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244篇 |
免费 | 144篇 |
国内免费 | 325篇 |
专业分类
林业 | 559篇 |
农学 | 430篇 |
基础科学 | 397篇 |
360篇 | |
综合类 | 2764篇 |
农作物 | 461篇 |
水产渔业 | 285篇 |
畜牧兽医 | 1747篇 |
园艺 | 539篇 |
植物保护 | 17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1篇 |
2023年 | 167篇 |
2022年 | 188篇 |
2021年 | 221篇 |
2020年 | 190篇 |
2019年 | 219篇 |
2018年 | 247篇 |
2017年 | 151篇 |
2016年 | 183篇 |
2015年 | 188篇 |
2014年 | 291篇 |
2013年 | 304篇 |
2012年 | 289篇 |
2011年 | 334篇 |
2010年 | 337篇 |
2009年 | 346篇 |
2008年 | 361篇 |
2007年 | 286篇 |
2006年 | 389篇 |
2005年 | 279篇 |
2004年 | 249篇 |
2003年 | 217篇 |
2002年 | 156篇 |
2001年 | 218篇 |
2000年 | 235篇 |
1999年 | 190篇 |
1998年 | 111篇 |
1997年 | 132篇 |
1996年 | 110篇 |
1995年 | 112篇 |
1994年 | 133篇 |
1993年 | 115篇 |
1992年 | 98篇 |
1991年 | 98篇 |
1990年 | 106篇 |
1989年 | 89篇 |
1988年 | 43篇 |
1987年 | 26篇 |
1986年 | 30篇 |
1985年 | 42篇 |
1984年 | 32篇 |
1983年 | 28篇 |
1982年 | 19篇 |
1981年 | 16篇 |
1980年 | 19篇 |
1965年 | 7篇 |
1964年 | 10篇 |
1962年 | 5篇 |
1958年 | 5篇 |
1957年 | 1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7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992.
炭疽病胁迫下的茶树叶片高光谱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以茶树不同炭疽病受害程度的叶片及健康叶片为材料, 室内测定其光谱反射率。结果表明, 炭疽病危害后, 茶树叶片的光谱值随发病程度的增加表现出有规律的变化, 740~1 000 nm波段的光谱反射率随病情加重呈现下降趋势; 而1 370~2 500 nm波段却表现出相反趋势。在742~974 nm和1 374~2 500 nm, 炭疽病受害程度与光谱反射率呈极显著相关。对光谱一阶微分特征分析表明, 在680~780 nm范围内处理间变幅最大, 有2个波段的一阶微分值与受害程度表现出极显著相关性, 分别为715~763 nm和776~778 nm波段。建立的炭疽病严重度诊断模型, 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其中利用植被指数(Rg - Rr)/( Rg+ Rr)建立的模型精确度最高。 相似文献
993.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甲醇+水溶液为流动相、250mm×4.6mm(id)Agilent C_(18)色谱柱和紫外检测器,在250nm波长、柱温30℃和进样体积5μL条件下,对毒氟磷和吡唑醚菌酯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毒氟磷的紫外吸收标准曲线方程为v=6 166 587.557 1x+79 698.995 7、吡唑醚菌酯的紫外吸收标准曲线方程为v=2 476 571.638 9x+26 998.154 9:毒氟磷和吡唑醚菌酯标准方程的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8和0.999 9,有效成分的平均值为20.41%和5.34%,标准偏差为0.09和0.03,变异系数为0.46%和0.55%,平均回收率为99.91%和100.21%。 相似文献
994.
995.
