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1篇
  3篇
综合类   21篇
畜牧兽医   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家畜泄泻是指排粪稀薄,时时溏泻的病症.泄泻病因此较复杂,症状不一,在临床上常见有脾虚泄泻,寒湿泄泻,湿热泄泻和伤食泄泻.作者共收治各类泄泻病63例.治愈58例,治愈率为94%,辨证施治如下,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22.
通过对不同污染源稻作土壤理化性质、水稻镉(Cd)富集系数及其相互关系的比较研究,探明成都平原典型土壤-水稻系统Cd的有效性及主要驱动因子。结果表明,工业源产区土壤平均Cd含量为1.21%,达国家标准(GB 15618—2009《国家环境土壤质量标准》)中0.3%的4倍,且显著高于农业磷肥源(APS)和有机肥源(AOS)产区;水稻分蘖期、成熟期各部位Cd富集量均表现为ISAPSAOS,且IS与AOS差异显著;Cd富集系数与土壤有机质含量、电导率和沙粒含量正相关,而与土壤pH值、粉粒含量和黏粒含量负相关,低pH值、轻质地土壤Cd吸附能力低,总体生物有效性较高;Cd富集系数与土壤水溶态、交换态及碳酸盐结合态Cd总体表现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土壤pH值、电导率、有机质含量、土壤质地和土壤中水溶态、交换态及碳酸盐结合态是影响研究区Cd有效性的主要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23.
通过大田试验,探究不同种植密度:13 890(D1)、15 150(D2)、16 660(D3)、18 510株·hm-2(D4)对云烟97、NC71和K326烤烟氮素吸收分配的影响,以期为优化当地烤烟群体结构,发挥最大密植效应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烤烟氮含量呈下降趋势,降幅为91.10%~180.10%,动态曲线可用指数函数拟合;密植后,云烟97、NC71初始氮含量呈下降趋势,分别降低了0.07%、0.14%,K326则从4.26%降低到4.24%,再升高到4.30%;密植对K326氮含量下降速率无显著影响,而云烟97、NC71高密度处理氮含量降幅显著,下降速率相较对照(D1)分别增加9.09%、8.26%。烤烟氮累积动态可用Logistic模型拟合,氮累积峰值参数出现时间相较D1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前,其中云烟97高密度处理(D4)的氮素快速累积起始时间、终止时间和最大氮累积速率出现时间分别提前7.18、17.26 d和12.22 d,且最大氮累积速率呈增加趋势,增幅为12.46%~34.69%。从不同生育期来看,旺长期以前氮素累积随种植密度的增加明显上升,密植效应显著,其中D4处理上升幅度达30.65%~ 314.58%;旺长期以后氮素累积趋于稳定。密植后,中心花开放期烤烟根茎和下部烟叶氮累积增幅显著,相较D1分别增加32.67%~49.01%和42.97%~ 58.98%,而中上部烟叶氮累积受限。综上得出:K326高密植(D4)、NC71中密植(D3)、云烟97中低密植(D1、D2之间)有利于烟叶氮素吸收利用和光合作用,以发挥烤烟最大密植效应。  相似文献   
24.
以莴笋三青为试验材料,采用黑膜覆盖直播栽培、白膜覆盖直播栽培、白膜覆盖育苗移栽3个不同处理,研究黑膜、白膜覆盖对直播莴笋生育期、商品性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①直播莴笋黑膜、白膜覆盖生育期一致。②直播莴笋商品性、产量白膜覆盖略优于黑膜覆盖。③黑膜覆盖防草效果显著。④与常规栽培方式白膜覆盖育苗移栽相比,黑膜、白膜覆盖直播栽培方式均能促进莴笋茎部膨大、提高产量、缩短生育期。采用黑膜覆盖直播栽培方式,莴笋茎粗增加8.41%、产量增加5.92%、生育期缩短29d;采用白膜覆盖直播栽培方式,莴笋茎粗增加9.16%、产量增加6.45%、生育期缩短29d。  相似文献   
25.
