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9篇
林业   13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3篇
  32篇
综合类   3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1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51.
以小胡杨2号为研究对象,采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仪对其光合日变化及光响应曲线进行研究,并用模型拟合得出相关参数值,研究结果表明:小胡杨2号净光合速率(P_n)日变化为单峰曲线,与其水分利用效率(WUE)同在12:00时达到峰值,分别为21.98μmol/(m~2·s)和3.86μmol/mmol;蒸腾速率(T_r)日变化曲线呈双峰型,胞间CO_2浓度(C_i)大致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小胡杨2号光饱和点(LSP)为1 768.87μmol/(m~2·s),光补偿点(LCP)为32.87μmol/(m~2·s),最大净光合速率(P_(nmax))为20.59μmol/(m~2·s),是一种抗旱性良好并对强光有很好适应性的杂交树种。  相似文献   
52.
为研究气候资源变化对湖北省一季稻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采用湖北省28个气象站点1961—2019年逐日地面气象资料及一季稻生育期资料,分析一季稻生育期内太阳总辐射、≥10℃有效积温和降水量的时空变化规律;并利用逐级订正法计算一季稻光合、光温及气候生产潜力并进行时空变化规律分析,定量描述辐射、温度和降水变化对作物生产潜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961—2019年一季稻生育期间绝大部地区太阳辐射显著下降,≥10℃有效积温为显著上升趋势;太阳辐射和有效积温在湖北省内呈北高南低分布。降水量年际变化为不显著的上升趋势,全省仅西南地区为降水高值区。一季稻光合、光温和气候生产潜力均值分别为20134.63 kg/hm2、19434.79 kg/hm2和13523.16 kg/hm2;绝大部分地区光合与光温生产潜力都呈显著下降趋势,气候生产潜力为不显著下降趋势,三者的平均气候倾向率分别为-39.26 kg/(hm2·a)、-35.68 kg/(hm2·a)和-15.76 kg/(hm2  相似文献   
53.
为提高杀菌剂对香蕉枯萎病病灶部位的靶向积累,以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 PHE)和聚琥珀酰亚胺(Polysuccinimide, PSI)为原料,构建靶向高分子纳米载体(PSI-PHE)负载咯菌腈(Fludioxonil, FLU),制备出苯丙氨酸介导的咯菌腈纳米杀菌剂(FLU@PSI-PHE).采用红外光谱、激光粒度仪、热重分析和X射线衍射手段等表征了原药与高分子载体之间的互作关系及载药率.研究结果表明,水合粒径约531 nm的FLU@PSI-PHE纳米颗粒载药率高达45.96%,其在蓖麻韧皮部的输导剂量为1.27μg/mL,显示出高效韧皮部输导效果.对比低剂量FLU原药,活性成分含量相同的FLU@PSI-PHE纳米颗粒对香蕉枯萎病的抑菌活性基本相当.氨基酸介导的咯菌腈纳米杀菌剂在植物维管组织中高效输导,为香蕉枯萎病的靶向治疗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54.
1株植物病原真菌拮抗细菌的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泰山土壤中分离获得1株细菌4’531,对其进行了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测定及16S rDNA序列分析,并构建了包括其在内的10株相关种属菌株的系统发育树,最后研究了其对烟赤星病(Alternariaalternate)、黄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棉立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3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拮抗作用。结果表明,4’531菌株属于类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与其亲缘关系较近菌株Paenibacillus polymyxa(AJ320493)的同源性达98%;结合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鉴定该菌株为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该菌株的16S rDNA序列已在GenBank中注册,登录号为DQ279739;4’531菌株对3种供试植物病原真菌均有明显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有气象数据记录以来1977—2017年青藏高原青稞生长季内气候变化,以及对青稞光温生产潜力和产量差的影响。【方法】基于青藏高原农气资料,校正DSSAT-CERES-barley模型,模拟过去40年间青藏高原青稞生育期长度及光温生产潜力,并结合实际统计产量计算产量差,通过数理方法解析气候变化对其影响情况。【结果】(1)青藏高原多数站点过去40年间青稞生长季内温度、降水呈显著上升趋势,太阳辐射量呈下降趋势,且林芝站达到显著水平,与增湿相比增温趋势更加明显;(2)在播期和品种不变的情况下,过去40年青稞生育期长度显著缩短,引起不同站点下降的主要气候因子不同,高海拔站点主要由平均最高气温升高所致,低海拔站点主要由生育期内平均温度升高导致有效积温增加所致;(3)青藏高原青稞光温生产潜力受海拔影响,3 500 m左右的高海拔站点光温生产潜力高且稳定,如山南站平均光温生产潜力最高可达12 000 kg·hm -2。3 000 m左右的低海拔站点光温生产潜力低,平均在6 000 kg·hm -2,且易受气候变化影响,高海拔站点光温生产潜力对太阳辐射更敏感;(4)青藏高原在过去30年间由于实际产量增加,导致绝对和相对产量差都呈减小趋势,平均相对产量差由58.2%缩小至34.5%,但缩小幅度放缓,2007—2017年拉萨和日喀则站点平均相对产量差最低,小于25%。【结论】青藏高原不同站点光温生产潜力差异较大,高海拔站点青稞光温生产潜力显著高于低海拔站点,过去40年气候变化导致低海拔站点光温生产潜力波动大,而高海拔站点较为稳定。由于品种改良和栽培管理水平提高,过去30年青藏高原产量差逐渐缩小,但除拉萨和日喀则外,其他站点产量差仍较大,未来有较高的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56.
