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5篇
农学   9篇
  5篇
综合类   57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8篇
园艺   21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西瓜枯萎病防治药剂筛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室内毒力测定、盆栽试验、大田小区试验等3种方式,对22种农药进行西瓜枯萎病防治筛选,结果发现25%咪鲜胺乳油、70%恶霉灵可湿性粉剂、50%多•霉威可湿性粉剂和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的防治效果在74%以上,是防治西瓜枯萎病较好的药剂,可在生产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82.
探究不同杀菌剂对衰弱病杨梅营养生长和果实品质的改良作用,对同一果园内发生衰弱病的‘东魁’杨梅在11月用不同类型杀菌剂灌根处理,测定营养生长和果实品质指标。结果表明,相比于清水(CK),不同杀菌剂对衰弱病‘东魁’杨梅的营养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梢长、叶长、净光合速率、果实纵径、单果重、色差、可滴定酸上,其中45%咪鲜胺对叶长、叶宽增长显著,分别提升9.42%和12.56%;56%噁霜锰锌、50%多菌灵、40%百菌清、50%福美双对梢长提高显著,分别提升81.38%、75.32%、75.27%和55.77%;72%霜脲锰锌显著提高新梢粗度15.0%;70%甲基硫菌灵、50%福美双显著提升可溶性固形物50.88%和25.66%;72%霜霉威、50%福美双显著提升单果重25.59%和18.60%;72%霜脲锰锌显著提高果实亮度15.76%;50%福美双、40%烯酰吗啉显著提升总糖含量28.34%和15.81%。生产上建议施用40%百菌清和45%咪鲜胺,这2种杀菌剂有助于衰弱病杨梅树的营养生长和果实品质提升。  相似文献   
83.
对发生凋萎病的杨梅树有病状、无病状当年抽生新枝的叶片、枝干(包括韧皮部和木质部)以及2~3年生老龄叶片、枝干(包括韧皮部和木质部)、根(包括韧皮部和木质部)与健康杨梅的相对应部位的氮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和比较,并测定发病和健康植株根围土壤的速效氮.结果表明,杨梅感染凋萎病后严重影响总氮在植物体内的分配及植物从土壤吸收氮的总量.杨梅发病植株有病状和无病状的新梢叶片和新枝、老枝和根韧皮部氮含量与健康植株相似,无明显差异.发病杨梅植株有病状和无病状的新枝木质部、根木质部的氮元素含量明显低于健康植株.发病植株的2~3年生老龄叶片、老龄枝木质部的氮含量明显高于健康植株.发病植株根围土壤的速效氮含量明显低于健康植株.  相似文献   
84.
杨梅优株果实品质的主成分分析及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杨梅果实品质综合评价模型,进行杨梅优株的准确评价,为杨梅育种奠定理论基础。【方法】以7个杨梅优株和14个主栽品种为试验材料,以单果质量、蔗糖、果糖、柠檬酸、苹果酸、黄酮、多酚和维生素C等23个性状为主要果实品质评价性状,通过对23个性状数据的无量纲化,进行了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建立了果实品质的综合评价模型。【结果】聚类分析将21个不同的杨梅材料聚为4个群体,且每个材料之间均存在明显差异。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了6个主成分,积累方差贡献率达88.368%;第1主成分为主要营养成分因子,方差贡献率达30.663%;第2主成分为果实质量因子,方差贡献率为20.130%;第3主成分为果实口感因子,方差贡献率为16.469%;第4主成分为糖分因子,第5主成分为酸类因子,第6主成分各性状的载荷值不突出。建立了不同杨梅材料果实品质的综合评价模型:F综=0.307F1+0.201F2+0.165F3+0.087F4+0.065F5+0.059F6,排名前7的材料有:‘晚稻杨梅’、2008LD、2008X4、‘东魁’、‘荸荠种’、ZX856和‘丁岙梅’,其中2008LD、2008X4和ZX856果实品质优良,可进一步确定为目标优株。【结论】主成分分析和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为实现杨梅优株的筛选和育种材料的确定提供确切依据。  相似文献   
85.
部分糖类及化感物质对白术白绢病菌与根腐病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部分糖类、氨基酸、酚类、有机酸类、白术汁和白术粉对白术白绢病菌及根腐病菌生长与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蔗糖、葡萄糖、麦芽糖、鼠李糖和甘露糖对白绢病菌和根腐病菌菌丝的生长都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乳糖、D-果糖、木糖对菌丝的生长有抑制作用。L-组氨酸、L-异亮氨酸、酪氨酸、精氨酸、丝氨酸、脯氨酸和硝酸钾能明显促进白绢病菌和根腐病菌的菌落生长,而天门冬氨酸和半胱氨酸对2种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咖啡酸乙酯和香兰素对白绢病菌和根腐病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儿茶素和咖啡酸对白绢病菌却有促进生长的作用,但是多数化感物质对2种菌的生长影响较小。几种浓度的白术汁和白术粉培养基对白绢病菌和根腐病菌的生长有促进作用,其效果与10%和5%的马铃薯培养基相近。不同的碳源、氮源和化感物质对白术白绢病菌和根腐病菌生长的影响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86.
