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54篇
  免费   156篇
  国内免费   230篇
林业   498篇
农学   276篇
基础科学   281篇
  360篇
综合类   2354篇
农作物   306篇
水产渔业   354篇
畜牧兽医   1142篇
园艺   379篇
植物保护   190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150篇
  2022年   148篇
  2021年   123篇
  2020年   151篇
  2019年   250篇
  2018年   230篇
  2017年   121篇
  2016年   163篇
  2015年   180篇
  2014年   321篇
  2013年   224篇
  2012年   326篇
  2011年   313篇
  2010年   309篇
  2009年   282篇
  2008年   223篇
  2007年   243篇
  2006年   247篇
  2005年   191篇
  2004年   216篇
  2003年   167篇
  2002年   181篇
  2001年   141篇
  2000年   129篇
  1999年   102篇
  1998年   87篇
  1997年   88篇
  1996年   84篇
  1995年   76篇
  1994年   79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61篇
  1991年   64篇
  1990年   52篇
  1989年   54篇
  1988年   51篇
  1987年   37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32篇
  1984年   22篇
  1983年   22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19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4篇
  1965年   5篇
  1962年   3篇
  1957年   2篇
  195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评估猪血多肽对草鱼的免疫增强作用,为进一步推广猪血多肽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技术分离纯化草鱼头肾细胞、巨噬细胞和外周血白细胞,分别体外暴露在不同质量浓度的猪血多肽(0、10、20、40、80 μg/mL)中作用24 h,然后测定草鱼外周血白细胞增殖、巨噬细胞呼吸爆发活性和头肾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探讨猪血多肽对草鱼体外培养免疫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猪血多肽体外作用24 h后,有效促进了草鱼体外培养免疫细胞的免疫活性,且以80 μg/mL猪血多肽的增效作用最明显,能极显著促进外周血白细胞增殖和增强巨噬细胞氧呼吸爆发活性(P<0.01),显著提高巨噬细胞氦呼吸爆发活性和头肾细胞SOD活性(P<0.05).[结论]猪血多肽对草鱼非特异性免疫具有促进作用,且作用效果呈剂量依赖性.实际生产中,可将猪血多肽开发成一种免疫添加剂,以增强水产动物对疾病的抵抗能力,提高水产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992.
竹子隶属禾本科竹亚科,拥有生长快、成材早、用途广和可再生等优点,竹林还是我国南方森林资源重要组成部分。为合理利用竹类资源,研究不同竹种的生长速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已经存在诸多用于描述温度对外温生物发育速率影响的数学模型,而这些模型只要经过积分变换即可转换为生物个体增长模型。研究选择3个个体生长模型(BSM、von Bertalanffy模型和Logistic模型),用于描述4种竹子的高生长趋势,利用决定系数(R2)和曲率用于评判这些模型的优劣,R2越大,则表明拟合优度越好,内禀曲率和参数效果曲率相对临界曲率越小,模型参数设置则更为合理。研究表明:Logistic模型对不同竹种不同个体高生长数据的拟合结果优于BSM模型和von Bertalanffy模型,表现为决定系数大和参数效果曲率小。Logstic模型结构相对简单,也是描述动植物生长通用性最强的模型,模型的广泛适用性对描述和模拟包括竹类植物在内的生物有机体生长总体趋势和个体差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3.
正近年来,南美白对虾深受消费者青睐,其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但随着养殖时间的延长,南美白对虾受疾病的危害愈发严重,"偷死"现象频繁发生,尤其是养殖3年以上的池塘,对虾感病概率更高,致使虾农实现高产高效困难重重。究其原因,主要是南美白对虾病毒病所致,该病一旦暴发,治愈概率微乎其微。因此,掌握该病传播途径、找准诱发原因、了解病前征兆、熟悉临床症状,从而及早采取预防与减损措施,是南美白对虾养殖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994.
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水源涵养功能动态变化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源涵养功能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中重要的一项。了解区域水源涵养功能的现状和未来变化,对水源涵养保护与利用有重要意义。以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为研究范围,利用InVEST模型对研究区1994,2001,2008和2015年的水源涵养功能进行了计算评估及重要性评价,利用CA-Markov模型对研究区2030年的土地覆被类型进行了预测,并进行水源涵养功能评估。结果表明:莲都区1994,2001,2008和2015年的平均水源涵养量分别为69.98,98.40,82.36和114.01 mm,水源涵养总量分别为1.11×108,1.56×108,1.23×108和1.83×108 m3,水源涵养功能21 a间提高了62.92%。研究区南部地区和北部部分地区水源涵养功能较好,中部地区的水源涵养功能低于其他地区。影响研究区水源涵养功能最主要的两类因素是下垫面特征和气候因素,其中土壤饱和导水率为影响最大的因素,标准化系数达到了0.644。2030年模拟结果显示,莲都区水源涵养功能与2015年差异不大,平均水源涵养量和总量分别为112.90 mm和1.81×108 m3。通过水源涵养功能评价模拟,发现研究区的西北地区水源涵养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了解JAK2 rs7849191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2型糖尿病遗传易感性关系.方法 采用SNPscanTM分型技术检测广东地区汉族人群中1 092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1 092名正常对照JAK2 rs7849191位点基因型,比较两组中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结果 糖尿病患者和正常对照中JAK2 rs7849191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广东地区汉族人群中2型糖尿病患者遗传易感性可能与JAK2 rs7849191位点SNP无关.  相似文献   
996.