耕播方式对稻茬小麦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成都市稻茬小麦的生产现状,研究了翻耕+旋耕复合耕作(FRT)、旋耕(RT)、免耕+覆稻草(NT)对小麦播种条件、苗情、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翻耕+旋耕复合耕作模式通过前期的翻耕晒田使土壤水分达到适耕水平,可以实现肥料深施,提高小麦基本苗数和有效穗数,明显提高小麦产量。经济效益比较:翻耕+旋耕复合耕作模式较免耕+覆稻草模式净利润增加152元/667m~2,较旋耕耕模式净利润增加81元/667m~2,增收效果明显。试验证明,成都平原稻茬小麦翻耕+旋耕复合耕作技术增产增收效果明显,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26.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轻度镉污染土壤上21个不同水稻品种间产量、稻米镉含量及镉富集系数的差异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水稻单产、稻米镉含量及富集系数存在较大差异,其变幅分别为555.6~627.5kg/667m~2、0.078~0.789mg/kg、0.181~1.835,最高值比最低值分别相差12.39%、911.54%、913.81%。依据水稻单产和稻米镉含量及生育期进行分析,初步筛选出稻米产量较高、稻米镉富集能力较弱的早熟品种1个(川作优1727),迟熟品种6个(蜀优217、旌优127、川优6203、德香4103、千优531和F优498),可用于轻度镉污染区水稻安全种植生产。  相似文献   
27.
为明确成都市主要茶叶生产功能区土壤pH及碳氮含量现状,通过野外采样与室内分析,对蒲江县和邛崃市2个茶区的土壤pH、有机质和全氮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成都市主要茶叶生产功能区土壤存在偏酸现象,偏酸茶园土壤比例为58.17%,符合优质高效高产茶园标准的占41.06%;茶园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水平较高,90%以上的茶园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属于适宜和丰富水平。因此,实际生产中可适当"调酸、控氮",改善茶树生长环境。  相似文献   
28.
张世祺  王沛裴  王昌全  何玉亭  沈杰  徐强  李萌 《土壤》2017,49(6):1229-1236
通过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分析,对凉攀地区不同植烟年限的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其有机碳含量等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水稳性团聚体在植烟0~5 a期间被显著破坏,红壤、紫色土和水稻土团聚体MWD值分别下降68%、64%和52%;非水稳性团聚体的破坏集中在植烟3~5 a期间,3种土壤团聚体MWD值依次分别下降31%、9%和17%。有机碳含量影响团聚体水稳定性,尤以水稻土和紫色土表现显著。有机碳主要分布在5 mm和0.25 mm粒径团聚体中,随植烟年限的增加,紫色土和水稻土各粒径团聚体有机碳含量显著降低,且5 mm和0.25 mm粒径团聚体下降最明显,各粒径团聚体中有机碳分布越均匀。烤烟不宜连作,连作紫色土和水稻土烟地(田)可增施有机肥,保护土壤团聚体。  相似文献   
29.
基于归一化法的烤烟干物质积累建模与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不同株型烤烟品种干物质积累动态模型和变化特征,实现不同品种烤烟干物质积累的有效预测,以不同株型品种云烟97、NC71、K326为材料,采用田间实测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4个密度(13 890、15 150、16 660和18 510株hm~(–2))水平下烤烟干物质积累动态,分析关键生长参数特征,以期为烤烟合理密植、烟叶增产提供新的理论与方法。结果表明:(1)基于归一化法筛选并建立了相对干物质积累量与相对生长时间的干物质积累动态模型(MMF),方程表达式为y=(ab+cx~d)/(b+x~d),模拟准确度k值在0.9032~1.0482之间,决定系数R~2在0.94以上,进一步推导发现,方程具有过原点性、有界性、单调递增性等特点,符合生物学意义,能较好地模拟烤烟干物质积累动态特征;利用该模型分析积累特征参数,将烤烟干物质积累过程划分为缓慢增长期、快速增长期、减速增长期。(2)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烤烟速率峰值出现时间(T_m)、快速增长期开始时间(RT_1)、结束时间(RT_2)均有不同程度提前;密植条件下(D3、D4),NC71和K326快速增长期持续时间(T_d)及其积累比例(R_a)明显提升;通径分析表明,T_d、R_a均能影响烤烟最终干物质积累水平,其与干物重均显著(0.6500*)或极显著(0.7758**)正相关,其中R_a对干物重直接通径系数达1.7097,对回归方程的总贡献率也达1.3264。(3)耐密性表现为筒型鼓型塔型,对应品种K326、NC71、云烟97的适宜密度分别为18 510株hm~(–2)(D4)、16 660株hm~(–2)(D3)、15 150(D2)~16 660(D3)株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