旱地小麦黑膜全覆盖穴播栽培的效应与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通过对黑膜、无色膜、垄作、平作、沟播等因素进行组合,探讨了旱地冬小麦地膜全覆盖穴播不同栽培模式的膜下茎和杂草发生规律、土壤温度和水分变化动态及增产增收效果。结果表明,小麦采用黑膜覆盖,自动出苗率比无色膜覆盖平均提高63.73%,膜下茎密度和鲜重分别降低74%以上和98%左右,杂草盛发期的密度和鲜重分别比无色膜覆盖降低62.03%和96.70%,比露地栽培降低70.00%和92.93%。黑膜覆盖小麦全生育期0~25 cm土壤积温比无色膜覆盖降低108.8℃,比露地降低62.9℃,但在播种至拔节阶段,比露地增加72.8℃,拔节至成熟比露地降低135.7℃。水分利用效率黑膜覆盖比无色膜覆盖提高4.48%,比露地提高45.75%。黑膜覆盖比无色膜增产3.05%,比露地增产47.81%。3种起垄方式中,垄作比平作小麦自动出苗率平均提高44.00%,沟播则降低23.80%;膜下茎密度垄作降低35.59%以上,沟播增加25.64%以上;膜下茎鲜重垄作降低30.62%以上,沟播增加12.09%以上。垄作提高土壤积温90.5℃,沟播降低23.5℃;垄作增产3.24%,沟播增产4.90%。以黑色全膜垄作穴播为最佳模式,较全膜覆土穴播自动出苗率平均提高146.93%,膜下茎密度降低98.74%以上,杂草鲜重降低99.90%以上,全生育期增加土壤积温52.0℃,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0.75%,增产8.68%,节本4 020元·hm~(-2),增加纯收益5 422元·hm~(-2)。且膜面覆土量减少75%,易于清除残膜。其中通用垄沟半微垄模式具有宽窄行距的特点,较微垄模式增产3.89%,增收11.33%,并且适宜机械化作业。 相似文献
996.
杂交制种稻粒黑粉病接种体芽殖附生阶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粒黑粉病(Neovossia horrida)是一种田土积累、种子传带、花期侵染的严重病害。其初次侵染源是病菌的冬孢子。 相似文献
997.
998.
绿僵菌防治草原蝗虫效果显著,其在草原田间的存活能力影响其持续控害效果。除了侵染昆虫,绿僵菌还具有在植物根际宿存和根内生的生活方式,但相关宿存规律和内生性的研究报道很少。本文研究了绿僵菌在内蒙古草原两种优势种植物羊草和克氏针茅根际的种群数量变化并对其在这两种草的根内宿存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在干旱的内蒙古草原,绿僵菌施用后种群数量在30 d内快速下降,但能够以低密度在羊草、克氏针茅根际土壤中至少延续宿存75 d,羊草根际环境比较利于绿僵菌生存。对菌株egfp基因标记的特异PCR检测证明了绿僵菌在羊草和克氏针茅根内宿存。试验数据为指导植保生物防治中充分利用绿僵菌的昆虫病原性和植物内生特性提供理论基础,也将成为绿僵菌物种生活方式多样性、与植物互作及共进化研究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999.
不同土体构型土壤的持水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GMS软件三维建模功能,将宁夏某葡萄基地土壤划分为4种土体构型:壤砂型、砂型、壤砂粘型和壤粘砂型结构,并对基地土壤的田间持水量、饱和导水率和容重进行了分析,研究了不同土体构型下的土壤持水性能。结果表明,土壤土体构型不同,其容重、田间持水量、土壤饱和导水率也不同。砂型结构的田间持水量和容重最小,分别为13%和1.5 g·cm~(-3),而土壤饱和导水率最大,为3.2 m·d~(-1);壤粘砂型结构田间持水量和容重最大,分别为16.5%和1.63 g·cm~(-3),而土壤饱和导水率最小,为1.02 m·d~(-1);田间持水量与土壤饱和导水率的相关系数为-0.92,呈显著负相关,与容重的相关系数为0.73,呈显著正相关。壤粘砂型土体构型上壤下粘,利于保水保肥,持水性能最好;砂型结构持水性能最差,其他土体构型持水性能一般,需要进行改良以提高土壤的持水性能。 相似文献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