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7篇
畜牧兽医   3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以初羽化、未交尾的柞蚕雄蛾为原料,采用低温负压浓缩技术生产柞蚕雄蛾浓缩液,通过改进粗制柞蚕雄蛾浓缩液离心去杂质、去脂肪工艺流程中的离心时间、离心速度、离心温度等条件因素,改善柞蚕雄蛾浓缩液产品的感官性状。试验结果表明,粗制柞蚕雄蛾浓缩液在-5℃低温下,以4 500~5 000 r/min离心15 min,可在保证营养与活性成分含量的基础上,去除杂质和部分脂肪。采用改进后的工艺生产的柞蚕雄蛾浓缩液清澈透明,不浑浊,感观品质好,脂肪质量分数由原来的0.30%降低到0.09%,可延长产品的保质期。该项生产工艺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2009 1 0016120.X),生产的柞蚕雄蛾浓缩液可直接加工成产品服用或用于勾兑蚕蛾酒及饮料等。  相似文献   
32.
氟啶虫胺腈是近年开发的砜亚胺类内吸性杀虫剂,采用食下毒叶法、喷施法等测定氟啶虫胺腈对家蚕的触杀毒性、胃毒性及桑叶残留毒性。以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WDG)稀释成的31.3~5 000 mg/L药液对2龄起蚕的触杀毒性极显著高于对3龄起蚕的触杀毒性(P0.01),但即使是高浓度(5 000 mg/L)药液对4龄起蚕也没有触杀毒性。以50%氟啶虫胺腈WDG稀释的不同浓度药液给2~4龄起蚕连续添毒4 h,对3个龄期幼虫36 h的半致死浓度(LC_(50))与致死中量(LD_(50))分别为57.95μg/m L、140.45μg/m L、198.22μg/m L和0.055μg/头、0.197μg/头、0.784μg/头。分别于喷施质量浓度为66.7、33.3、25.0 mg/L的氟啶虫胺腈药液后的第1、3、5、7、9、11天,采摘桑叶全龄饲喂不同批次收蚁的家蚕,各浓度药液处理区桑叶饲养幼虫的发育经过未受影响,上蔟结茧的全茧量、茧层率亦无显著差异,说明在蚕区农田及桑园施用上述浓度氟啶虫胺腈药液后1 d即可采桑叶养蚕。综上认为,50%氟啶虫胺腈WDG对家蚕有较低的胃毒性,但其在桑叶中的残毒期较短,可在蚕区农田和桑园的害虫防治中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33.
分析了山东省蚕桑产业的现状、优势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山东省蚕桑产业健康、稳步、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措施,即建立新的蚕桑技术体系,改进蚕桑生产经营模式,实现多元化桑蚕品种选育,建立蚕桑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体系,做好蚕桑资源综合高效利用研究等.  相似文献   
34.
采用常规杂交育种方法,育成了高产、优质、强健性春用家蚕新品种“鲁17×92”。多次试验鉴定和品种区试结果表明,该品种孵化、眠起、上蔟齐一;体质强健好养,茧型大且匀整,产量高;丝质优良,净度可达95分;综合性状优良,万头蚕产茧量、茧层量、产丝量分别比对照高6.17%、8.14%和4.32%。  相似文献   
35.
家蚕人工饲料专用消毒剂消毒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外培养基抑菌试验表明:人工饲料专用消毒剂对灵菌、白僵菌、绿僵菌和曲霉菌的最低杀灭质量浓度为0.5%;生物试验表明:含量为1.0%的消毒剂对家蚕的生长发育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36.
对来源于不同主产区的主推家蚕品种菁松×皓月、871×872进行实验室鉴定试验,通过蚕期饲养、茧期调查、丝质鉴定,初步了解其经济性状、茧丝质成绩及种源地域的差异,试验结果为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在品种推广应用、改良和换代等方面提供可借鉴的依据。  相似文献   
37.
用紫外光谱分析和纸上色层分析法,对荧光茧色性连锁家蚕品种“荧光”的荧光色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茧层的荧光色素来源于中部丝腺,中部丝腺的荧光色素来源于血液,丝腺对荧光色素没有选择吸收功能;5龄4 d后雌雄蚕血液荧光色出现差异,丝腺则在5 d后产生差异;雌雄茧的荧光色主要由4种荧光色素构成,色素种类无差异,造成雌雄荧光茧色差异的原因是各种色素的含量不同;5龄4 d后,随日龄的增加,雄蚕血液的黄色荧光随之加深,而雌蚕中肠的黄色荧光不断加深。雌性中肠对黄荧光色素的透过性低下,可能是造成雌雄荧光色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8.
家蚕荧光茧色判性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9.
荧光茧色判性蚕品种雌雄幼虫荧光色素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家蚕茧在一定波长的紫外线照射下,可呈现多种荧光茧色,且因品种而异。采用紫外线下荧光选茧,定向培育等育种手段,已育成依据蚕茧的荧光色可判断性别的家蚕品种[1]。但目前尚不清楚该类品种荧光色素的代谢机理。本试验通过对该类品种5龄雌雄幼虫逐日血液荧光色检查、绢丝腺移植以及三眠化早熟处理等,研究荧光茧色判性家蚕品种雌雄幼虫荧光色素的差异。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材料供试蚕品种为山东省蚕业研究所育成的具有荧光茧色判性特点的家蚕品种荧光。其蚕茧在一定波长紫外线照射下,雄茧呈黄荧光色,雌茧呈淡兰荧光色。紫外分析仪为浙江产P…  相似文献   
40.
用3650A紫外线进行荧光选茧,定向交配,运用原种自系分离及杂交育种等方法育成荧光茧色判性蚕品种荧光、春玉,其蚕茧在紫外线下,雌茧和雄茧分别呈现白色和黄色荧光,准确率达100%和95%;对荧光茧色判性蚕品种荧光×春玉,进行了5省联合鉴定,主要经济性状优良,达到实用化蚕品种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