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1篇
农学   20篇
综合类   4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1.
甘蓝型油菜雄性不育系性状关联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估甘蓝型油菜雄性不育系性状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半双列杂交方法,利用10个甘蓝型油菜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系为材料配制了45个杂交组合。45的杂交组合和10个亲本材料于2007-2008年在贵阳种植并用于评估。[结果]植株高度、株有效角果数、初花期和成熟期与产量成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44,0.583,0.281和0.341;每角粒数与种子大小(千粒重)成显著负相关(-0.533)。株有效角数、每角粒数、千粒重和植株高度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5562、0.4074、0.4813和0.4017。[结论]株有效角数、每角粒数、千粒重和植株高度与种子产量成正相关,并对产量有较高的直接贡献。其它性状包括株分枝数、初花期、成熟期和含油量对产量的贡献较低。  相似文献   
22.
杂交油菜黔油系列新品种高产栽培技术示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黔油14号”、“黔油16号”、“黔油17号”、黔油18号”等黔油系列品种是贵州省农科院油料所育成高产优质油菜新品种,为探索出优质双低杂交油菜栽培控制技术。确保新品种在大面积生产上平衡增产,在多年试验研究基础上,2003年在遵义和黔西分别进行高产示范。  相似文献   
23.
为选育高产及高含油的优质杂交油菜品种,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油料研究所以甘蓝型油菜核不育两型系黔5005A与自育自交优良双低恢复系12-4451为亲本,成功配制优质高含油甘蓝型杂交油菜品种黔油32号。黔油32号在2014—2015年西南区(长江上游)联合品种比较试验中平均产量184.32kg/667m~2,居第2位,较对照(南油12)增产13.2%;在2015—2016年全国(长江上游区)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180.27kg/667m~2,较对照(蓉油18)增产6.4%;其杂种F2籽粒种子芥酸含量0.1%、含油量44.39%、硫苷含量27.86μmol/g·饼。该组合于2019年6月通过国家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名为黔油32号。适宜长江上游的贵州、四川、重庆、陕西勉县及云南玉龙和寻甸等地区秋季种植。  相似文献   
24.
通过对优质丰产杂交油菜新品种黔油14号母本移栽密度及可育株拔除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处理A1B1(母本移栽密度7 500株/667m2、可育株采用挤浆识别拔除)制种产量最高(77.42 kg/667m2),处理A2B3(母本移栽密度5 625株/667m2、可育株采用看花识别拔除)制种产量最低(55.74 kg/667m2),极差为21.68 kg/667m2。可育株识别拔除技术间制种产量差异极明显,以挤浆识别拔除的处理(B1)平均产量最高(75.83 kg/667m2),分别较看花识别拔除处理(B3)和花蕾形态识别拔除处理(B2)增产33.95%和12.49%,均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25.
杂交油菜黔油22号在遵义县的高产栽培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杂交油菜品种黔油22号在遵义县的大面积生产应用提供技术支撑,采用4因子5水平通用旋转回归组合设计,对黔油22号高产栽培优化方案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各因素与产量的回归数学模型,获得黔油22号在贵州省遵义县产量达到180 kg/667m2以上的优化栽培方案:纯N(x1)=18.83~21.54 kg/667m2、P2O5(x2)=7.02~8.98 kg/667m2、K2O(x3)=26.33~29.21 kg/667m2、移栽密度(x4)=10 745~11 477株/667m2。  相似文献   
26.
李德珍  黄泽素  代文东  唐容 《种子》2012,31(2):124-126
为探索黔油30号种子生产技术,采用父、母本不同种植方式和行比,研究父、母本种植方式和不同母本行对制种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黔油30号种子生产中,靠近父本行的母本植株结实性好,父本按行种植时,行比以1∶6较为适宜,在光照较好,通风条件较好的地方制种,可以适当提高行比;父本插栽于母本行中的方式比父本按行种植方式增加了单位面积上母本植株数量,使母本植株更靠近父本植株,从而提高了制种产量.  相似文献   
27.
高稳系数法分析杂交油菜新品种黔油14号的丰产稳产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高稳系数(HSC)分析法,对贵州省1998-2000年油菜区域试验参试品种进行了丰产稳产性分析。结果表明,HSC值与平均产量(X)呈极显著相关,与变异系数(C.V)值呈显著相关;在1998-2000年两轮交替的13个油菜品种中,黔油14号的HSC值分别为:73.06%,115.87%,均居首位。甘蓝型“三高两低”杂交优质油菜新品种黔油14号具有很好的丰产稳产性。  相似文献   
28.
运用灰色关联度综合分析甘蓝型杂交油菜新组合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关联度方法,对2002~2003年度的甘蓝型杂交油菜新组合的主要性状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组合黔油5A×2345的综合性状最好(r=0.856),其次是组合黔黄303A×2362(r=0.848),3186A×2478组合的综合性状最差(r=0.618);(2)与产量关系密切程度的顺序为千粒重>一次有效分枝数>单株有效角果数>角果长度>每角粒数>株高>主花序长度;(3)油菜籽含油量与千粒重的灰色关联度为0.665;(4)4个甘蓝型油菜新核不育系的利用潜力序为黔油5A>24A、黔黄303A>3186A;10个甘蓝型油菜品系利用潜力序为2345、2358、2362>2319>2405>2410、2478>2482>2466、2467.  相似文献   
29.
杂交油菜新品种黔油14号高产栽培优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采用二次通用旋转回归组合设计方案,研究黔油14号产量与栽培密度、施肥量(N、P、K)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各因素与产量指标间的数学模型,进而确立了黔油14号(黔杂96007)高产栽培合理密度和施肥量的优化方案是:密度10.84-12.4万株/hm^2;纯N施用量117.9-177.85kg/hm^2(即尿素256.32-386.64kg/hm^2);P2O5施用量152.16-171.84kg/hm^2(即过磷酸钙951-1074kg/hm^2);K2O施用量234.63-305.37kg/hm^2(即氯化钾391.05-508.95kg/hm^2)。其中N:P2O5:K2O的最佳比例为1:1:1.7。各因素对产量的影响依次是密度>磷肥>钾肥>氮肥。  相似文献   
30.
为选育抗磺酰脲类除草剂的甘蓝型油菜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polima 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pol CMS)恢复系,以pol CMS恢复系2255C为母本与抗磺酰脲类除草剂油菜M342杂交,使用苯磺隆筛选F_2单株及F_(2∶3)株系,结合F_2除草剂抗性单株与pol CMS不育系的测交鉴定,成功筛选到聚合了纯合的除草剂抗性基因和pol CMS恢复基因的株系,经多代自交定向选育出抗磺酰脲类除草剂的pol CMS恢复系18Z82,用18Z82配制的11个组合中有2个组合产量显著高于油研50、有1个组合产量与油研50基本持平,表明18Z82可以用来配制高产抗草剂pol CMS"三系"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