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220篇 |
免费 | 65篇 |
国内免费 | 208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375篇 |
农学 | 221篇 |
基础科学 | 193篇 |
205篇 | |
综合类 | 1714篇 |
农作物 | 225篇 |
水产渔业 | 212篇 |
畜牧兽医 | 1054篇 |
园艺 | 227篇 |
植物保护 | 6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3篇 |
2023年 | 94篇 |
2022年 | 137篇 |
2021年 | 156篇 |
2020年 | 125篇 |
2019年 | 156篇 |
2018年 | 168篇 |
2017年 | 75篇 |
2016年 | 115篇 |
2015年 | 112篇 |
2014年 | 191篇 |
2013年 | 186篇 |
2012年 | 187篇 |
2011年 | 214篇 |
2010年 | 175篇 |
2009年 | 195篇 |
2008年 | 174篇 |
2007年 | 208篇 |
2006年 | 217篇 |
2005年 | 180篇 |
2004年 | 133篇 |
2003年 | 123篇 |
2002年 | 109篇 |
2001年 | 111篇 |
2000年 | 105篇 |
1999年 | 42篇 |
1998年 | 54篇 |
1997年 | 73篇 |
1996年 | 60篇 |
1995年 | 57篇 |
1994年 | 84篇 |
1993年 | 49篇 |
1992年 | 56篇 |
1991年 | 58篇 |
1990年 | 58篇 |
1989年 | 43篇 |
1988年 | 21篇 |
1987年 | 23篇 |
1986年 | 21篇 |
1985年 | 24篇 |
1984年 | 20篇 |
1983年 | 11篇 |
1982年 | 16篇 |
1981年 | 8篇 |
1979年 | 4篇 |
1965年 | 3篇 |
1964年 | 3篇 |
1959年 | 5篇 |
1958年 | 3篇 |
1956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4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91.
粮食类和纤维类作物种子的干燥能力对农业生产是重要的。一般来说,这些作物种子在至下一年度播种之前都经历过一个休眠时期。在许多情况下,种子要保持一个季节或一年以上才用,对于育种工作而言.有的种子要存放多年后才用,基因库里的种子在其散发出去之前,甚至要保存数十年。为此,科学家和农民对种 相似文献
992.
993.
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红小豆色素的提取溶剂、提取溶剂的浓度、pH值、料液比、浸提温度、时间和次数的工艺参数,并通过正交试验对红小豆色素提取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了最佳浸提条件:20%乙醇水溶液,料液比1∶60,中性条件下,75℃恒温水浴浸提100 min。 相似文献
994.
995.
996.
997.
998.
目的:研究不同产地青蒿种子的挥发性赋香成分.方法:固相微萃取富集青蒿种子的赋香挥发性物质,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其组成.结果:从酉阳及黑龙江青蒿种子的挥发性赋香成分中分别鉴定出20和15个化合物,占挥发性成分的89.74%和88.26%.酉阳青蒿种子的主要挥发性成分是(3E,5E)-2,6-二甲基-3,5,7-辛三烯-2-醇(30.29%),2,6-二甲基-2,7-辛二烯-1,6-二醇(22.31%),蒿酮(7.69%),4-甲基-1-(1-甲基乙基)-3-环已烯-1-醇(5.28%),1-甲基-4-(1-甲基乙基)苯(3.42%),2-辛烯4-醇(3.36%),3-甲基-2-亚甲基-3-丁烯基-2-甲基丙烯酸酯(2.4%)和樟脑(2.19%);而黑龙江青蒿种子的主要挥发性成分包括蒿酮(70.19%),4(14),11-桉叶二烯(3.48%),8-羟基芳樟醇(3.30%).正已醇(2.68%),马兜铃烯(1.53%),(3E,5E)-2,6-二甲基-3,5,7-辛三烯-2-醇(1.49%),1,8-桉叶烯(1.19%)和柠檬烯(1.03%).结论:两种青蒿种子的挥发性成分差别明显. 相似文献
999.
摘要智能通风技术是目前广泛应用的粮情监测系统功能从单一粮情监测向粮情自动控制的一项重要扩展,中央储备粮昆明直属库2011年在原来试验的基础上,对该项技术进行扩大应用,并成功完成了一次高水分小麦的就仓通风降水试验,通过对这次降水试验的试验数据收集整理,测算智能通风降水的能耗情况。 相似文献
1000.
通过野外调查和查阅资料,分析了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的种类组成和区系特征。结果表明:1)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有蕨类植物22科40属111种(含种及以下单位),其中,网眼瓦韦(Lepisorus clathratus(Clarke) Ching)、喜马拉雅耳蕨(Polystichum garhwaticum(Kze) Ching)为贵州地理分布新纪录; 2)该区蕨类植物优势科为鳞毛蕨科(Dryopteridaceae)(3属23种)、蹄盖蕨科(Athyriaceae)(4属16种)、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4属15种),科与属的地理分布主要以热带分布的泛热带成分为主,属的地理成分具有从热带向温带过渡的性质; 3)保护区蕨类只有一个种分布的属有17个,占总属数的42.50%,为本区一大特点,在种的水平上,以中国特有成分和东亚成分为主的温带分布成分占绝对优势,为56.95%。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