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5篇
林业   21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18篇
  12篇
综合类   81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80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31.
蒙古冰草(Agropyron mongolicum)是广泛分布于我国北方荒漠草原地区的优质牧草,对寒冷、干旱、盐碱等环境胁迫具有很强的耐受性,具有很高的生态、经济和育种价值。然而,蒙古冰草基因组和转录组数据信息的缺乏严重限制了蒙古冰草的分子育种和开发利用等工作。本研究利用PacBio三代测序平台对蒙古冰草进行测序研究,获得了高质量全长转录组信息。对测序结果的组装获得了267 560个全长转录本,从中筛选出91 855条Unigene并注释了其中的83 125个。更进一步地从蒙古冰草全长转录组中挖掘了可能参与木质素合成的羟基转移酶基因。对这些基因在不同组织中以及干旱胁迫下的表达模式的研究表明,这些基因可能在木质素合成和干旱胁迫响应中发挥重要功能。本研究提供了蒙古冰草的高质量全长转录组资源,为挖掘蒙古冰草的优异基因资源提供了便利条件。  相似文献   
132.
通过简并引物扩增及RACE技术,首次克隆了半滑舌鳎促滤泡激素受体(FSHR)基因cDNA全长序列。该基因全长3105bp,编码704个氨基酸,含有典型的跨膜螺旋结构区域(TMhelix),属于糖蛋白激素受体(GHR)家族。该基因编码区共有19个Ser,4个Thr和5个Tyr磷酸化位点;3个潜在的N基端糖基化位点,分别是62NISS,226NGIK和356NSTS;441T为潜在的PKC位点。基酸序列比对结果表明,半滑舌鳎FSHR含有GpHR家族的特殊信号序列,如82CCAF,481ERW,594FTD和667NPFLY,含有10个LRRs(LRR1-10)。组织表达分析表明,FSHR表达广泛,除在性腺中大量表达外,其他非性腺组织也有表达,尤其以脾、肾、头肾表达最较高。采用125Ⅰ标记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雌鱼血清中E2含量的季节变化,发现4月时E2含量最低,10月时含量最高。卵巢中FSHR mRNA在10月表达量最高,1月最低。  相似文献   
133.
2019—2022年,对广西111个县(市、区)的豚草分布进行样带调查。结果表明,横州、兴宾、上林、武宣、象州、鹿寨、宾阳、灌阳和隆林9个县(市、区)有豚草发生;除了在兴宾区持续蔓延之外,横州市和上林县成为豚草的新增暴发热点,新热点的传播风险更大。装卸场是豚草发生率和归化率最高的生境,车辆传播和污染泥土传播是广西豚草扩散的主要渠道。环境的物种丰富度与豚草盖度呈负相关,但与豚草发生率和归化率均无显著关联。桂中平原周边的崇山峻岭对豚草传播起到隔离带作用。南部沿海地区的北海、钦州和防城港均未发现豚草,这种情况可能与冬季气候温和有关。  相似文献   
134.
在不同季节、采用不同年龄的任豆穗条进行扦插试验,结果表明:以1年生或2年生的全木质化、皮黑褐色、有斑点的穗条为最佳,生根率在80%以上;在温度高、光照好的夏季扦插,萌芽早、出根快、主根多,幼苗生长迅速且粗壮,且夏季扦插半年苗即可造林,缩短了育苗时间。  相似文献   
135.
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和胰酶处理法,对仙居鸡染色体G带带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仙居鸡染色体G带可分为30个区144条带。G带频率不同的2组间的生产性能差异比较结果表明,在母鸡中,龙骨长1、50日龄体重、胫骨长、开产日龄、蛋重等指标组间差异显著(P<0.05)或接近显著(0.050.05)。这说明仙居鸡染色体G带频率与生产性能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6.
为了探究复合微生物肥料在草地改良中的作用,以退化羊草草原为研究对象,设定CK(对照)、F(腐殖酸肥)、T(糖蜜发酵肥)、H(海藻酸肥)、A(腐殖酸+糖蜜发酵+海藻酸肥)5种复合微生物肥料施肥处理,分析不同处理下群落物种和群落多样性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施用复合微生物肥料对于羊草地上生物量均有所提高,处理H较对照增产效果最好,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处理H也显著提高羊草地下生物量;处理A和H显著降低了群落优势度,提高了群落主要物种的重要值,但不显著;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E.Pielou均匀度指数都显著正相关。短期内,施用复合微生物肥料,群落的建群种和优势种没有改变,海藻酸复合微生物肥料对羊草的地上生物量增产效果最好,对地下生物量促进作用最佳。  相似文献   
137.
为探究紫花苜蓿适宜的灌水频率,在温室模拟条件下进行试验,设定W_2(2天)、W_4(4天)、W_6(6天)、W_(10)(10天)和W_(15)(15天)5个灌水频率,试验结果表明:较高的灌水频率(W_4)利于0~40 cm土层有适宜的含水量,较低的灌水频率(W_6、W_(10)、W_(15))有利于40~100 cm土层含水量的提高;随着灌水频率的增加,苜蓿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先增加后降低,最高值均出现在W_4处理,显著高于W_2、W_(10)、W_(15)(P0.05);耗水量随灌水频率的增加,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W15处理耗水量最高,显著高于W_4、W_6、W_(10)(P0.05)。因此,W_4处理可以获得较高的苜蓿产量和适宜的土壤含水量,即4天1次的灌水频率为最佳处理。  相似文献   
138.
采用平板分离法从陕西南宝锰矿尾矿土样中分离的放线菌中筛选出一株高效抗锰菌株NB 7,抗锰最高质量浓度达40 mg/L。通过形态和16S rRNA 基因序列分析对该菌株进行鉴定,并综合运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该菌株吸附锰的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菌株NB 7为刺疣链霉菌(Streptomyces spinoverrucosus)。初始pH、接种量、初始锰离子质量浓度及吸附时间对锰离子的生物吸附有较显著影响,而吸附温度基本无影响。各因素对吸附率的影响表现为接种量>初始锰离子质量浓度>初始pH>吸附时间;正交试验最终确定菌株NB 7吸附锰离子的最佳条件为:初始pH为4,接种量4.0%,吸附时间30 min,初始锰离子质量浓度20 mg/L。菌株NB 7在最佳条件下对锰离子的生物吸附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最高吸附量在85%左右。  相似文献   
139.
从品种选择,培育壮苗,大田移栽,田间管理方面对六安市甘蓝型油菜育苗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40.
正邀三五知己,像农场主一样,让生活慢下来,体验自然成长的快乐。在农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一部分城市家庭的私家田园梦,正通过农产品认养日渐成为现实。时下最火的经济热词莫过于"共享"。如今,农业领域也试水了共享模式——曾几何时在网络上风靡一时的"开心农场",自人们从网上种菜热潮中看到商机后,也开始模仿游戏模式,通过"土地共享"经营起了现实版的开心农场——认养农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