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0篇
  1篇
综合类   58篇
畜牧兽医   30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本研究从都尔伯特半荒漠草原牧区牧民家庭采集62份样品中分离到2株双歧杆菌,对其进行了种的鉴定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1株为两歧双歧杆菌,1株为短歧双歧杆菌,且有凝乳现象。  相似文献   
32.
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某养鸡场急性死亡雏鸡中分离到113株细菌,经生化和血清学试验确诊为汤卜逊沙门氏菌(Salmonalla thompson)。对该菌进行了药敏试验,致病性试验和透射电镜观察,该菌为C_1群沙门氏菌,抗原结构式为6,7:k:1,5。  相似文献   
33.
乌尼 《内蒙古畜牧科学》1997,18(2):22-25,33
本文介绍牛海绵状脑病,又称“疯牛病”,该病1985年在英国本土出现散发病例以来,已确诊的病例达16.5万头以上,并在英属地区和其它国家也发现此病流行,人也可患此病,初步认为其病原属于非寻常病毒。我国农业部已宣布严禁从有此病的国家进口牛,牛肉及其产品等。  相似文献   
34.
饥饿综合症     
饥饿综合症是指由于种种原因,机体进行正常物质代谢所必须的食物摄入量不足而引起的一系列症候群。 一、病因 引起家禽饥饿综合症的原因很多,常见于下列情况:(1)雏禽在出壳后24小时内可不采食,靠存留在腹中残余的蛋黄来维持机体的能量需要。如果种禽营养不良,种蛋质量差,则雏禽体内蛋黄的营养分不足,使其处于半饥饿状态。雏禽出壳后24小时左右应开始采食饲料,如果开食过晚,也可造成雏禽的饥饿。(2)雏禽从相对湿度为70%的孵化器中孵出后,若育雏室空气过于干燥,则雏禽体内水分随呼吸  相似文献   
35.
本项研究于2000年5月至2001年5月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地区,不同草原景观带牛、羊体表和草地采集草原血蜱1800只。用直接荧光接体法和暗视野显微镜检查蜱带菌情况,带菌率分别为7.5%(6/80)和2%(2/100)。用间接荧光法进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证实,调查点的牛和野鼠均存在莱姆病螺旋体感染,其感染率分别为10%和20%,都高于当地人群平均感染率(7.09%)。上述研究证实内蒙古锡林郭勒地区人畜及野生动物均有莱姆病螺旋体感染。  相似文献   
36.
37.
38.
本实验从内蒙古河套地区家庭中采集12个酸粥的酸浆样品,进行乳酸菌的分离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从样品中分离到10株乳酸菌,8株属于乳杆菌属,2株属于肠球菌属,其中以乳杆菌的细菌分布最广。本项实验分离到的乳酸菌属中温菌,且产酸、产香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9.
在内蒙古自治区五个盟市十个养鸡埸中从发病、死亡鸡中分离出8株鸡新城疫病毒,並定名为HH_1、WH、HH_2、HH_3~-、HH_4、DS、JN和HH_5。对此8株NDV分离物电镜下的形态、毒力、蚀斑特性、血凝素的热稳定性、对部分动物红细胞的凝集能力、凝集解脱特征及对福尔马林的敏感性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的测定;并用新城疫单克隆抗体对NDV分离物进行了初步的抗原性分析。于此同时,并与攻毒株(F_(48)E_8、NM株)和疫苗株(Ⅰ系、Ⅱ系和LaSota株)作了比较研究。分离的8株NDV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MDT为42.0~60.2小时;ICPI为1.61~1.98;INPI为1.02~2.43,全部属于速发型NDV。8株NDV均能在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上产生蚀斑。本试验发现了两株对热相当稳定的毒株。各NDV分离株内部以及与现行ND疫苗株和NDV参考株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抗原性差异。  相似文献   
40.
本项研究对内蒙古呼和浩特和包地区5个养鸡场进行了鸡源葡萄球菌的分离鉴定,并对其主要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从5个养鸡场分离到48侏葡萄球菌,经鉴定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us)23株、表皮葡萄球菌(S.epidermidis)4株、腐生葡萄球菌(S.saprophyticus)3株、中间葡萄球菌(S.intemedius)3株、禽葡萄球(S.galinarum)3株、人型葡萄球(S.hominis)2株、科恩氏葡萄球菌亚种2(S.hohnisubsp.2)2株、猪葡萄球菌产色亚种(S.hyicussubsp.chromogenes)2株、松鼠葡萄球菌(S.sciuri)2株、另有4株未能确定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