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58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33篇
  2篇
综合类   83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4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2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抗药性朱砂叶螨实验种群生命表参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观察了朱砂叶螨抗甲氰菊酯品系和敏感品系实验种群在26℃下的生长发育和生殖情况,并通过组建2品系的生命生殖力表,用种群生命表参数分析抗性种群与敏感种的生态适合度差异。实验结果表明抗甲氰菊酯品系(Rf)的发育历期和寿命缩短,产卵量下降。敏感品系平均寿命为35.3ld,平均每雌产卵量为185.00粒;抗性品系分别为29.58d,134.67粒。抗甲氰菊酯品系的净生殖率(R0=139.2147)显著低于敏感品系(R0=180.6388)。抗甲氰菊酯品系内禀增长率(rm)、周限增长率(λ)和种群加倍时间(p.b.t)分别为0.2272、1.255l和3.0508,并与敏感品系的内禀增长率、周限增长率和种群加倍时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2.
赵恒科  蓝月  南灿  胡月  饶萍  田亚  严伟  钱坤  何林 《中国农业科学》2016,49(14):2700-2710
【目的】农药复配可扩大防治谱、降低单剂用药量和生产成本,延长药剂使用寿命。开发能耗低、稳定性好的纳米乳剂,使农药有效成分可以通过剂型加工更好地发挥其生物效果,提高药效。【方法】采用药膜法测定两种杀虫杀螨剂甲氰菊酯、丁氟螨酯对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的毒力,采用共毒因子法评价两个药剂的增效作用,共毒系数法进行复配农药最佳配比筛选,最后对配比与共毒系数进行数学模型方程拟合对最佳配比进行筛选;并在获得最佳配比的基础上采用低能乳化法加工成8%甲氰菊酯·丁氟螨酯纳米乳剂,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纳米乳剂特性及基本要求,进行8%甲氰菊酯·丁氟螨酯纳米乳剂质量控制指标检测;并通过接触角和黏附功的测定初步探究纳米乳剂的性能。【结果】药膜法测定甲氰菊酯、丁氟螨酯处理朱砂叶螨雌成螨24 h后LC_(50)分别为711.62、4.32 mg·L~(-1),共毒因子法测定结果表明,甲氰菊酯和丁氟螨酯复配在质量比18﹕1和165﹕1之间具有增效作用,增效配比区间较宽,两者复配可行。共毒系数法结果表明,甲氰菊酯与丁氟螨酯的质量比为50﹕1时,共毒系数(CTC)最高,CTC=209.96。通过方程拟合,甲氰菊酯·丁氟螨酯配比与共毒系数的数学模型为y=-216.86x2+19201x-424807,R~2=0.864,理论最佳配比约为39﹕1(质量比),CTC=211.91,进一步通过共毒系数法对理论最佳配比验证得:甲氰菊酯﹕丁氟螨酯=39﹕1时,毒力回归方程为y=0.66x+3.8,r=0.9757,LC_(50)=60.96 mg·L~(-1),共毒系数(CTC)高达215.36。由以上结果可知理论最佳配比与实际最佳配比增效作用基本一致,说明筛选的甲氰菊酯和丁氟螨酯最佳配比具有实际可靠性。最终确定39﹕1(甲氰菊酯﹕丁氟螨酯质量比)为最佳配比进行纳米乳剂的研制。通过溶剂、乳化剂、水质的筛选,得到8%甲氰菊酯·丁氟螨酯纳米乳剂的最佳制剂配方,优化配方为:甲氰菊酯7.8%,丁氟螨酯0.2%,溶剂10%(溶剂油S~(-1)50#﹕二甲苯=4﹕1),乳化剂9%—11%(十二烷基苯磺酸钙﹕聚氧乙烯脂肪酸酯=2﹕3),丙三醇2%,水补足至100%。所研制8%甲氰菊酯·丁氟螨酯纳米乳剂外观呈透明均相液体,乳液稳定性、低温稳定性、热贮稳定性、经时稳定性等指标均合格,稀释200倍呈淡蓝色均相透明液体且分散性良好。8%甲氰菊酯·丁氟螨酯纳米乳剂与两种单剂相比接触角更小,黏附功大,纳米乳液雾滴与靶标结合得更加牢固,药液不容易从靶标上洒落,更有利于植物对药液的吸收,可提高药效。【结论】采用共毒因子法、共毒系数法与拟合方程相结合进行最佳配比的筛选,其结果可以更全面、客观地反映出二元复配剂的增效情况,对农药复配有一定的指导价值,同时纳米乳剂的引入对于改善当前农药剂型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3.
