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1篇
农学   1篇
  7篇
综合类   77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48篇
畜牧兽医   4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为研究NDV-F蛋白抗原表位在动物免疫应答中的作用特点,作者克隆和表达了NDV-F蛋白基因的部分片段,并检测其免疫反应性.首先根据F基因和载体pGEX-4T-1的多克隆位点自行设计了1对引物,以已克隆的NDV(F48E9株)的F基因为模板,通过PCR扩增获得长度为594 bp的片段.接着在电泳和酶切鉴定后将其定向插入pGEX-4T-1,构建重组质粒pGEX-4T-1-F594,并经PCR、双酶切及测序鉴定后,进一步将其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中.最后用IPTG诱导表达,提取物用SDS-PAGE和Western-blotting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片段表达的融合蛋白大小约为46 000,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并具有良好的免疫反应性.  相似文献   
32.
不同气候模态下西北太平洋柔鱼渔场环境特征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余为  陈新军  易倩 《水产学报》2017,41(4):525-534
柔鱼冬春生群体广泛分布于西北太平洋,其种群分布与大小受气候变化和环境因子调控。本实验根据中国鱿钓组提供的1995—2011年渔业捕捞数据和海洋环境数据包括海表温度(SSTA)、海表面高度(SSHA)和混合层深度(MLDA)的距平值,分析不同气候模态下(PDO暖期和PDO冷期)柔鱼渔场环境的变化。结果显示,PDO暖期时,柔鱼CPUE高;PDO冷期时,CPUE变低。柔鱼渔场SSTA、SSHA和MLDA年间变化显著,各环境变量的时间变化与PDO冷暖相位对应。SSTA和SSHA与PDO指数负相关,滞后时间分别为–9~10月和–20~17月,且均在0月时相关系数最大;而MLDA与PDO指数呈正相关,滞后时间为–6~5月,在–1月相关系数最大。利用经验正交函数分析了SSTA、SSHA和MLDA时空变化的主要模态,前5个模态特征向量分别反映了西北太平洋柔鱼渔场SSTA、SSHA和MLDA分布场78.73%、32.82%和64.57%的信息。研究表明,气候模态变化驱动柔鱼渔场环境的变化,进而对西北太平洋柔鱼资源丰度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3.
一株中华绒螯蟹病菌鉴定及其致病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确定了一株蟹源致病菌(HX-1)为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putida。该菌对小鼠和河蟹致死率分别为100%(8/8)和87.5%(7/8)。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2.9×107/只。同时,该菌还具有凝集鸡、小鼠、牛、鲫、鲢、兔、家鸽的红细胞和粘附Hela细胞的能力。此外,在25℃培养条件下细菌产生的胞外产物(ECP)具有溶血性,但无酪蛋白酶活性;对河蟹有致病性,致死率为60%。  相似文献   
34.
基于个体生态模型(IBM)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数十年间在渔业科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现已成为渔业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主要介绍了IBM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概述了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在渔业科学中的应用,分析了模型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未来发展方向及趋势。研究认为,IBM在渔业科学研究和应用过程中需充分考虑以下问题:(1)了解模拟对象的生活史过程生物学特性,以及其栖息地环境特征;(2)针对不同的对象选用合适的环境因子和参数;(3)参考经典的生态学理论框架和方法来建立和分析个体模型;(4)综合统计分析、海洋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方法;(5)利用野外和敏感性试验获得实测数据,以校正IBM模型并提高精度。  相似文献   
35.
自行构建的pMD18T-OmpU重组克隆质粒经BamHI/EcoRI双酶切后,定向插入原核表达质粒pGEX-4T-1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GEx-4T-1-OmpU.将重组表达质粒转化至大肠杆菌E.coli BL21进行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SDS-PAGE电泳及Western-blot分析显示,以包涵体形式表达的GST-OmpU融合蛋白的分子量约为62.9 kD,可与鼠抗拟态弧菌外膜蛋白(Omps)免疫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提示重组OmpU保留了天然Omps的抗原性.用纯化的融合蛋白免疫昆明系小鼠,以50LD50拟态弧菌(5×103CFU/mL)攻击,小鼠的免疫保护率为60%(9/15).表明OmpU是拟态.弧菌的保护性抗原之一,具有研发成为外膜蛋白基因工程亚单位苗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36.
