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17篇
  免费   100篇
  国内免费   134篇
林业   490篇
农学   292篇
基础科学   380篇
  180篇
综合类   2552篇
农作物   243篇
水产渔业   76篇
畜牧兽医   1430篇
园艺   339篇
植物保护   169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59篇
  2022年   193篇
  2021年   167篇
  2020年   148篇
  2019年   171篇
  2018年   222篇
  2017年   127篇
  2016年   220篇
  2015年   193篇
  2014年   361篇
  2013年   306篇
  2012年   337篇
  2011年   339篇
  2010年   378篇
  2009年   372篇
  2008年   280篇
  2007年   289篇
  2006年   238篇
  2005年   228篇
  2004年   168篇
  2003年   175篇
  2002年   132篇
  2001年   133篇
  2000年   125篇
  1999年   93篇
  1998年   66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5篇
  1976年   7篇
  1964年   4篇
  1962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漏水田漏水漏肥,草荒偏重。单产较低。效益差,近几年,高升镇技术干部不断总结漏水田的经验教训,制定出漏水田水稻高产田栽培配套技术,并提出漏水田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42.
为适应高等农业教育改革和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针对云南农业大学涉农专业的基本特点,结合土壤肥料学云南省省级精品课程的建设和云南省土壤与肥料方面的基本情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根本目的,在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该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收到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43.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新安S种子休眠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海南收获的新安S种子为材料,对其休眠特性、休眠机理和解除休眠的方法进行了研究,从稃壳、α-淀粉酶活性、温度3个方面探讨休眠的机理,并采取了多种物理和化学方法解除休眠。结果表明,新安S种子具有深度休眠特性,休眠期为47~62 d;休眠种子的α-淀粉酶活性低于解除休眠后的种子;稃壳是影响新安S种子休眠的重要因素。高温干燥(45℃烘4 d)和剥壳处理以及适宜浓度的强氯精、H2O2、稀硝酸和GA3溶液浸种均能有效解除新安S种子的休眠。  相似文献   
144.
工业设计在我国是刚刚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高校的教学模式正处在改革和探索时期。在工业设计教育中,存在艺术类与工科类两种不同的培养模式,它们的教学都有自己的侧重点,两者的区别也较大。而农业院校工科的工业设计专业更有自己的特点。通过对设计素描的教学目的以及农业院校工科工业设计学生特点的分析,对素描教学中的思维方式、教学内容、穿插联系等方面进行革新和探索,目的在于提高设计素描在教学中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45.
该研究对基于注意力机制的长短期记忆(Attention-Based Long Short Term Memory,AT-LSTM)模型对蒸散量(Evapotranspiration,ET)模拟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验证,以提高环境数据缺失情况下的蒸散量模拟精度。基于盐池县2012-2017年的每30 min环境数据,利用不同环境因子组合构建基于注意力机制的LSTM模型,并将其与极限学习机(Extreme Learning Machine,ELM)模型、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模型、长短期记忆(Long Short Term Memory,LSTM)模型在日尺度、月尺度和季节尺度上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其他3种模型相比,当输入环境因子变化时,AT-LSTM模型模拟精度变化很小,模拟效果均较好。当输入空气温度、净辐射、相对湿度、土壤温度、土壤含水率所有环境因子时,基于AT-LSTM模型的模拟效果最好,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为0.013 mm/30 min,平均绝对误差(Mean Absolute Error,MAE)为0.006 mm/30 min,相关系数(Correlation Coefficient,R)值为0.905。且无论是从小时尺度、日尺度和月尺度来看,AT-LSTM模型的模拟效果均优于其他3种模型。在环境因子缺失的情况下,净辐射对盐池县ET的模拟贡献程度最大,仅输入净辐射时,AT-LSTM模型模拟得到的RMSE和MAE分别为0.014、0.007 mm/30 min,R为0.892,模型模拟精度较高,AT-LSTM模型模拟精度高,模型稳定性强,对蒸散量模拟预测具有一定的适用性,仅输入净辐射的AT-LSTM模型可以作为环境数据缺失条件下的蒸散量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46.