正在肃南县明花乡,一提起规模舍饲养羊,人们就说起了黄河湾村的汪清涛。汪清涛连续几年发展舍饲养羊,并在实践中总结出具有独到之处的羔羊快速育肥技术,成为发展舍饲养羊产业的致富带头人。近年来,在明花乡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县乡畜牧部门的指导下,汪清涛走"舍饲养殖、短期育肥、快速出栏"的牛羊育肥路子,积极发  相似文献   
997.
 定点突变技术是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研究的必要手段之一, 随着蛋白质结构生物学深入发展, 研究中要同时构建多位点、批量表达载体, 研究者基于重叠延伸PCR和双接头PCR方法, 优化建立一种高效构建多位点突变重组表达质粒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8.
磁性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在转基因大豆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热分解法和表面4-羧基苯硼酸修饰,制备了用于转基因大豆提取基因组DNA的纳米粒子。制备的纳米粒子分散性好,磁响应性高。对比磁性纳米粒子和植物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提取转基因大豆基因组DNA的提取效果,结果表明,磁性纳米粒子提取转基因大豆基因组DNA的浓度明显高于试剂盒,实时荧光PCR检测转基因大豆的Ct值低于植物基因组提取试剂盒。  相似文献   
999.
针对农作物秸秆浪费与环境污染问题,设计了基于物联网的生物质锅炉控制系统,实现秸秆充分利用,降低环境污染。采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对生物质燃烧过程进行有效控制,实现燃料投入精准化、自动化。测试结果表明,系统能够根据外界的环境自动对温度进行调控,设定好标准值和报警值之后,不再需要人工操作,系统完成自动控制过程,使温度始终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提高了生物质燃料的利用率,降低环境污染,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00.
渠井用水比例对土壤脱盐与地下水化学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研究华北典型井渠结合灌区不同用水模式对区域土壤盐分分布、根层土壤脱盐、地下水化学特征的影响,探讨华北井渠结合灌区适宜的渠井用水比例。【方法】2013—2015年在人民胜利渠灌区选择西三干渠控制范围为典型区域,监测控制范围内降水量、地表水灌溉量、地下水灌溉量、0—100 cm土层土壤含盐量、地下水矿化度,分析不同用水模式对根层土壤盐分洗脱、地下水化学特征的影响。【结果】2013—2015年一支渠、二支渠、三支渠渠井用水比例分别介于0.72—1.03、2.50—2.63、0.65—1.26之间;2013—2015年冬小麦苗期,不同用水模式下0—100 cm土层土壤盐分垂向分布均表现为上高、中低、下高,尤其是0—20 cm土层土壤盐分表聚明显;2013—2015年冬小麦苗期一支渠控制范围内0—20 cm根层土壤盐分均值大于0.32 mS·cm~(-1)面积分别占到控制范围的60.38%、25.99%、41.16%,二支渠控制范围内0—20 cm根层土壤盐分均值大于0.32 mS·cm~(-1)面积分别占到控制范围的59.61%、0.94%、8.81%,三支渠控制范围内0—20 cm根层土壤盐分均值大于0.32 m S·cm~(-1)面积分别占到控制范围的84.40%、41.87%、52.49%,表明渠井用水比例与支渠控制范围内表层土壤含盐量大于0.32mS·cm~(-1)的面积呈负相关;对比2013年同期,2014年典型区内0—20 cm土壤脱盐率介于15.61%—25.85%,2015年典型区内0—20 cm土壤脱盐率介于13.33%—23.15%;不同渠井用水比例典型区域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均表现为:地下水中阳离子由枯水期钙钠型转化为平水期的钠钙型,平水期地下水水文化学相具有强烈的碱化趋势,特别是平水期二支渠地下水溶解性总固体增幅分别为一支渠、三支渠的1.23、3.48倍,表明较大渠井用水比例地表水灌溉驱动了根层土壤脱盐,增加了地下水中可溶性盐分浓度;对比2014年平水期,2015年同期一支渠、二支渠和三支渠控制范围地下水钠吸附比分别降低了23.58%、36.82%和55.47%,且区域地下水钠吸附比均低于18分级值。【结论】综合2013—2015年0—100 cm土层土壤脱盐率、地下水化学特征变化,在华北典型井渠结合灌区采用较大的渠井用水比例可以促进耕层土壤的脱盐、抑制土壤盐分表聚,同时短期内改善地下水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