以人工林杨木为原料,开发生产饰面集成板材,可以大大提高其产品的附加值。最终产品检测结果表明,产品达到了日本(JAS)标准要求。这将为人工林杨木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4.
利用超微粉胶体SiO2液体浸渍木材对其进行改性,可提高木材抗弯强度、密度、耐磨、阻燃等方面的性能,增加尺寸稳定性,促进软质木材在建筑等相关行业的应用,是高效利用木材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5.
朱砂叶螨对两种杀螨剂的抗性遗传力及风险评估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在室内抗性培育的基础上,应用数量遗传学中的域性状分析法研究了朱砂叶螨对甲氰菊酯和阿维菌素两种杀螨剂的抗性现实遗传力,并对两种药剂在不同杀死率下,朱砂叶螨抗性发展的速率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用甲氰菊酯、阿维菌素分别连续汰选16、18代后,朱砂叶螨对两者的抗性分别为28.61和4.36倍,抗性现实遗传力分别为0.2685和0.1385。在室内选择条件下,杀死率为50%~90%时,要获得10倍抗性,甲氰菊酯需要约13~6代,阿维菌素需要约28~13代。生物源农药阿维菌素的抗性风险明显低于菊酯类药剂甲氰菊酯。试验结果为朱砂叶螨抗性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6.
茅台酒生态功能保护区野生种子植物资源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野外调查、标本采集和文献查阅统计分析法,对茅台酒生态功能保护区野生种子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研究和分类总结。共发现种子植物101科、279属、411种。根据用途将茅台酒生态功能保护区野生种子植物资源分为:药用植物资源、观赏植物资源、食用植物资源、材用植物资源、工业植物资源、保护和改造环境植物资源六大类十六小类。并对茅台酒生态功能保护区野生种子植物资源开发利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7.
He Lin;He Wenhao;Xie Zejian;Huang Wenjie(Guangdong Institute of Modern Agricultural Equipment,Guangzhou 510630,China;College of engineering,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642,China)  相似文献   
28.
Gan Ling;Li Junlue;He Lin;Li Mutong(Guangdong Institute of modern Agricultural Equipment,Guangzhou 510630,China;Guangdong Hongke Agricultural Machinery Research & Development Co.,Ltd.,Guangzhou 510630,China)  相似文献   
29.
本文综述了可减少土壤熏蒸防治土传有害生物过程中熏蒸气体散发的几种物理及化学方法研究进展,如覆盖塑料薄膜、增加施药深度、增加土壤含水量、提高土壤容重、添加生物炭、采用滴灌系统施药、研发新剂型以及向土壤表面添加有机和无机肥料等。虽然采用上述单一方法均能够不同程度减少熏蒸气体的散发损失,但是将多种技术联合使用能达到更理想的减排效果。同时建议相关政府管理部门、科研人员和种植者共同努力,将除覆盖塑料薄膜外的其他替代减排技术推广应用到实际生产中,以达到减少熏蒸气体排放效果的同时减少塑料薄膜的使用,降低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30.
【目的】研制专用机具,解放菠萝田间劳动力并填补装备短板;尽快突破关键技术,逐步实现宜机化方案、机械化生产、标准化示范等目标。【方法】课题组围绕菠萝种苗的田间种植关键技术和核心装置展开了技术探讨,整合了国内外目前具有代表性的移栽机具和关键技术,分别对链夹式、杯栽式、直落式三种移栽机进行了分析和梳理,通过综合考虑菠萝种苗的生长特性和机械处理的适用性,明确了种苗处理的长度与围径范围,以提高处理效率和保障种苗质量为前提,提出了种苗宜机化处理的方法。【结果】1)针对巴厘、台农等传统平作密植型品种,采用两行50 cm的小行距,100 cm的行走大行距,30 cm~35 cm的株距,能够提高操作人员的舒适度和机械化栽植与拖拉机的适配性,满足农机装备田间作业要求。2)针对菠萝种苗围径、高度差异大,苗杯尺寸难以使用,种苗外形尺寸不规则等问题,提出采用环保类水溶膜材料对菠萝种苗进行缠绕捆扎,进而使种苗围径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提高栽植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结论】本研究为菠萝田间的种植模式提供了一种创新性的解决方案,也为菠萝田间的种管收奠定了标准化、规范化的基础。未来应加速孵化菠萝田间移栽装备,进一步推动我国菠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