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8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2篇
  2篇
综合类   46篇
农作物   20篇
水产渔业   15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移栽基本苗密度对水稻新品种盐粳1202生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不同小区进行对比试验的方法,研讨移栽基本苗对水稻盐梗新品种1202生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该新品种的单位面积内的齐穗期的叶面积指数、收获穗数,齐穗期和成熟期的干物质累积量同移栽基本苗种植的苗数呈现正相关关系,茎蘖成穗率、高效叶面积率、齐穗期的叶面积有效率、积累干物质所占籽粒总产量的比例、收获产量指数同移栽基本苗数量呈现负相关关系;成熟期所累积的干物质量、单位面积内的颖花量同移栽基本苗苗数呈现多元相关关系。基本苗120.0万株/hm2处理所获得的最高产量为10 087.5 kg/hm2,较45.0万、82.5万株/hm2基本苗处理增产9.6%、0.4%。  相似文献   
12.
以水稻品种盐丰47为材料,采用小区对比试验方法,探讨了氮素穗肥不同施入时期对滨海盐碱地水稻生育、产量以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倒4叶施入促花肥(N:37.67 kg/hm2)、倒2叶施入保花肥(N:16.15 kg/hm2)可提高水稻茎蘖成穗率、单位面积收获穗数及颖花量,提高水稻齐穗期群体高效叶面积指数、剑叶叶绿素含量以及剑叶净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改善群体质量,促进干物质产量、齐穗后干物质积累量占籽粒产量百分比的增加。获得单产9.32 t/hm2,氮肥利用率达到37.4%。  相似文献   
13.
以优质水稻品种盐丰47为供试材料进行田间试验,采用小区对比方法,研究了硅钙肥(基施)和冲动海藻液硅(喷施)两种不同硅肥施入量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两种硅肥都能使水稻分蘖数增加、提高成穗率、增强抗倒伏及抗病能力,改善稻米品质。在喷施处理中C5处理产量最高为10 893 kg/hm~2,基施处理中C1处理产量最高为10 176 kg/hm~2,分别较对照增产14.3%、4.8%。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中草药对大菱鲆源哈维氏弧菌的体外抑菌效果,采用琼脂扩散法和二倍稀释法测定了哈维氏弧菌菌株对18种中草药的敏感性。结果显示:五倍子、石榴皮、大黄、乌梅和苏木的抑菌作用最强,最小抑菌浓度(MIC)12.5 mg/m L;黄连、马齿苋、鱼腥草、穿心莲、公丁香和桉树叶的抑菌作用次之,MIC为12.5~25mg/m L;沙棘、黄柏、辣蓼、甘草和薄荷抑菌效果较好,最小抑菌浓度(MIC)为100~500 mg/m L;而陈皮、石菖蒲的抑菌作用不明显,MIC均大于500 mg/m L。结果表明,18种中草药中五倍子、石榴皮、大黄、乌梅和苏木对大菱鲆源哈维氏弧菌有较好的抑菌效果,可为防治大菱鲆哈维氏弧菌病中草药制剂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以滨海稻区代表性水稻品种盐丰47为材料,比较研究了不同氮肥运筹方式对钵苗机插水稻茎蘖动态、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光合速率、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仅施用速效肥料的前提下,氮素中基肥、一次蘖肥、二次蘖肥、一次穗肥、二次穗肥比例为40∶12∶18∶16∶14时,盐丰47的收获穗数、叶面积指数、高效叶面积率、有效叶面积率、干物质积累量、收获指数、光合速率较高,从而获得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16.
利用美国分析化学家协会(Association of Official Analytical Chemists, AOAC)所推荐的小鼠生物法(mouse bioassay, MBA), 测定了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ATHK藻株)毒素粗提液的麻痹性贝毒(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ing, PSP)毒性;采用浸浴方式, 研究了该藻株对中国对虾的急性毒性; 采用HE染色方法, 分别对有毒藻浸浴处理和毒素粗提液注射处理后96 h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的鳃和肝胰腺石蜡切片进行观察。结果表明, 该藻株麻痹性贝毒毒性为3.9×10–5 MU/cell (相当于7.3 pg STX Equal/cell), 在同种藻株中属低毒藻株; 96 h急性毒性实验中, 塔玛亚历山大藻对中国对虾的半致死浓度(LC50)1.0×104 cells/mL, 安全浓度(SC)1.0×103 cells/mL; 石蜡切片观察发现, 塔玛亚历山大藻与毒素粗提液分别引起了鳃和肝胰腺组织出现细胞肿胀、空泡化等病理变化。以上研究结果提示, 塔玛亚历山大藻对中国对虾有急性致死作用。为了保证中国对虾的健康养殖, 养殖水体中的塔玛亚历山大藻浓度至少应该控制在1.0×103 cells/mL以下; 鳃的病变直接导致对虾窒息死亡可能是塔玛亚历山大藻暴露后对虾急性致死作用的最重要原因;塔玛亚历山大藻所产的PSP毒素可引起虾体代谢和解毒的主要器官—肝胰腺的病变  相似文献   
17.
通过小区对比试验,探讨了种子不同处理对水稻干尖线虫病危害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20%稻乐丰乳油1 000倍液+10%浸种灵5 000倍液浸种消毒防病效果最好,干尖线虫病穴发病率仅为0~3.4%;其次是80%敌敌畏乳油1 000倍液+10%浸种灵5 000倍液浸种消毒,病穴发病率为0~13.2%;去掉种子颖壳用纸隔离后播种,对干尖线虫病的防治效果位居第三,病害穴发病率0~21.4%。水稻遭受干尖线虫病危害,由于单位面积收获穗数、颖花量、结实率、千粒重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进而造成了水稻的大幅度减产。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盐丰47不同插秧密度对比试验.研究了水稻不同插秧密度对其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秧苗在壮秧超稀植栽培30cm×15cm条件下。每穴基本苗3株为理想的插秧密度.水稻产量高。值得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在稻茬基础上种植春小麦,然后进行品种比较、播期、施肥试验。结果表明:辽99鉴162具有较好的增产效果,单产可达到389,9kg/667m^2;在盘锦稻区春小麦适宜的播种期为3月10日前后;春小麦栽培中,氮肥的施入以孕穗肥增产效果最明显,其次是基肥,拔节肥增产效果略低。  相似文献   
20.
林权制度改革后,集体林的林权结构、经营方式、经营规模等发生了巨大变化,森林的经营主体由村集体变为农民个体.突出抓好林业产业基地,组建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是顺应林改后集体林业发展方向和满足农民生产需求的有效途径.林西县创新发展理念,把抓好林业产业基地作为发展林业经济的一个重点,加强林业专业合作社建设,积极探索合作社+基地+示范户的林业产业发展新模式,在推动林业产业发展上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