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7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15篇
  8篇
综合类   42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1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国内对夏布品牌产品开发的视觉设计文化层面有客观讨论,对夏布产品技术提升有一定试验探索,但是市场上缺乏产品内涵与营销理念一致的产品品牌.针对以上问题,运用系统研究法,通过横向五个定位产品内涵建设与纵向6Ps营销理念整体运作基础上确立一体化布局,即五位二维一体的思路.采用该思路塑造有生命活力的夏布旅游商品品...  相似文献   
62.
国内最先进、最具展示效果的高安屯循环产业园充换电站,是代表首都形象的示范性充电站,位于朝阳区高安屯循环经济产业园,它可以为2吨、8吨和16吨环卫车及乘用车提供充换电服务,具备每天为400辆车充换电、每小时配送24组电池的服务能力。同时,还集合了光伏发电、电池储能、雨水收集等先进环保理念于一体。  相似文献   
63.
亚热带加积型红土很好地记录了中国南方第四纪以来风化特征及其变化趋势,但相应风化强度下古土壤成壤细节仍尚待进一步揭示。本文以庐山东麓海会剖面(L-HH)为研究对象,借助土壤微形态研究方法分析不同风化强度下古土壤成壤特征,并结合粒度、色度、磁化率、地球化学等指标,进一步探讨加积型红土成土环境及网纹机制。结果表明:(1)加积型红土土壤基质以黏土、胶体为主,并具有一定铁质侵染。沿剖面自下而上,胶体含量由70%减少至50%,黏土胶体与碎屑配比由8:2逐渐变化为6.5:3.5,成壤强度呈减弱趋势。(2)土壤孔隙和形成物类型沿剖面的变化差异较好地记录了土壤水分及其干湿变化。网纹红土层以线状大孔道为主,连通性好,铁质迁移活跃,铁锰质胶膜沿孔道分布且多层叠置,部分铁质胶膜有脱色现象,指示水分充足,干湿变化频繁。网纹黄棕色土层大孔道减少,孔洞、囊状孔隙增加,有一定连结性,铁锰胶膜多沿孔隙壁淀积,铁锰质结核也尤为丰富,指示水分减少,干湿变化仍然频繁。黄棕色土层,孔道极少,以面状裂隙、囊状及不规则状孔隙、孔洞为主,连结性差,淀积胶膜多为扩散-团聚型,水分少,铁游离程度降低。(3)土壤孔隙及其发育程度与网纹化程度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裂隙产生、加宽、连通是网纹化的物理学基础。(4)剖面土壤微形态特征与粒度、色度、磁化率等环境指标间有良好对应关系,是解读红土形成环境、季风演化和网纹化机制的重要土壤学指标。  相似文献   
64.
关于图书馆“还书免责”遭遇尴尬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图书馆开展"还书免责"活动遭遇尴尬的现象,指出图书馆在读者借阅管理上存在较多疏漏,呼吁社会建立健全相应的图书馆法律法规,呼唤读者诚信的回归.  相似文献   
65.
分根区交替灌溉和氮形态影响土壤硝态氮的迁移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模拟土柱利用15N标记于土层10~20 cm、40~50 cm的方法,并设置不同形态氮肥供应(铵态氮、硝态氮)、灌溉方式(常规灌溉CI、分根区交替灌溉APRI),研究APRI下土壤中不同层次硝态氮的去向以及不同形态氮肥的影响。结果发现,APRI节水34.31%而不显著影响产量(P0.05)。随着15N标记层次下降,番茄植株对15N吸收利用率以及番茄收获后15N在1 m土层内的残留量显著下降,损失率显著增加。CI对10~20 cm土层的15N淋洗作用强于40~50 cm土层,APRI对10~20 cm的15N淋洗作用相对CI减弱,而促进了40~50 cm土层中61.3%的15N向上层土壤迁移。APRI下15N的损失率显著降低,利用率没有大幅度下降。相对于铵态氮肥料,硝态氮供应由于促进了植株生长及对15N的吸收,造成番茄收获后1m土层内15N累积量减少,而损失率与相应铵态氮供应的处理没有显著差异。因此分根区交替灌溉能够减少土壤中硝态氮的淋洗,并能够促进下层土壤硝态氮向上迁移,减少损失,增加植物吸收利用的机会;不同形态氮肥通过影响植物生长而影响土壤中硝态氮的去向。  相似文献   
66.
