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10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7篇
综合类   38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44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1篇
  2023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1.
深井水养鱼的水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力  翟良安 《淡水渔业》1998,28(3):26-27
深井水养鱼的水质问题何力翟良安(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荆州市434000目前,许多养殖场水源短缺、面对鱼类越冬或温室养殖的需要,纷纷打井取水,以井水养鱼,可取得一定经济效益。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井深一般在30米以内,出水水质良好,基本适...  相似文献   
12.
为保护、评估及合理利用罗氏沼虾种质资源,为今后指导育种及养殖提供理论依据,以采自广西及江苏数丰良种场的罗氏沼虾为材料,采用PHA和秋水仙素肌肉注射、精巢或卵巢细胞直接制片法,对罗氏沼虾染色体核型进行了研究。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PAGE)电泳技术,分析了罗氏沼虾肌肉或鳃组织乳酸脱氢酶(LDH)、苹果酸脱氢酶(MDH)、酯酶(EST)、醇脱氢酶(ADH)4种同工酶的组织表达模式,并初步分析了其生化遗传学特性及遗传结构。结果表明:罗氏沼虾为二倍体,2N=118=56M+24SM+10ST+28T,臂数(NF)为198。未发现带有随体或次缢痕的染色体及性染色体。4种酶共记录出22个等位基因15个基因位点,位点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47;4种酶有7个基因频率为0.1500~0.8500的多态位点;多态位点比例P为46.7%;平均期望杂合度(He)值为0.191 7,平均观测杂合度(Ho)值为0.261 1,Hardy-Weinberg遗传偏离指数(D)值为0.379 7,表明其杂合子过剩及缺失现象并存,但杂合子过剩现象更突出,说明该群体遗传变异范围较宽,变异程度较大,群体遗传多样性高,...  相似文献   
13.
为探明杂交鲌“先锋1号”与其母本翘嘴鲌(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和父本黑尾近红鲌(Ancherythroculter nigrocauda)(♂)的营养品质差异,对三种鲌肌肉营养品质进行了测定和评价。结果显示:杂交鲌水分含量显著高于父本,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父本,灰分含量显著低于母本。杂交鲌肌肉的胱氨酸(Cys)含量显著高于母本,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高于父本。杂交鲌肌肉中十五碳烷酸(C15∶0)、α-亚麻酸(C18∶3)的相对含量显著高于翘嘴鲌和黑尾近红鲌。杂交鲌肌肉硬度显著高于母本,肌肉弹性显著低于父本;铁含量与父本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母本。结果表明,杂交鲌“先锋1号”肌肉营养成分兼具双亲的优良性状,表现出一定的杂交优势,是一种优质的营养资源。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不同地理群中华鳖的pomc基因的多态性,建立区分中华鳖不同地理群的分子遗传标记,采用PCR-RFLP的方法扩增得到4个不同地理群(太湖鳖群体、沙鳖群体、台湾鳖群体和黄河鳖群体)中华鳖的pomc基因,比较4个地理群中华鳖的pomc基因的同源性,构建遗传进化树,对其亲缘关系进行分析,并用AccⅡ、BscBⅠ、AsuⅠ和TscⅠ4种限制性内切酶对pomc基因进行酶切分析。结果显示: 4个不同地理群的中华鳖均能扩增出786 bp的pomc基因。亲缘关系分析表明:在遗传上台湾鳖和沙鳖亲缘关系较近,而太湖鳖与黄河鳖亲缘关系较近。用酶切分析pomc基因扩增产物,结果表明:用AccⅡ内切酶对4种中华鳖pomc基因进行酶切,其中沙鳖切出303 bp和483 bp 2个条带,而其他3个种属的中华鳖只有1个786 bp的条带。用BscBⅠ酶对4种中华鳖pomc基因进行酶切,其中台湾鳖和沙鳖切出351 bp和435 bp 2个条带,而其他2个种属的中华鳖只有1个786 bp的条带。用AsuⅠ酶对4种中华鳖pomc基因进行酶切,其中台湾鳖和黄河鳖切出349 bp和437 bp 2个条带,而其他2个种属的中华鳖只有1个786 bp的条带。用TscⅠ酶对中华鳖pomc基因进行酶切,其中黄河鳖和太湖鳖切出349 bp和437 bp 2个条带,而其他2个种属的中华鳖只有1个786 bp的条带。这4个限制性内切酶的联合使用分析,可使这4个地理群的中华鳖在分子水平都得到明确的鉴定。从这4个地理群的中华鳖pomc基因核苷酸序列的显著差异和酶切位点的变化,进一步证明pomc基因可以作为区分这4个不同地理群中华鳖的分子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15.