【目的】旨在揭示鲈鲤仔稚鱼肠道早期发育形态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方法】通过形态观察和常规石蜡切片法观察了鲈鲤仔稚鱼肠道形态发育特征,并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了其发育过程中胰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α-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比活力。【结果】在水温(20.6±0.7)℃条件下,初孵仔鱼肠道未分化,出膜后第5天(days after hatching,dah)肠道贯通,肠道"Z"形折点分别出现在30 dah和33 dah,此后形态变化不明显。伴随肠道形态变化,各肠段肠黏膜褶皱高度呈增高的趋势,且一直保持前肠中肠后肠。未分化肠道就能检测到胰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α-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肠道贯通过程中,胰蛋白酶和胰凝乳蛋白酶呈上升的趋势,α-淀粉酶变化不明显,而脂肪酶则呈下降的趋势。肠道出现"Z"形折点过程中,4种消化酶比活力显著增加;肠道形态稳定之后,4种消化酶比活力均呈下降趋势。【结论】实验室养殖条件下,鲈鲤仔稚鱼体长和体重生长分别呈线性和三项式关系;出膜后35 d,肠道形态发育基本稳定;消化酶的比活力随仔稚鱼肠道的发育变化显著。  相似文献   
57.
红松为东北优良的果材兼用林,栽植20年后结果,松籽被誉为"长寿果",松籽50~70元/㎏,炒熟后80~100元/㎏,松籽油300~400元/㎏,1株红松一生所产松籽是其本身木材价值的几十倍,但红松栽植20年以后才能结果,80年后才能主伐,见效较慢;刺龙牙为东北著名的药食兼用木本蔬菜,素有"山野菜之王"的美誉,栽植1年生幼苗,3年后即可采摘嫩芽出售,在"五一"劳动节期间,30~40元/㎏,是见效较快的经济林树种。结合2种树种的生物学特性,作者选择在辽宁本溪和铁岭两地退化的山楂园内进行红松与刺龙牙混交栽培研究,遵循"以短养长,长短结合"林业经营原则,探寻既适合红松正常生长发育又能获得短期效益的复合经营模式,充分提高红松幼林地的空间价值,同时也对退化的山楂园进行了有序的改造,实现果园的可持续发展,为林农、农林部门等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8.
指出了中华金叶榆隶属于白榆的变种树种,是落叶乔木的一种,中华金叶榆的叶子是金黄色的,具备较强的自然光泽,因而色彩艳丽,现阶段已被大力推广,并应用到现代城市景观园林绿化设计中。由于金叶榆具备快速生长的特点,且根系发达,所以,非常适合种植在甘肃省张掖市这种冬季严寒、夏季干燥的气候环境中,因而在北方地区的园林绿化中经常可以发现中华金叶榆的身影。针对中华金叶榆的种植和养护管理技术进行了全面且详细的阐述,希望可以给广大种植人员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9.
60.
小麦精量播种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小麦种植技术也在不断提高.随着社会人口的增加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小麦的整体培育质量和产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小麦生产增效节本、抗灾减灾等技术也在逐步推广,对其技术研究的力度也在不断加大.本研究主要结合当前小麦生产的实际,对其精量高产栽培的技术要点进行分析,为种植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