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6篇
  27篇
综合类   23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本试验测定了浙江省几种代表性土壤对磷的等温吸持特性。实测值与Frundlich、Langmuir、两项式Langmuir和Temkin方程都很符合,相关系数变化范围在0.919-0.999之间,都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中以简单Langmuir等温式与本实验资料最为吻合。从Langmuir方程得到的土壤吸持特性值(k×qm)被认为与土壤供磷特性有关。几种供试样品的(k×qm)值是:针铁矿21100>黄筋泥4218>黄筋泥田991>青紫泥798>粉泥田660>高岭石485>老黄筋泥田423>泥质田298。根据土壤吸持特性值以田菁进行盆栽试验来估算作物磷肥需要量,结果表明,供磷强度0.3ppm P基本能满足田菁早期生长的需要。为使不同土壤达到相同的供磷强度,(k×qm)值大的土壤要求更高的有效磷值。供试土壤的几种磷素指标:E值、Bray1-P值和(NaOH-Na2C2O4)法值对(k×qm)值的变化比较敏感,而EDTA-P和Olsen-P指标对(k×qm)值的变化较为迟钝。  相似文献   
22.
红壤微生物生物量C周转及其研究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采用14 C底物标记技术测定了三种不同质地 (红砂土菜地、黄筋泥桔园和茶籽园 )的红壤微生物生物量C的周转期。结果表明 ,在 2 5℃、5 0 %田间持水量培养条件下 ,三种红壤微生物生物量C的周转期分别为 80天、1 39天和 1 70天。周转期与粘粒含量关系较为密切 ,砂质土壤的周转期较粘粒土壤短 ,提示砂质土壤有机质易被微生物降解 ,有利于养分的迅速释放 ,而粘粒土壤则更有利于养分的持留。周转期与利用方式、pH以及有机质含量无明显相关。红壤微生物生物量C周转期总体上较报道的其他类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周转期短 ,表明热带—亚热带地区酸性红壤有机质和养分周转相对较快 ,这有可能是造成红壤养分贫瘠的一个原因。根据周转期估算 ,通过微生物年周转的C量 (即年流通量 )为微生物生物量C的 2倍以上  相似文献   
23.
红壤中高岭类矿物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明奎  何振立  M. J. Wilson 《土壤》1998,30(2):106-110
用Fomamide处理-XRD,红外(IR)和透射电镜(TEM)等方法对我国红壤的高岭类矿物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花岗岩发育的赤红壤中高岭类矿物为结晶良好的高岭石;玄武岩发育的砖红壤为无序高岭石;红壤中也以无序高岭石为主,部分样样含少量埃洛石,而发育度较低的黄壤,红砂土及泥页岩发育的黄红泥土则以埃洛石为主。  相似文献   
24.
土壤微生物量的测定方法: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本文综述了土壤微生物量包括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微生物量磷和微生物量硫的测定方法的发展和现状,对现存各种方法的特点和局限性作了简要的评述,指出了应用这些方法须注意的问题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5.
本文研究了吸附性阳离子、电解质浓度和组成影响几种矿物和土壤吸附态磷的解吸的机理。结果表明,吸附性阳离子影响磷酸根解吸与离子桥有关。桥接静电场愈强,被束缚磷的释放就愈困难。电解质阳离子对磷酸根解吸的影响则取决于其对表面负电荷的屏蔽效应。阳离子电价高,屏蔽作用大,磷解吸就少。电解质浓度影响吸附态磷的解吸主要与表面电位的变化有关。当pH>PZC值时,提高电解质浓度降低表面负电位,从而减少磷的吸附;当pH<PZC时,提高电解质浓度则降低表面正电位,促进磷的解吸。磷酸根解吸盐效应零点(PPZSE)值一般都介于土壤或矿物样品吸附磷酸根前后测得的两个PZC值之间。不同浓度电解质溶液中磷解吸量之差与吸附层电位变化量(△ψx)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6.