浙江省草莓炭疽病菌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分离自浙江各地的草莓炭疽病菌进行形态特征、培养性状等生物学特性研究并测定ITS序列,结果表明:浙江各地引起草莓炭疽病的优势菌株为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该病原菌最适在PDA和PSA培养基上生长,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5~30℃,培养基的最适pH值为6.0~7.0,但孢子在pH值6.0时萌发率最高。以蔗糖和果糖为碳源,硝酸钾为氮源时生长速率最快。  相似文献   
87.
杨梅生长指标与果实品质间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成熟期不同品种杨梅(早鲜早色和东魁)的营养生长指标与果实外观、品质性状间的相互关系,在成熟采收期,分别对杨梅7个营养生长指标、10个果实外观性状和13个果实品质性状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杨梅30个性状指标的变异系数范围为2.546%~31.021%,其中维生素C(Vc)含量、果实硬度(HN)和春梢长度(BL)的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31.021%、22.092%和15.245%。糖酸比(AS)与果实色度值L*b*C,叶片长度(LL)、宽度(LW)、厚度(LT)显著负相关,说明通过杨梅果实颜色可以预测AS,且在AS的形成过程中杨梅LL、LW和LT发挥了重要作用;叶绿素(Chl)相对含量、HN与杨梅果实多个外观品质、营养品质指标间呈显著正相关,表明在生产上可以通过提高Chl相对含量改善果实品质;杨梅BL与果实外观品质、营养品质等13个性状均为显著性负相关,证明杨梅结果枝以中短果枝为宜。本研究结果为利用营养生长指标进行优良品质性状的选择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8.
早鲜杨梅果实发育和品质形成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杨梅优株早鲜是否具有育种潜力及其果实发育和品质的形成规律,本研究以早鲜和早色杨梅为研究对象,测定果实不同发育时期的单果质量、纵横径、色差、糖类物质、酸类物质、Vc、总酚和黄酮类物质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早鲜的单果质量从转白期迅速增大,其增长速度明显高于早色,是果实早熟的表现。两者的果实生长发育、色差参数和果实品质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但有所不同。随着果实的生长发育,糖类物质的含量呈上升趋势,可滴定酸和柠檬酸含量先升后降,苹果酸含量先下降后上升,草酸、Vc、总酚和黄酮类物质则呈下降趋势,且发现转白期是各种成分变化的关键时期。研究证实,早鲜是一个成熟期早,可溶性糖、Vc和总酚含量高,同时可滴定酸含量低的杨梅优株。  相似文献   
89.
杨梅成熟期遭遇梅雨季节,常造成丰产不丰收,为改善果实品质,提高经济效益,采用避雨伞栽培杨梅。结果表明:伞内平均温度为28.39℃,伞外平均温度为30.25℃,避雨伞栽培平均温度比伞外低1.86℃。伞内的平均相对湿度为79.91%,伞外的平均相对湿度为77.49%,避雨伞栽培平均相对湿度比伞外高2.42个百分点。伞内处理的杨梅叶片长、宽、厚和叶绿素含量显著比对照低10.10%、17.49%、15.79%和29.79%,夏梢长显著比对照低8.31%。避雨伞栽培果实品质有所改善,b*值、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显著比对照高19.22%、15.18%和5.75%;可滴定酸含量和落果率显著比对照低8.86%和30.19%。采摘期比对照多1~2天,商品果率比对照提高了5.14%,经济效益提升明显,可适度推广避雨伞栽培杨梅。  相似文献   
90.
杨梅成熟期遭遇梅雨季节,常常造成丰产不丰收,为了改善果实品质,提高经济效益,本试验采用避雨伞栽培杨梅。结果表明:伞内平均温度为28.39℃,伞外平均温度为30.25℃,避雨伞栽培平均温度比伞外低1.86℃。伞内的平均相对湿度为79.91%,伞外的平均相对湿度为77.49%,避雨伞栽培平均相对湿度比伞外高2.42百分点。伞内处理的杨梅叶片长、宽、厚和叶绿素含量显著比对照低10.10%、17.49%、15.79%和29.79%,夏梢长显著比对照低8.31%。避雨伞栽培果实品质有所改善,b*值、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显著比对照高19.22%、15.18%和5.75%;酸含量和落果率显著比对照低8.86%和30.19%。采摘期比对照多1-2天,商品果率比对照提高了5.14%,经济效益提升明显,可适度推广避雨伞栽培杨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