蔬菜是人们生活中必备的重要农产品,因其丰富的食用价值而深受群众青睐,市场需求巨大.满足日益增长的绿色优质蔬菜需求对产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由于蔬菜病虫害发生重、用药频繁,加之多以小农户分散种植为主,禁限用农药检出和常规农药残留超标时有发生,严重制约其绿色生产.为促进对蔬菜农药登记现状的了解,探索农药安全使用方法,梳理我国蔬菜上登记的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杀线虫剂和杀螨剂种类及其使用情况,解析蔬菜农药残留种类、季节性差异和残留规律,并分析农药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再结合江苏省蔬菜生产现状,对蔬菜农药管理与安全使用提出开发新型高效友好农药、加强农药系统管理、建立农药推荐使用清单以及指导菜农合理规范用药等建议,以期为江苏省乃至全国绿色优质蔬菜基地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7.
试验将3周龄肉鸡分为3组,A组饲喂基础饲料,B组饲料是在基础饲料中按比例添加每千克6×107的芽孢,C组饲料是在基础饲料中按比例每千克添加6×107的芽孢和0.12 %液体蛋氨酸,结果表明,乳酸菌芽孢可降低料肉比,促进肉鸡肠道内乳酸菌生长,与液体蛋氨酸共同添加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68.
针对菜地耕层土壤硝态氮残留量较高和当季肥料氮利用率低的问题, 该研究通过田间注射外源标记氮(15N)微区试验,在土体15 cm(N15)和30 cm(N30)设置标记点,同时设置不施氮肥(N0)、传统施氮量(N1)、传统施氮量的70%(N2)和传统施氮量的40%(N3)4个施氮处理,研究土壤耕层残留硝态氮对菠菜产量及当季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土体15和30 cm标记处理下传统施氮量70%和40%处理,与传统施氮处理的菠菜产量相比较均未达到显著差异(p>0.05),但菠菜对标记氮的利用率随施氮量降低而提高,N3N15处理残留氮利用率为22.7%,分别是N1N15、N2N15处理的2.1倍、1.3倍;N3N30处理残留氮利用率为27.5%,分别是N1N30、N2N30处理的3.8和2.2倍。无论是有标记处理还是无标记处理,肥料氮利用率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15 cm标记处理中,N3处理当季氮肥利用率为45%,是N1处理的3.5倍,N2处理的3.4倍;30 cm标记处理中,N3处理当季氮肥利用率为43.8%,是N1处理的4.2倍,N2处理的3.7倍。说明氮肥施用量降低到传统施氮量的40%,不会明显降低菠菜产量,土壤中残留氮素却得到了充分的利用,明显提高当季氮肥利用率,为蔬菜生产中合理降低氮肥施用,减少无机氮素残留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9.
以连作草莓大田为试验对象,设置玉米套作棚与对照棚2个处理,分别于玉米苗期、成熟期和秸秆腐熟期调查两棚土壤养分含量及微生物区系状况。结果表明:玉米套作及秸秆还田处理后的连作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19.64%,碱解氮含量提高11.68%,有效铁含量提高56.49%~78.74%,有效钙含量提高7.16%,过剩的有效镁含量降低9.20%~17.65%;套作棚的土壤细菌数量和细菌/真菌值均比对照棚提升了22.24%和20.62%,土壤微生物结构由\"真菌型\"向\"细菌型\"转变;玉米套作及秸秆还田处理后的放线菌数量是对照的2.64倍,增强了抵御病虫害侵染的能力。因此,玉米套作及秸秆还田处理可以有效改善草莓连作土壤的养分状况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缓解连作土壤碱化和次生盐渍化。  相似文献   
70.
<正>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了重要位置,是我国的基础性产业,所发挥出的作用正在不断增加。然而农业在发展过程中,容易受到内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加大了种子管理工作的难度,如何实现种子市场规范合理化的目标,已经成为基层种子管理的重点工作内容。一、基层种子管理的重要意义种子是农业发展的基础,确保种子的质量,对于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近些年国家对三农问题尤为重视,促使基层种子管理工作受到了政府和人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