研究了可变电荷粘粒矿物和矿物学性质不同的代表性土壤对磷酸根的等温解吸特性。结果表明磷酸根的解吸等温线一般都滞后于吸附等温线。滞后的程度以铁、铝氧化物最大;含较多铁和铝氧化物的酸性土壤其次;高岭石、蒙脱石和中性、石灰性土壤较小。磷酸根的解吸率一般都随着吸附饱和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在各吸附饱和度下,解吸率都明显低于吸附磷的同位素(磷)交换率。在恒定pH和离子强度下,解吸主要涉及结合能较低的吸附态磷。可变电荷表面紧结合态吸附磷在同样条件下是极难解吸的,从而引起磷酸根吸附和解吸不可逆转。此外,吸附态磷还可能通过次生化学反应而转化成不溶性磷酸盐化合物,对这种形态磷就不能通过简单的水液平衡而发生可逆性的解吸作用,而必须加以某种化学处理(例如适当酸化或用有机物质)。  相似文献   
27.
盆栽试验配台室内分析研究了浙江省四种代表性土壤的磷根摈解吸作用与植物吸收磷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0.02mol/l KCl溶液或去离子水解吸的磷十分接近于第一个月黑麦吸收的磷;而在0.001 mol/l柠檬酸根溶液中释出的磷相当于头三个月黑麦吸收的磷。在稀电解质溶液或水溶液中释放的磷主要是静电吸附态磷,这部分磷通过扩散作用解吸出。在含竞争性阴离子(柠檬酸根)的溶液中解吸的磷还包括可交换的化学吸附态磷。可见,物理吸附态磷和部分具交换活性的化学吸附磷是土壤中植物速效磷的主要来源。与常规化学提取法(Olsen法和Bray法)比较,本文提出的方法所测得的磷不仅与植物吸收磷相关性较好,而且在数量上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28.
通过测定加有黑麦草的土壤样品在不同培养时间产生的硝态氮、亚硝态氮、铵态氮和氨态氮数量的变化,研究了有机氮在二种红壤(红砂土和黄筋泥)中的矿化动态.有机氮在红壤中的矿化结果主要是铵的生成和氨的挥发,培养后5d,明显发生铵的释放,红砂土在培养后15~20d,铵的释放达到最大值,黄筋泥则是在培养后30~35d.在培养的前20d,红砂土中铵的释放多于黄筋泥,但在30d后,情况相反.培养期间有机氮矿化释放的氨用2%硼酸溶液吸收,以这种形式损失的有机氮,红砂土多于黄筋泥  相似文献   
29.
选择长江三角洲地区代表性人为耕作土壤青紫泥为研究对象,通过网室盆栽试验研究了青紫泥-水稻作物系统中汞的微生物学效应。结果表明:水稻收获后,除土壤的代谢商随汞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外,不同汞处理后土壤微生物量碳、呼吸强度和微生物生物商均表现为在低浓度汞处理(≤1.5 mg/kg)时有促进作用,在高浓度汞处理(≥2 mg/kg)时则表现出抑制作用。综合来看,土壤微生物商是汞处理后比较敏感的微生物学指标。此外,种植水稻后,随处理水平的增加,与对照相比,青紫泥各汞处理土壤微生物群落的代谢剖面AWCD值均降低;青紫泥中各处理的AWCD值均随培养时间的增加而增强,且呈"S"型指数增长模式;青紫泥中各处理的Simpson指数和McIntosh指数均比对照低,其中Simpson指数和外加汞浓度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可作为反映青紫泥微生物群落结构受汞污染程度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30.
红壤微生物量氮的周转期及其研究意义   总被引:34,自引:4,他引:30  
本文采用^15N标记底物法测定了三种不同肥力水平的红壤中微生物量氮周转 速率,结果表明三种红壤中微生物量氮的周期转分别为63天,89在和251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