(茶、桑、果、竹)之一,也是千岛湖库区农民的骨干经济来源。至2006年底,淳安县水果总面积达7790hm2,年产量8.31万t,年产值1.47亿元。为  相似文献   
107.
为了对典型黑土区小流域沟道分布进行遥感监测,并解析影响其发育的主控因素,选择黑龙江省海伦市光荣村为研究区,通过对遥感影像和地形图的目视解译判读和空间分析,量化汇水区面积、坡长等12个变量,结合对264条切沟与等高线分布关系的地貌学分析、统计分析和野外详查,解译地表径流和机耕道作用等6种情形,对典型黑土区小流域切沟发育主控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研究区林地面积大小不能直接控制切沟发育,林地内活跃沟长占活跃切沟总长的46.2%。小流域汇聚坡是切沟发育的典型地形,沟长占总长的68.1%,汇聚坡导致地表集中径流,沟长占总长的63.0%。汇水区面积和坡长是影响沟长的最主要因素,而小流域坡度是影响沟密度的显著因素。同时,切沟侵蚀多伴生于农田机耕道路一侧,机耕道旁沟长约占其总长的23.3%。研究表明,黑土区切沟侵蚀主要与机耕道促进地表径流的作用密切相关,侵蚀沟综合治理必须考虑小流域景观布局和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应将农田机耕道路周边大型活跃切沟防控作为黑土区保护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08.
基于农用地分等的公路建设临时用地复垦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农用地分等成果,以玉溪市易峨高公路改建工程(易门段)为例,按照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原则和方法,确定了该公路建设临时用地复垦的土地利用方向,以期为其他工程制定合理的临时用地复垦利用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9.
农作物空间格局变化模拟模型的MATLAB实现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Agent模型是研究农业土地系统复杂性与动态性的有效工具。在农作物空间格局变化模拟模型(CroPaDy,an agent-based model for simulating crop pattern dynamics)概念化设计的基础上,借助MATLAB平台开放性、矩阵运算能力强等特点,实现CroPaDy模型的数值模拟,并以黑龙江省宾县调查数据为依据,完成模型的区域实证研究。基于MATLAB的模型实现过程充分考虑了CroPaDy模型的多层次性(土地流转行为与作物选择行为)成功实现了3个子模块的动态嵌套模拟:1)Agent生成模块。基于已有的多源GIS数据、统计数据、典型调查数据、以及个体的通用规则,利用蒙特卡洛方法生成每一个个体Agent的属性信息;2)Agent分类模块。基于调查数据对受访农户进行态度聚类分析,然后借助人工神经网络方法确定所有生成的Agent所在的类型;3)Agent决策模块。利用概率方法,计算特定周期内每个Agent的决策行为。区域实证研究中,直接将空间耕地网格作为个体Agent,实现区域全覆盖(网格大小设置为114 m×114 m,约等于户均耕地面积),模拟结果表明,研究区2010年玉米、大豆、水稻、烤烟的模拟结果分别为2 6055.9、5 192.2、3 506.8、3 983.9 hm2,利用宾县统计年鉴(2010)进行验证,模型总体模拟精度达90%以上。CroPaDy模型的设计与实现科学合理,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与可操作性,能够用以表达特定区域内的农作物空间格局及其动态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10.
本研究旨在探讨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不同脆化阶段的肠道菌群组成结构、血清酶活性及生长性能,进而衡量脆肉鲩形成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以期为脆肉鲩的健康养殖提供科学数据.脆化不同阶段(30、60、90和120 d)的草鱼,在脆化结束后转投喂人工配合饲料30 d(第150天),鉴定整个过程中草鱼肠道菌群组成、血清酶活性和生长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60~150 d蚕豆组草鱼体重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90~120 d蚕豆组草鱼头肾体指数(head kidney somatic index,HKBI)和肝体指数(hepatosomatic index,HSI)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150 d时蚕豆组草鱼肝体指数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蚕豆组草鱼血清碱性磷酸酶、溶菌酶和补体C3(第30天除外)活性均低于对照组的,在转投喂饲料后,3种血清酶活性均出现回升趋势;与对照组相比,蚕豆组草鱼肠道菌群多样性降低,芽胞杆菌属(Bacillus)和鲸杆菌属(Cetobacterium)等有益菌数量减少,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和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等条件致病菌数量增多.两组草鱼肠道核心菌群主要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梭杆菌门(Fusobacteria).本研究结果提示,随着脆化时间的增加,摄食蚕豆改变草鱼肠道菌群组成、抑制血清酶活性和生长性能,在转投饲料后其肠道菌群、血清酶活性及生长性能均有所改善.本研究结果对脆肉鲩的健康养殖具有重要的科学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