为了提高三系不育系荃9311A的稻瘟病抗性,以含广谱稻瘟病抗性基因Pigm的水稻品种9311为供体,保持系荃9311B为受体和轮回亲本,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筛选抗性基因、剔除恢复基因和遗传背景筛选,在稻瘟病病区进行抗性鉴定,人工接种鉴定以及田间农艺性状考查,于BC2F2代获得有Pigm基因并剔除了恢复基因的改良株系,其后再与荃9311A杂交和连续回交,育成了农艺性状与荃9311A无显著差异而稻瘟病抗性明显增强的三系不育系K9311A及其保持系K9311B。  相似文献   
147.
麦草与地膜覆盖对玉米田间生态环境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麦草与地膜覆盖栽培措施对玉米田间生态环境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麦草与地膜二元覆盖可降低作物冠层温度1~2℃,显著减少玉米田间土壤水分蒸发,对土壤具有一定的保温作用,并能明显提高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48.
为探明不同水氮耦合模式下黑土区水稻产量形成和氮素吸收利用的规律,设置常规淹灌(F)、浅湿灌溉(W)和控制灌溉(C)3种灌溉模式,0、85、110、135kg/hm2(N0、N1、N2、N3)4个施氮量水平,共12个处理,研究不同水氮耦合模式对水稻干物质、产量、氮素吸收转运、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常规淹灌和浅湿灌溉模式下,水稻地上部各器官干物质累积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大,而控制灌溉模式随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水稻地上部不同器官氮素累积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大,相同施氮水平,控制灌溉模式的叶、茎鞘和穗氮素累积量较常规淹灌提高了27.80%~43.42%、18.32%~24.97%、13.85%~24.25%,较浅湿灌溉提高了0.96%~13.18%、10.73%~12.86%、10.53%~12.61%;3种灌溉模式下,水稻地上部干物质、氮素累积速率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大,且控制灌溉模式高于浅湿灌溉和常规淹灌模式,干物质、氮素累积始盛期随施氮量增加而提前;水稻植株平均氮素累积速率达到峰值时间比平均干物质累积速率达到峰值时间提前11.39d;相较于常规淹灌和浅湿灌溉模式,控制灌溉模式更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其中CN2处理产量最大,为10272.57kg/hm2;控制灌溉模式显著提升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相同灌溉模式下,叶、茎鞘氮素转运率以及穗部氮素转运贡献率随施氮量增加而减小。水稻产量与灌溉水分利用效率、水分生产效率、氮肥农学利用效率、百千克籽粒吸氮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氮素籽粒生产效率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适宜水氮耦合模式可提高水稻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综合考虑CN2处理为最佳水氮耦合模式。  相似文献   
149.
喷油器针阀偶件是柴油机三大精密偶件之一,它是柴油机重要部件也是易损件,避免其早期磨损对柴油机使用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喷油器针阀偶件的磨损特征、检验方法、使用方法的介绍,提高人们对喷油器的了解。  相似文献   
150.
为揭示水炭运筹下水稻根系对氮素的吸收利用情况,采用田间小区试验与15N示踪微区结合的方法,试验设置两种灌水模式(浅湿干灌溉、常规淹灌)和4个秸秆生物炭施用水平(0、2.5、12.5、25t/hm2),以常规淹灌作为对照,研究浅湿干灌溉模式施加秸秆生物炭对水稻根系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的影响,以及根系对肥料和土壤氮素的吸收利用情况。结果表明:施加秸秆生物炭改变了水稻根系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适量的秸秆生物炭提高了根系的主根长、根体积、根鲜质量、根系活跃吸收面积、根系伤流强度和根系活力,优化了根冠比,有利于根系对氮素的吸收;浅湿干灌溉模式水稻根系对肥料-15N和土壤氮素的吸收量与根系伤流强度和根系活力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活跃吸收面积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根冠比呈显著负相关(P<0.05);浅湿干灌溉模式根系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的变化促进了水稻根系对肥料-15N和土壤氮素的吸收,提高了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其中,浅湿干灌溉模式施加12.5t/hm2秸秆生物炭处理的水稻经济产量、氮肥吸收利用率(NUE)、氮肥农学利用率(NAE)、氮肥偏生产力(NPFP)较不施加秸秆生物炭处理分别提高了13.05%、30.54%、11.67%和13.05%。本研究可为秸秆生物炭在寒地黑土区稻田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