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1篇
林业   6篇
农学   19篇
基础科学   11篇
  89篇
综合类   88篇
农作物   21篇
畜牧兽医   34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21.
紫茎泽兰化学防除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紫茎泽兰作为一种外来物种,在许多地区已造成严重的生态危害,本文对化学药剂防除紫茎泽兰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有效药物为农达、林无草、盖灌能、农民乐;有效浓度为林无草50 g+助剂450 ml+水30 kg, 农达1000 ml+水30 kg;最佳施药时间为紫茎泽兰叶片生长最旺,气温在20℃以上时。  相似文献   
22.
据资料报道及普遍认为,在仔猪培育期公仔猪较母仔猪具有生长快、日增重高的特点.为探索仔猪培育的新技术和不同性别仔猪的生理特点,促进我县仔猪生产的发展,我们在县良种猪繁育场进行了本次不同性别仔猪培育的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23.
利用花药离体培养能获得大量单倍体。这种方法操作简便,诱导容易,而且在某些高等植物上诱导频率较高,所以引起育种工作者的极大注意。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在国外多集中在单倍体本身及其诱导技术与有关的基础理论上。我国育种工作者一方面注意了培养基的改进与创新,另方而又把这项技术与育种紧密结合起来,并先后育出一批水稻、烟草、小麦的  相似文献   
24.
马立军  王明成  贾慧峰  何萍 《安徽农业科学》2012,(5):3040-3041,3044
利用制度变迁的相关理论,基于政府视角分析了以江苏省为代表的发达地区"双置换"的制度。认为相对要素价格变动提高了地方政府实施"双置换"的意愿;"增减挂钩"政策出台改变了地方政府的土地流转制度选择集合。指出"双置换"制度不适合经济欠发达地区,"双置换"制度推进要与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  相似文献   
25.
肥料产业服务于农业生产,尿素、磷铵、氯化钾和复合肥等传统化肥产品的大量投入对保障粮食安全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农业发展方式从资源消耗型向绿色可持续型转变,发展新型高效肥料产业,提升肥料产品对粮食安全与生态环境安全的协同保障作用,是现阶段国家农业绿色发展的一个关键举措。新型肥料类型主要有缓/控释肥料、增值肥料、水溶肥料、商品有机肥、微生物肥料等,相比于常规施肥,施用新型肥料普遍能够提高作物产量和养分利用效率,增产率范围为4.6%~17.5%,氮肥利用率提高16.8%~52.3%,农田土壤氨挥发损失量可降低7.2%~50.7%,N2O排放降低8.1%~40.8%,氮淋溶损失降低16.5%~43.8%,氮径流损失降低22.1%~45.4%。经过几十年的跟踪和创新,我国新型肥料形成了产业化,新型肥料总产量已位居世界前列。但由于新型肥料产业起步晚,几乎所有类型的新型肥料生产均存在原创核心技术缺乏,产品特性与农业需求匹配性不高,施肥技术和装备发展滞后,以及监管体系薄弱等问题。为推动新阶段新型肥料产业结构绿色高效转型升级,未来我国的新型肥料产业发展战略核心包括以下4个方面:1) 以农业需求为导向,提升肥料产品与生产需求的匹配度;2) 肥料增效技术由注重养分供给向土壤环境、作物吸收和有效供给综合调控发展,肥料增效材料向高效、环保和价廉方向发展,肥料产品向营养、土壤改良和抗逆等多功能发展;3) 注重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降低能耗,通过大型肥料生产设备的优化和改造,力争实现新型肥料由二次加工到一次生产的突破,实现新型肥料生产的绿色低碳转型;4) 建立健全肥料生产、销售和使用全链条监管体系,保障新型肥料产业的高质量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6.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氮磷钾用量下春玉米生物产量及组分干重动态与养分吸收动态及模式。结果表明,不同氮磷钾用量下春玉米总生物量及粒重的增长均符合Logistic方程;营养体干重随时间的变化符合回归方程Y=axebx;生物产量依子粒产量和营养体干重变化符合回归方程Y=exp(a+b1x1b2x2)。适宜的氮磷钾配比及施肥技术可促进玉米植株生有前期总生物量的积累以及生育后期干物质从营养体向千粒的转移,从而获得较高的产量。不同肥料用量下春玉米氮磷钾绝对量的积累均符合Logistic方程,肥料用量可明显影响到玉米养分吸收最大速率及其出现日期。用量适宜可获得较高的养分吸收最大速率,且其最大速率出现日期相对较早;每生产100kg玉米子粒,适宜氮(N)、磷(P)、钾(K)的吸收量分别为1.557~1.602,0.419~0.427和0.973~1.025kg。植株养分吸收适宜比例N:P:K为1:0.27:0.62~O.64。  相似文献   
27.
我国主要蔬菜的养分吸收和需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我国主要蔬菜养分需求对建立蔬菜推荐施肥新方法至关重要.本文采用文献检索和实地调查采样、测定相结合的方法,依据QUEFTS模型分析了露地白菜、露地萝卜、设施番茄和露地大葱产量与养分吸收之间的关系,获得养分吸收最佳曲线,估算单位蔬菜产量的养分最佳需求量.结果表明,4种蔬菜的产量、养分吸收量和养分内效率(IE)变异很大....  相似文献   
28.
氮钾营养对春玉米后期碳氮代谢与粒重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52,自引:5,他引:47  
 采用田间试验与生化分析等方法研究不同氮钾用量下春玉米后期碳氮代谢与粒重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适宜氮钾用量下,玉米叶片可溶蛋白含量较高,RuBP羧化酶和PEP羧化酶活性较强,收获指数与氮收获指数较高。适宜的氮钾用量可促进玉米营养体碳氮向籽粒运输,同时提高生长后期叶片的光合能力及根系的氮素吸收。  相似文献   
29.
以PVA-硼酸混合载体法固定光合细菌处理黄泔水,探讨其对黄泔水处理的较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光合细菌的包埋条件为10%聚乙烯醇、4%SiO2、0.15%海藻酸钠和30%菌液。在好氧黑暗、pH值8.0、菌液接种量20%、装液量100mL条件下,固定化光合细菌处理黄泔水120h,其CODcr去除率为91%。  相似文献   
30.
【目的】比较七舍古茶等19份茶树资源的咖啡碱合成酶活性,为选育低咖啡碱茶树品种奠定基础。【方法】以19份茶树资源的鲜叶为试材,粗提咖啡碱合成酶,体外进行咖啡碱合成的酶促反应并用高效液相检测各反应体系的咖啡碱含量,比较不同茶树嫩叶的咖啡碱合成酶的活性。【结果】七舍古茶的咖啡碱合成酶活性最高,为0.386 U/mL;其次是保靖黄金茶、黄金叶,分别为0.661和0.090 U/mL;盘县古茶的咖啡碱合成酶活性最低,为0.038 U/mL;龙井长叶等其余15份茶树资源的咖啡碱合成酶活性差异不大,在0.043~0.07 U/mL。【结论】盘县古茶树可以作为低咖啡碱品种选育的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