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10篇 |
免费 | 21篇 |
国内免费 | 61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107篇 |
农学 | 79篇 |
基础科学 | 62篇 |
67篇 | |
综合类 | 454篇 |
农作物 | 67篇 |
水产渔业 | 25篇 |
畜牧兽医 | 322篇 |
园艺 | 70篇 |
植物保护 | 3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篇 |
2023年 | 48篇 |
2022年 | 51篇 |
2021年 | 57篇 |
2020年 | 39篇 |
2019年 | 49篇 |
2018年 | 59篇 |
2017年 | 33篇 |
2016年 | 41篇 |
2015年 | 39篇 |
2014年 | 80篇 |
2013年 | 46篇 |
2012年 | 79篇 |
2011年 | 64篇 |
2010年 | 57篇 |
2009年 | 57篇 |
2008年 | 44篇 |
2007年 | 44篇 |
2006年 | 43篇 |
2005年 | 40篇 |
2004年 | 28篇 |
2003年 | 30篇 |
2002年 | 14篇 |
2001年 | 17篇 |
2000年 | 20篇 |
1999年 | 15篇 |
1998年 | 18篇 |
1997年 | 19篇 |
1996年 | 25篇 |
1995年 | 12篇 |
1994年 | 18篇 |
1993年 | 11篇 |
1992年 | 10篇 |
1991年 | 15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13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1981年 | 7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2篇 |
1966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196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玉米大斑病菌和小斑病菌交配型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由大斑突脐蠕孢(Exserohilum turcicum)和玉蜀黍平脐蠕孢(Bipolaris maydis)引起的玉米大斑病和小斑病是玉米生产上重要的叶部真菌病害,本研究旨在建立玉米大斑病菌和小斑病菌交配型多重PCR检测方法,为玉米大斑病菌和小斑病菌的交配型田间分布和有性生殖研究提供技术方法。【方法】根据GenBank中已登录的玉米大斑病菌(登录号MAT1-1:GU997138和MAT1-2:GU997137)和小斑病菌(登录号MAT1-1:X68399和MAT1-2:X68398)交配型基因序列,利用Primer Premier 5.0软件设计2种病原菌交配型多重PCR检测特异性引物,采用单因素法对引物的退火温度以及扩增程序中延伸时间和循环数等重要参数进行优化,建立玉米大斑病菌和小斑病菌交配型多重PCR检测方法,并对2种病原菌的交配型多重PCR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进行检验。同时,对田间采集的129株玉米大斑病菌和194株玉米小斑病菌单孢菌株的交配型进行多重PCR检测,以明确建立的交配型多重PCR检测方法的适用性。【结果】建立的多重PCR方法和设计的交配型特异引物StMAT01... 相似文献
52.
【目的】为探究氮素穗肥不同促花肥和保花肥比例对水稻光合生产和产量的影响,并为水稻氮素穗肥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株型和产量均存在较大差异的2个杂交中稻品种(德香4103和宜香3724)为材料,在常规施氮量(180 kg/hm2)下,研究了占总氮40%的穗肥不同促花肥和保花肥运筹比例(1∶3,2∶2,3∶1,4∶0)对水稻叶片生长、形态、光合生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2个水稻品种均在低促花肥、高保花肥时(1∶3)表现出叶片直立、受光形态好,净光合速率高和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大的特点,并最终获得较高产量;而在高促花肥、低保花肥下,2个水稻品种的剑叶、倒2叶叶面积和叶角增大,披垂度增加,群体质量变差,结实率和粒重下降,产量降低。德香4103因其颖花量较大,上3叶叶面积和总叶面积相对适宜,粒叶比高,且在不同穗肥运筹下叶面积和叶角变幅较小,因而受光姿态和群体质量更优,干物质积累量更大,产量更高。【结论】水稻氮素穗肥运筹应塑造良好叶片形态和群体质量,并增加花后物质积累量才能有助于产量提高;并对水稻株叶型选育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3.
54.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optimum design on airflow distribution chamber of air-impingement jet dryer
为了改善气体射流冲击干燥机气流分配室流场结构,提高喷管速度分布均匀性,以气体运动微分方程和RNG k-ε湍流模型为基础,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Fluent对气流分配室内气流流场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得到了热气流在气流分配室内的流动特征,并对原模型结构进行改进,提出了3类优化方法,同时将最优模型的预测值与试验数据进行了比较。计算结果表明,气流分配室原始结构的速度矢量在气流腔室内部形成2个左右对称的反向涡流区,对应喷管出口速度分布沿高度方向呈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设计工况下速度偏差比和速度不均匀系数分别达到24.6%和18.1%;减小分配室下端宽度这一常见思路并不能改善气流分配室的速度分布均匀性,而扰流模型则被证明是可行的; 平板扰流模型的效果优于半圆柱扰流模型,其最佳结构参数为平板间距为160 mm且第一块平板较喷管轴线高14 mm,速度偏差比降为7.7%,而速度不均匀系数仅为4.7%,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数据最大偏差不超过8%。该文的研究思路对类似于干燥机气流分配室结构的均匀性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5.
