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80篇 |
免费 | 13篇 |
国内免费 | 15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38篇 |
农学 | 40篇 |
基础科学 | 17篇 |
12篇 | |
综合类 | 210篇 |
农作物 | 79篇 |
水产渔业 | 20篇 |
畜牧兽医 | 49篇 |
园艺 | 34篇 |
植物保护 | 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14篇 |
2022年 | 14篇 |
2021年 | 18篇 |
2020年 | 11篇 |
2019年 | 14篇 |
2018年 | 7篇 |
2017年 | 8篇 |
2016年 | 10篇 |
2015年 | 6篇 |
2014年 | 13篇 |
2013年 | 26篇 |
2012年 | 23篇 |
2011年 | 23篇 |
2010年 | 25篇 |
2009年 | 36篇 |
2008年 | 29篇 |
2007年 | 26篇 |
2006年 | 15篇 |
2005年 | 14篇 |
2004年 | 8篇 |
2003年 | 8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19篇 |
2000年 | 10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17篇 |
1997年 | 12篇 |
1996年 | 17篇 |
1995年 | 13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13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5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01.
为了优化高寒黑土区马铃薯种植管理措施,以刘平1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试验设计,分析不同微生物菌剂对马铃薯产量、农艺性状以及疮痂病防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4号微生物菌剂(T4)产量性状方面表现最好,产量最高,为4 014 kg·(666.7 m2)-1,是CK的1.13倍。且4号微生物菌剂(T4)商品薯率最高,为88%,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3号微生物菌剂(T3)除外],4号微生物菌剂(T4)的平均单株结薯个数高于其余处理;3号微生物菌剂(T3)在马铃薯疮痂病的防治效果上最好,显著高于其余处理,防治效果达到65%,是CK的1.76倍;农艺性状方面,2号微生物菌剂(T2)株高与3号微生物菌剂(T3)茎粗均显著高于CK,分别是CK的1.31倍和1.64倍。综合来看4号微生物菌剂(T4)与3号微生物菌剂(T3)更适用于高寒黑土区马铃薯的高产栽培种植。 相似文献
502.
为保障燕红桃的规模化、产业化生产,丹东市鸭绿江沿江下游经过近30年的栽培实践,形成了一套符合本地特点的管理技术模式。通过护坡、改造地形、治沟等措施,很好地保持了山地桃园的水土;使用深翻、免深耕土壤调理剂以及清耕法、覆草法来改造土壤;对基肥的使用,追肥的时间,以及用量进行了研究,施肥量要根据树龄、树势、土壤特点,进行适当调整;并对灌水与排水等问题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03.
504.
为了明确4株虫生真菌在小菜蛾防治中的应用潜力,采用生物测定法测定其室内毒力,并通过多相分类法研究其分类地位。结果表明:菌株GZU-BCECWC113对小菜蛾的毒力最强,在1.6×108孢子/mL浓度下对小菜蛾的校正死亡率最高,达到89.47%;半致死时间LT50值最小,为3.33天;感染8天时的LC50值最小,为0.45×105孢子/mL。根据形态特征、培养性状及ITS序列分析结果明确4株菌的分类地位,即GZU-BCECWC113为环链拟青霉Paecilomyces catenianulatus,GZU-BCECWQ16为玫烟色拟青霉P.fumosorosenus,GZU-BCECW122为蝉拟青霉P.cicadae,GZU-BCEC-WKKS2为细脚拟青霉P.tenuipes。 相似文献
505.
506.
四川省新育成中籼迟熟杂交稻经济性状及产量分析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2006~2009年通过四川省审定的26个中籼迟熟三系杂交稻组合的经济性状和产量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经济性状和产量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26个组合的有效穗为15.21万/667m2、穗着粒为165.59粒、结实率为78.29%、千粒重为28.76g、稻谷产量为530.83 kg/667m2、增产率为5.24%。在26个组合中仅有一个组合的增产率达到超高产增产指标。在各项指标中有效穗与穗着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穗着粒与千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结实率与增产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因此,在四川生态条件下,要进一步突破水稻产量水平,在保持一定的田间容穗量的基础上,应该主攻穗粒数和粒重,特别是在现有其它经济性状不变的条件下,提高结实率对提升育成品种的产量水平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507.
水稻抗稻瘟病基因Pi9(t)抗谱广、抗性强.以携带抗稻瘟病基因Pi9 (t)的小粒野生稻Oryza minuta为抗源,以优良杂交稻恢复系‘泸恢602’为轮回受体亲本,通过杂交及选择与受体亲本相似单株连续回交,直至BC3F1,令其自交.在分离群体中利用与Pi9(t)紧密连锁的标记PB8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并结合株型、粒型、播抽期等农艺性状与‘泸恢602’相似株的选择,在BC3F4代,获得15份Pi9(t)基因纯合且农艺性状与‘泸恢602’相似的单株.用120对SSR引物进行背景选择,决选出6个单株,作为改良的‘泸恢602’.以四川近年来具有代表性的32个菌株对这6份材料进行抗性鉴定,其抗性频率75.00%~87.50%,表明抗性基因已成功导入‘泸恢602’中并表达. 相似文献
508.
自贵州扎佐地区同一生境中采集近缘植物篦子三尖杉与南方红豆杉的枝叶,从中分离获得内生真菌58株。采用形态学和ITS-5.8S rDNA分子系统发育分析,确认所获内生真菌分别属于8目、9科、9属。经薄层层析(TLC)初筛与高效液相色谱(HPLC)进一步分析发现,从南方红豆杉中分离到的菌株ZZ-HJ-13可产与紫杉烷类化合物10-去乙酰基巴卡亭Ⅲ特征相似的物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