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5篇
农学   21篇
基础科学   4篇
  1篇
综合类   50篇
农作物   30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小麦光敏雄性不育系A31在不同生态地点的育性变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在不同生态点的育性试验,观察光敏小麦雄性不育系A31的育性表现和育性转换特性。A31在7个不同生态点的自交结实率结合各试验点的光温条件分析表明,其雄性育性随日长增加有明显的下降趋势,日长是影响A31育性的主导因素,在日长相近条件下,温度对A31育性也有一定的效应;A31育性转换的临界日长约在14.5h左右。  相似文献   
2.
为了揭示K型非1B/1R类型小麦不育系雄性败育的生化机制。利用K型非1B/1R类型小麦雄性不育系KTSP3314A,其同型保持系TSP3314B,以K型1B/1R类型小麦雄性不育系K3314A、其同型保持系3314B为对照,分别对其叶片和穗子在不同发育时期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进行测定。结果表明,K型非1B/1R类型小麦不育系中SOD,POD及CAT活性变化与K型1B/1R类型小麦雄性不育系酶活性变化一致,K型非1B/1R类型雄性不育小麦叶片和穗子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后期则较低,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后期较高,丙二醛(MDA)含量后期较高。说明二者的雄性败育生化机制基本一致,但前者比后者败育的时期较晚。且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与雄性育性有关。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利用归一化的红绿色差(R-G)/(R+G)分割苹果的方法。对不同光照情况下拍摄的苹果图像进行了识别,并对识别后的图像进行预处理后,获得苹果的轮廓图像。对轮廓图像采用随机圆环法进行果实圆心、半径提取。通过建立基于面积特征与极线几何相结合的匹配策略实现双目视觉下的果实定位,对于搜索区域内面积相似的果实,通过计算垂直投影的互相关函数最大值的方法,得到排序基准线,然后根据顺序一致性原则进行匹配。实验结果表明:识别算法可以较好地消除阴影、裸露土壤等影响,识别率达到92%。采用随机圆环法,可以准确地提取果实的圆心、半径。在60~150cm的距离范围内,测量误差小于  相似文献   
4.
苹果采摘机器人果实识别与定位方法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提出了利用归一化的红绿色差(R-G)/(R+G)分割苹果的方法.对不同光照情况下拍摄的苹果图像进行了识别,并对识别后的图像进行预处理后,获得苹果的轮廓图像.对轮廓图像采用随机圆环法进行果实圆心、半径提取.通过建立基于面积特征与极线几何相结合的匹配策略实现双目视觉下的果实定位,对于搜索区域内面积相似的果实,通过计算垂直投影的互相关函数最大值的方法,得到排序基准线,然后根据顺序一致性原则进行匹配.实验结果表明:识别算法可以较好地消除阴影、裸露土壤等影响,识别率达到92%.采用随机圆环法,可以准确地提取果实的圆心、半径.在60~150 cm的距离范围内,测量误差小于2 cm.  相似文献   
5.
"920”对小麦不育系柱头生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不同时期对K型 (粘果山羊草细胞质 )小麦不育系K7664A用不同剂量“92 0”(赤霉酸钾盐 )喷施处理。结果表明 ,孕穗末期每公顷叶面喷施 4 5 g“92 0” ,能提高不育系的柱头生活力 ,延长柱头受粉能力持续时间 ,从而使不育系的异交结实率增加 ,喷施时期太迟或剂量太大会产生负效应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YS型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系的育性转换机制,在不同育性条件下,测定了YS型小麦温敏不育系A3314及其原同型保持系TSP3314不同发育时期叶片和幼穗中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表明,两种育性条件下,A3314幼穗中酶的变化较叶片对其育性影响大;同一发育时期SOD、POD、CAT活性基本呈现不育条件下比可育条件下低的趋势,特别是在减数分裂期后表现更加明显.MDA含量与SOD、POD、CAT活性变化趋势相反.这些结果说明YS型小麦温敏不育系中酶活性与花粉育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两种不同类型K型细胞质不育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促进YS型小麦温敏不育系的研究利用,分别从细胞学、单倍体发生频率和剪穗后自交结实率三方面对1B/1R类型小麦雄性不育系K3314A和YS型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系(非1B/1R类型)A731、A732、A733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易位系k3314A的根尖细胞含有2个随体染色体,YS型温敏不育系A732含有4个随体染色体;1B/1R型不育系K3314A有较高的单倍体频率发生,而YS型温敏不育系A731、A732、A733极少有单倍体产生;正季分蘖穗两种类型材料均不结实,1B/1R型K3314A的再生分蘖穗仍不结实,而YS型温敏型不育系A731、A732、A733的再生分蘖穗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自交结实现象,平均自交结实率分别为6.042 5%,17.355%和10.525%,表明1B/1R型不育系K3314A为稳定的非敏感型不育系,YS型不育系A731、A732、A733在一定的条件下可发生育性转换由不育转换为可育,再生分蘖孕穗期(5月下旬)较正季分蘖孕穗期(4月下旬)的主要气象因子日长和气温均明显增加,说明YS型不育系A731、A732、A733的育性转换主要是由温光条件的明显改变而引起的,因而他们具有温光敏感特性.这些研究为选育优良温敏不育系,促进YS型温敏不育系在两系杂交小麦生产体系中的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1996~1997年用粗厚山羊草4X、6X种细胞质小麦核代换系及其核亲本在我国北纬25°01~47°08的5个地点种植.调查了各点各期的自交结实率,结合其拔节至抽穗的日长、旬平均气温分析试验材料与日长、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粗厚山羊草(6X、4 X)随日长的增加,育性下降.其中,粗厚山羊草细胞质某些核代换系在我国适宜光、温条件下可出现完全雄性不育.粗厚山羊草6X种细胞质的光温敏感性高于4X种细胞质.粗厚山羊草细胞质核代换系的育性在日长相近条件下,温度升高,育性提高.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就小麦杂交育种的育种目标和后代选择问题进行了讨论.在分析小麦各种性状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性状群"的概念和性状之间存在着某种"常数关系"的推想,指出多数性状对于品种总体功能的作用都有两面性,不应片面地对单个性状"高标准严要求",也不能期望各方面性状在高水平上完全结合;育种目标的核心问题是目标性状的标准问题,强调标准必须适当,以协调性状之间的矛盾,实现特定生态条件下品种总体功能的提高.指出对各种目标性状的选择应针对其遗传行为和发生特点,把不同世代和不同生育时期的选择策略归纳为"早代去劣、高代选优;前期从宽、后期从严".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对小麦光温敏“两系”材料育性转换、遗传学研究和生产利用现状,反映了国际上小麦“两系”杂种优势利用上的最新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