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4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畜牧兽医   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用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对六盘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及其与环境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六盘山自然保护区3个植被型的物种多样性指数的顺序为:落叶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各项指数在群落梯度上的总体趋势表现为:多样性指数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物种丰富度指数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均匀度指数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各群落多样性指数在海拔梯度上的变化规律呈单峰曲线变化,即中等海拔高度上的群落物种多样性较高,而高海拔和低海拔多样性较低.  相似文献   
12.
水稻应用生物菌有机肥富诺生减肥增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田间试验,探究生物菌有机肥富诺生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常规施肥减肥20%+生物菌肥能促进根系生长,提高水稻抗逆性,增加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增产效果明显,增产率为32.7%,减少肥料(折纯量)89.6kg/hm~2,增效5 834.2元/hm~2,投入产出比增加1.6。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为了进一步探索不同栽培密度对川源灌区马铃薯产量及质量的影响,对临夏州主栽品种之一临薯18号进行了不同栽培密度的研究,寻找最适宜栽培密度。试验结果表明:栽培密度对临薯18号生育期没有影响,当栽培密度在3500-4000株/亩的条件下时,有较高的商品薯率,产量也相对较高,经济性状也较佳。建议本地区适宜种植密度范围控制在3500-4000株/亩。  相似文献   
14.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农业机械化与智能化生产越来越成熟,推动了现代农业的发展。马铃薯由于其自身的优点,深受北方农民们的喜爱,马铃薯属喜低温的作物,甘肃省土质疏松,昼夜温差较大,非常适宜种植马铃薯。也正是由于其特殊性,甘肃省在马铃薯机械化生产的过程中,也存在不少的短板。基于此,课题组主要介绍了甘肃省马铃薯机械化发展现状,从技术、人才、资金、区域特点等多个方面,分析了甘肃省马铃薯机械化生产的短板,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对策。旨在通过对多重资源的整合,提出马铃薯机械化发展的相关建议,为甘肃省马铃薯的高产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提高马铃薯品种临署17号杂交结实率的方法。[方法]以L0527-4为父本,以临薯17号为母本配制杂交组合,以期运用临薯17号的优良性状。[结果]]临薯17号的最佳授粉时间为上午10:00~12:00或下午4:00之后,杂交后第3天,喷施10 mg/L的2,4-D、50 mg/L的赤霉素、20 mg/L的6-BA+50 mg/L赤霉素在马铃薯孕蕾期间,每隔7 d喷洒植株,这3种处理方法均可提高临薯17号的杂交结实率。[结论]杂交后第3天喷施10 mg/L的2,4-D提高临署17号杂交结实率效果最优。该研究可为其他材料提高杂交结实率提供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全社会生态建设步伐加快,“森林重庆”建设战略的提出,林业工作成为全社会关注焦点,工程建设步伐也随之加快,为了确保退耕还林工作有序开展,为了有效化解退耕还林上访案件,在做好退耕还林档案基础工作的基础上,就如何进行退耕还林档案创新加以探讨,以更好抓好退耕还林档案工作,确保工程建设顺利推进,为建设“森林城市”服好务。  相似文献   
17.
甘肃境内鼢鼠Eospalax亚属分子系统发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评价甘肃境内鼢鼠凸颅亚属母性遗传多样性分子标记,研究该亚属的分子系统发育。测定了分布于甘肃11个不同地方31只属于鼢鼠中凸颅亚属的不同鼢鼠,其中包括:9只高原鼢鼠、9只甘肃鼢鼠、9只斯氏鼢鼠、4只秦岭鼢鼠的细胞色素b基因全序列1 140 bp。从GenBank获得包括平颅亚属在内的21个细胞色素b全序列总共52条全序列,用MEGA软件分别绘制出本研究的31条全序列和总共52条全序列的2个系统发育树。运用测定序列,结合相关软件分析31条细胞色素b基因全序列的变化特征;分析和探讨本试验的Eospalax亚属4个种的分类及系统发育。本研究为鼢鼠的系统发育提供了分子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了筛选出临夏州旱作地区适用于马铃薯的微生物菌肥,临夏回族州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于2022年引进5种不同类型的微生物菌肥进行筛选试验。结果表明,配方施肥+微生物菌肥的栽培模式下马铃薯田间长势良好、产量高、商品薯率高,薯块发生疮痂病和黑痣病减少,有增产增收效果。配方施肥+“旺农宝”微生物菌剂的模式下马铃薯产量最高,增产增收效果最好,增产7 497 kg/hm2、增收3 225元/hm2;其次是配方施肥+“强兴生物”复合芽孢杆菌模式,增产7 005 kg/hm2、增收2 082元/hm2;其他3种微生物菌肥+配方施肥的模式对马铃薯田间长势、产量、商品薯率、薯块抗病性均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重庆市南川区林业局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以“四项措施”为保障,强力推进森林工程示范片建设,拟打造8个万亩示范片。  相似文献   
20.
测定了24只鼢鼠,其中包括:9只高原鼢鼠(Myospalax baileyi)、6只甘肃鼢鼠(M.cansus)、6只斯氏鼢鼠(M.smith)、3只秦岭鼢鼠(M.rufescens)的细胞色素b基因全序列,分析了鼢鼠属凸颅鼢鼠亚属的遗传多态性。从GenBank获得19条细胞色素b基因全序列,用最大简约化法绘制出43条序列的系统发育树,分析个体间的系统演化关系。研究认为,秦岭鼢鼠和斯氏鼢鼠遗传关系最近,并且与甘肃鼢鼠、高原鼢鼠关系接近;前4种鼢鼠与罗氏鼢鼠,中华鼢鼠和东北鼢鼠依次疏远;草原鼢鼠最早的分歧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