本试验旨在通过克隆东北虎γ-干扰素(IFN-γ)基因,研究其分子特征并预测蛋白生物学功能,为后续研究干扰素抗病毒活性做前期准备。通过RT-PCR从ConA诱导过的东北虎血淋巴细胞中扩增东北虎IFN-γ基因并测序,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东北虎IFN-γ编码区由504个核苷酸组成,共编码167个氨基酸,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19.59 ku,等电点为9.03,所编码的蛋白为碱性亲水性蛋白,其中前23个氨基酸可能为信号肽,IFN-γ编码蛋白保守结构域为IFN-γ超家族,且存在跨膜结构,其中1-6位氨基酸为胞内区域,7-28位氨基酸为跨膜区域,29-167位氨基酸为胞外区域;IFN-γ编码蛋白二级结构主要以α-螺旋(58.08%)和无规则卷曲(33.53%)为主,存在5个潜在的B细胞抗原表位,3个潜在的N-糖基化位点;分子进化分析显示,东北虎IFN-γ与GenBank上发表的东北虎、非洲狮、金钱豹、美洲狮、猎豹、家猫、加拿大猞猁、野猪等的核苷酸相似性为80.4%~99.8%,氨基酸相似性为70.5%~100%,东北虎IFN-γ与非洲狮、金钱豹亲缘关系最近,美洲狮、猎豹、家猫、猞猁次之,野猪最远。通过合成改造后的东北虎IFN-γ基因,构建能表达IFN-γ蛋白的重组质粒pPIC9K-IFN-γ,将其导入高效表达系统-毕赤酵母中进行诱导表达,经SDS-PAGE分析,表达蛋白的分子量约17.8 ku,与预期大小相符,表明东北虎IFN-γ成功表达。 相似文献
56.
草原环境是生态环境中的基础,它是决定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主体方面,其生长与环境决定着土地的生态质量,因此在国家进行监理时要做到严格的重视,切实落实监理的实际作用,从多方面入手解决目前草原环境的问题。因此需要有关部门按照相关的法律条文进行严格的实施,解决草原环境的不利因素,强化草原生态系统,为上层生态系统提供强有力的生态平台。 相似文献
57.
为提高红托竹荪干燥品质并获得最佳干燥工艺,采用真空红外干燥(vacuum infrared drying,VID)、气流冲击干燥(air impingement drying,AID)、控湿干燥(moisture control drying,MCD)等不同干燥方式对红托竹荪进行对比研究,以热风干燥(hot air drying,HAD)作为对照组,研究不同干燥方式及温度对红托竹荪干燥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干燥方式对竹荪宏观品质产生了显著影响,其中MCD可获得最小的色差?E和收缩率,AID则能够保证较高的复水比;干燥速率方面,MCD在前期能够获得较高的干燥速率,但后期干燥速率会放缓,而AID在整个干燥过程都具有较高的干燥速率,干燥时间较短;在成分保留上,MCD可以保留较高含量的多糖、三萜和黄酮,而采用VID可以有效保护多酚。单位能耗随干燥温度的升高明显降低,不同方式下VID的干燥能耗值整体偏大,MCD的单位能耗最低(18.82 kW·h/kg)。通过主成分分析法,上述干燥方式对红托竹荪综合评分后得到的结果排序为:MCD>AID>VID>HAD,MCD干燥方式中采... 相似文献
58.
沥青混凝土心墙抗水力劈裂是高心墙堆石坝的关键技术问题,其可靠度计算在国内尚属空白,本文提出了非线性有限元与响应面法、JC法相结合的可靠度分析方法,构建了沥青混凝土心墙抗水力劈裂的功能函数,以目前亚洲最高的沥青混凝土心墙堆石坝——冶勒为例,根据非线性有限元对各随机变量波动的计算结果,并应用 JC 法计算了其结构可靠度指标。结果表明,沥青混凝土心墙β值为 5~7,总体水平满足规范要求,β低值区主要分布在沥青混凝土心墙中下部,其成果与传统方法计算出的安全系数以及沥青混凝土心墙温度监测分析结果一致,心墙无破坏。该方法计算效率高,实用性强,成果合理、可信,具有借鉴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0.
排日代·阿布都热依木 《中兽医学杂志》2023,(7):58-60
羊子宫内膜炎是一种常见且危害非常严重的生殖系统疾病,可导致母羊空怀、死胎或流产,严重影响养羊业的经济效益。为了更好地掌握和田地区某羊场湖羊子宫内膜炎的发病率,对和田地区某羊场7 065只湖羊进行子宫内膜炎发病率调查并进行治疗。结果表明:该羊场湖羊子宫内膜炎发病率为0.31%,其中A、B区分别为0.34%、0.28%,不同羊舍之间发病率有差异,治愈率分别为91.67%、100.00%。该调查数据有助于农业相关部门更好地了解湖羊子宫内膜炎发病率,指导羊养殖户有效防治湖羊子宫内膜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