朱静文  余为一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221-12222
[目的]获得研究鸡CD8分子的单克隆抗体。[方法]用自行设计的引物PCR扩增鸡CD8分子α链部分基因片段,构建2个原核重组质粒,该片段经原核表达和纯化后免疫BALb/c小鼠,最后将免疫小鼠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细胞上清液用ELISA检测。[结果]PCR扩增获得大小约为510 bp的基因片段。构建的pET-32a-CD8α导入大肠杆菌,诱导表达获得了大小为39 kD的融合蛋白H is-CD8α。融合细胞经亚克隆,其上清液用ELISA检测和筛选,获得1株稳定传代和分泌抗CD8α的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该株细胞被命名为C11。上清液的ELISA抗体效价达1:600。[结论]该研究以原核表达的CD8α为抗原制备了1株单克隆抗体。  相似文献   
37.
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bursal disease virus , IBDV)是鸡的重要传染病病原之一,除了直接引起3周龄~6周龄易感鸡发病死亡外,更为重要的是破坏机体的免疫器官,引起免疫抑制,导致鸡群丧失对其它病原的免疫力,给世界养鸡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主要从病毒的特性、基因组结构和病毒蛋白及变异几方面对IBDV研究进展进行浅述。1主要特性1.1分类由于IBDV在鸡胚肾细胞上培养出现的细胞病变、对某些理化因素的抵抗力及电镜下形态同呼肠孤病毒(RH)V相似,所以一开始被误…  相似文献   
38.
王贤  陈芳芳  余为一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223-12224
[目的]研究NDV-HN蛋白抗原表位在动物免疫应答中的作用特点。[方法]根据HN基因和载体pGEX-4T-1的多克隆位点自行设计1对引物,以该实验室保存的重组质粒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再将其所得片段定向插入pGEX-4T-1,构建重组质粒,并对该重组质粒进行鉴定;再将构建的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最后,鉴定了相应单克隆抗体。[结果]PCR结果表明,得到了与预期结果一致的长度为850 bp的片段;重组质粒鉴定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包含目的基因片段的重组表达质粒pGEX-4T-HN23;重组质粒经原核表达获得大小为57 kD的融合蛋白,免疫Balb/c小鼠试验表明,用免疫鼠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经ELISA筛选和3次亚克隆获得2株稳定传代(可传20代以上)和分泌抗NDV-HN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结论]获得的鸡新城疫病毒HN单克隆抗体,为进一步研究HN在致病过程的作用及特异性诊断提供了重要试验材料。  相似文献   
39.
王静  余为一  李林  舒文祥  周丽莎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5):7849-7849,7868
[目的]为了研究小鼠CD19胞膜外区的结构与功能。[方法]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RT-PCR),通过一对自行设计的引物,从小鼠脾脏RNA中扩增出一条特异性基因片段,大小约为910 bp,对该片段进行酶切和测序鉴定。[结果]所获得的DNA片段的酶切位点与所报道的小鼠CD19基因一致,从而确定其为小鼠CD19胞膜外区基因。[结论]该研究为小鼠CD19胞膜外区的结构与功能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40.
生物体的遗传物质DNA中四种碱基G、C、A、T的排列和比例是DNA特性的决定因素。染色体DNAG十Cmol%含量即DNA的碱基组成具有种特异性且不受菌龄和外界因素的影响,成为细菌分类和菌种鉴定的重要指标,其测定方法不断被改进和创新,主要包括纸层析法、浮力密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热变性温度测定法(Tm法)和荧光法等,其中Tm法操作简便、精确度高、重复性好,最为常用,此法在国外早已发展,在国内也引起越来越多的重视,此法利用DNA的增色效应求Tm值(热变性温度),G十Cmol%含量与Tm值至正比例关系。简略比较了测定细菌染色体DNAG十Cmol%含量的五种主要方法,具体介绍了Tm法测定细菌染色体DNAG十Cmol%含量的原理、测定程序、操作注意事项、G十Cmol%合量测定的意义和应用局限性及G十Cmol%含量测定方法的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