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5篇
综合类   15篇
农作物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优质高蛋白玉米品种红单3号(99-4)是红河州农科所针对云南的生产、气候、生态实际,用人工多代选优汰劣育成的兴黄单892二环系5964-1-3作母本,地方黄团颗一环系966-1-2作父本杂交育成。经省、州多年的试验、示范、推广,表现出较强的抗性(高抗穗粒腐病,矮花叶病,大、小斑病,青枯病;  相似文献   
12.
云南省国营种子公司改革改制完成后,新的种业形成。但公司小而且多、乱、杂,不具备科研育种的条件,无稳定的种子生产基地和良好的加工机械设施、场地,更缺乏专业技术人才。因此,生产出的种子经管理部门抽检多家出现质量问题,不达国标标准。针对云南实际,笔者认为,首先从科研育种单位源头做起,且按国家"四级"生产标准程序进行科研育种。品种审定后,着力品牌打造,实践"科研+企业+管理+农户"的种子开发新模式,这样对做强科研、做大企业、提升管理、农民效益最大化才有保障。  相似文献   
13.
杂交玉米新组合"红单3号"(99-4)是红河州农科所人工多代选择育成自交系,2005年通过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滇审玉米200514号";2007年农业部授予知识产权保护,公告编号为“CN003893E”。  相似文献   
14.
玉米是近几年来红河州最大的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9.7万hm2左右,由于多变复杂的气候和地理位置,国内外育成的大宗玉米杂交种进入后很难适应.为此,"七五"期间红河州确定了玉米育种目标,即充分利用当地种质分离选系与国内外种质系互导选育出强优势杂交种,成功解决了红河州乃至云南省南部地州对路品种推广难题.介绍了红河州当前玉米生产的状况,回顾了红河州玉米育种的历程,结合现阶段红河州州情,找出玉米科研育种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以期使红河州玉米科研育种有一个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红单5号是红河州农业科学研究所利用云南南部主推杂交种兴黄单892作基础材料,与引进热带亚热带种质、二环选系、多代选优汰劣纯合性状稳定的自交系杂交,双亲互补结合,于1999年育成红单5号杂交种,其组合为“5964—1—3~SW92D343—30—2”。经过4年的州级生测、区试、生产试验.以及6年的大面积示范,2008年3月初通过云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特审.  相似文献   
16.
杂交玉米新品种红单6号(红Q-2)是红河州农业科学研究所针对云南的生产、气候、生态实际,经过10多年的艰苦努力,人工多代选优汰劣育成地方种质一环系966-1-2与外引进的热带、亚热带强抗性CML172自交系杂交育成。经省、州历年的试验示范,表现出较强的抗性(有效解决云南穗粒腐病、灰斑病等多种病害),品质好,中稳产,适应性广。2006年通过省品种审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滇审玉米200601号)。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测试中心检测:容重757g/L,粗蛋白11.68%,粗脂肪4.16%,粗淀粉68.00%,赖氨酸0.3%。该品种标准化大田制种适宜密植,每亩可达5800~6000株,最高制种田块亩产可达534kg,大面积制种平均单产都在300~400kg之间,配合标准化高产栽培技术,是一个开发前景较大的优良品种。本文介绍了该品种标准化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加快玉米新品种推广步伐,筛选出综合抗性好、产量水平高,适应性强的新品种。2009年,红河州农业科学研究所特设置坝区和山区玉米新组合生产力测定试验点3处(山区2处、坝区1处),分别设在蒙自县老寨乡农科站基地、弥勒县西三乡蚂蚁村和新哨镇。测试组合100个,全部由红河州农科所选育提供,对照为高产杂交玉米品种海禾2号。  相似文献   
18.
<正>自"十五"以来,红河州农科所杂交玉米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从数量上来看,审定通过的自主育成品种已达7个,报审待发证书2个,申请新品种知识产权保护品种2个;从质量上来看,玉米品种已经实现了从高产向高产优质、高抗广适、高效安全转变;从应用面积上来看,自主育成的杂交玉米新品种红单系列累计应用面积已突破15万hm2,真正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农业生产发  相似文献   
19.
采用3414试验回归设计效应方案,完全处理试验结果表明:氮、磷、钾合理施用能使玉米经济性状表现良好,对产量、经济效益的提高有明显影响。在氮、磷、钾合理施用时产量达594.7 kg/亩,分别比磷钾、氮钾、氮磷、对照增产85.3%、12.8%、16.1%、102.9%。中等肥力红壤上栽培的玉米亩产在539.67 kg/亩时,最佳施肥量:N∶P2O5∶K2O=17.78∶5.79∶5.44。  相似文献   
20.
以5个外引热带、亚热带玉米自交系和5个云南地方玉米自交系为材料,按Griffing双列杂交方法IV组配成45个组合,在云南省3种不同生态条件下进行鉴定,研究了8个性状的配合力及其遗传参数。结果表明:自交系CML172、M4-11、966、M4-6、屏建155的一般配合力(GCA)较高,自交系TF97R-231、CML295-10的综合性状较差;组合M4-6×CML172、966×CML172等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有一定的增产潜力。对株高等4个性状宜早代选择,对穗粗等3个性状宜进行晚代选择。用云南省的地方种质与外来种质组配,易获得较强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