将辐射制冷材料粘贴或涂刷于浅圆仓仓顶和外壁,试验表明:试验仓比对照仓仓顶外表面平均温度低4.3℃,最高值低26.1℃;平均仓温低2.8℃,最高值低5.6℃;平均粮面温度低2.4℃,最高值低4.7℃。试验表明,辐射制冷材料应用于浅圆仓具有显著的降温效果,新型辐射制冷技术产业化的突破为粮食仓储行业实现更高质量的仓储环境提供了新材料,为实现浅圆仓的准低温储粮提供了新的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16.
1987年在哈尔滨从大豆叶毒蛾(Orgyia antiqua L.)感病致死幼虫体中分离出核型多角体病毒OaNPV一株。选1龄和3龄大豆叶毒蛾幼虫作试虫,分别用5个病毒剂量或浓度,采用定量滴叶法进行毒力测定。对应用感染剂量和感染浓度二种计量方法进行分析和比较。1龄幼虫感染剂量或浓度与死亡率回归直线方程分别为y_1=4.94+0.67x_1和Y_1=3.58+0.67X_1致死中量(LD_(50))为1.2PIB/虫,致死中浓度(LC_(50))为1.4×10~2PIB/ml;3龄幼虫感染剂量或浓度与死亡率回归直线方程分别为y_3=3.80+0.49x_3和Y_3=3.01+0.49X_3,致死中量为2.6×10~2PIB/虫,致死中浓度为1.1×10~4PIB/ml。以1.026×10~2、1.026×10~4、1.026×10~5PIB/ml病毒分别处理1龄幼虫所得致死中时(LT_(50))分别为8.9、5.7和4.5天;以1.026×10~2、1.026×10~4和1.026×10~6PIB/ml病毒分别处理3龄幼虫所得致死中时分别为9.4、8.4和4.9天。结果看出OaNPV对大豆叶毒蛾的毒力较高,对用于该虫防治实践具有潜力。  相似文献   
17.
草鱼肠道枯草芽孢杆菌的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K-B纸片扩散法首次对从草鱼肠道分离出的1株枯草芽胞杆菌进行药物敏感性、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对磺胺二甲嘧啶和土霉素有较强的耐药性,而对诺氟沙星、头孢哌酮、庆大霉素等其他12种药物高度敏感。这可能是由于前2种抗菌药物长期使用,已对枯草芽孢杆菌无抑制作用;而后12种药物较少在草鱼上使用,故而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18.
温泉水养鳖生长特性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鳖是变温动物 ,生长缓慢。自然条件下 ,需 4~ 5年的时间才能达到商品规格 ( 0 5kg左右 )。在人工养殖中 ,利用地热温泉调节水温 ,免除鳖的冬眠 ,促使鳖快速生长 ,可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本文总结了人工孵化的稚鳖在冬季加温饲养条件下的生长特性 ,分析了不同水温、底质等环境因子与鳖生长的关系 ,揭示个体生长的差异现象 ,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 1 实验在湖北罗田三里畈养鳖场和水库所进行。用 72℃的温泉水和河水调节水温。1 2 供试鳖为当年孵出并经一个月培育的稚鳖 ,共 2 18只 ,平均体重 4 3g。水泥池的面积为16 2m2 ,长方…  相似文献   
19.
黄鳝(Monopterus albus)养殖产业近年发展较快,已在中国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养殖,连续10年产量超过30万t.黄鳝养殖方式主要为池塘网箱养殖,其特殊的生态养殖方式对水环境污染小,影响黄鳝产品质量安全的原因主要为养殖环境及投入品.养殖环境中的重金属、农药残留等通过食物链及其他途径影响黄鳝产品质量.在...  相似文献   
20.
草鱼肠道-菌株产纤维素酶的分离纯化及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草鱼肠道分离出1株枯草芽孢杆菌,有较强的活性.该菌产生的纤维素酶粗酶液,经盐析、透析,并通过葡聚糖凝胶层析柱Sephadex G-75分离纯化,经SDS-PAGE后表明第2峰已纯化,得到一种相对分子质量约为62.43 kD纤维素酶.分离纯化后该酶的比活力提高了2.924倍,回收率为6.38%.酶学试验研究表明:该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55℃,最适pH值为7.0;Lineweaver-Burk法求得动力学参数,Km和Bmax分别为1.02×10-3g/mL、2.727×10-2mg/(mL·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