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1篇
农学   9篇
综合类   29篇
农作物   14篇
畜牧兽医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水稻广亲和广谱型恢复系SWR78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野败(WA)型、红莲(HL)型、包台(BT型)3种细胞质的同核异质粳稻广亲和不育系苏秋A与19个籼、粳恢复系测交,筛选出对以上3种细胞质不育系均具正常恢复力的广谱型恢复系6078。通过回交,将广亲和品种Lemont的广亲和基因导入6078,育成广亲和广谱型恢复系SWR78。经测交鉴定,SWR78对WA型、印水(ID)型、HL型、BT型4种细胞质的10个籼、粳不育系均具正常恢复力。  相似文献   
32.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特青及其杂交稻米的蒸煮与食味品质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特青是我国育成的一个超高产籼稻常规品种,同时也可作为两系杂交稻的重要亲本,但其直链淀粉含量较高,蒸煮与食味品质较差。采用水稻蜡质基因内的一个分子标记(称为PCR-AccⅠ)进行辅助选择育种,经回交转育向特青品种导入来自中等直链淀粉含量优质籼稻的Wx基因,选育了仍保持原有亲本主要农艺性状的3个优质品系特青TT-1、特青TT-2和特青TT-3。改良品系胚乳中Wx基因表达量较改良前明显下降,直链淀粉合成大幅减少,由改良前的28.5%成功下调至15%左右的中等偏低水平。用改良品系与培矮64S所配两系杂交组合仍能保持较高的结实率及其他优异农艺性状,而杂交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明显改善。直链淀粉含量降低后对亲本及杂种稻米中胶稠度等其他蒸煮食味品质的改善也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33.
农学专业是农业高校的主体专业之一。该文以扬州大学为例,分析了农学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的现状,阐述了农学专业发展的改革经验与存在问题,进而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有助于明晰农学专业下一步改革、发展的目标与建设任务。  相似文献   
34.
水稻DH群体的构建及其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花药培养,构建了武运粳8号×农垦57的加倍单倍体群体(DH群体),其含有130个稳定株系,对该群体农艺性状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表明,多数性状符合正态分布,属于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利用SSR引物进行双亲多态性筛选,其中60对引物具有多态,多态频率约为12.O%,利用这些多态性的SSR标记对各株系基因型进行检测,发现绝大多数SSR位点符合1:1的分离比例。武运粳8号和农垦57对DH群体的贡献率分别为0.504和0.496,这表明:该DH群体是数量性状遗传分析的理想群体。  相似文献   
35.
利用DH群体分析水稻产量与蒸煮品质的遗传相关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粳稻农垦57和武运粳8号杂交衍生的DH群体为材,分析了各株系产量和蒸煮品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DH群体中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着粒密度、单株产量与PKV、 HPV、BDV、CPV、SBV、CSV显著或极显著相关,而其他产量性状与品质指标间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利用在亲本间表现多态性的60个SSR标记分析了DH群体各株系的基因型,单标记分析和复合区间作图结果显示,第7染色体上RM234~RM505区间内存在同时控制单株产量、PKV、HPV和CPV的QTL,在第6染色体的RM454~RM162同时存在控制着粒密度、BDV、SBV的QTL。没有发现共同控制单株产量和最能反映蒸煮品质的BDV和SBV的相关QTL。总之,水稻产量和蒸煮品质性状确实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但通过优化产量构成因子的结构,选择合适的品质性状相关基因可以实现优质与高产的重组,从而培育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  相似文献   
36.
B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的基因定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典败率、圆败率、染败率、花粉育性和小穗育性为育性指标,对B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731A、恢复系C9083以及731A/C9083的F1、731A//731B/C9083的三交F1等亲本和杂种群体的育性进行调查分析,并以731A//731B/C9083的三交F1群体为材料进行RFLP和微卫星标记分析,进行基因定位。结果表明,C9083具有1个主效的显性恢复基因。选用第10染色体上的7个RFLP和微卫星标记分析两个亲本,有3个RFLP标记在两个亲本间有多态;选用其中的C16和G291分析731A//731B/C9083的三交F1中的各个单株的结果表明,这两个RFLP标记与C9083的恢复基因连锁,C16与这个恢复基因之间的交换值为19.3%,G291与这个恢复基因之间的交换值是14.0%, C9083的恢复基因与已报道的B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Rf1可能等位。  相似文献   
37.
一个水稻黄绿叶突变体ygl10的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籼稻93-11为背景的水稻突变体中发现一个黄绿叶突变体(yellow-green leaf,ygl10)。形态分析表明,与野生型93-11相比,ygl10突变体株高、穗长降低,结实率下降。叶绿素含量测定表明,ygl10突变体中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极显著降低,其中叶绿素b降幅最大,只有野生型的2%。叶绿体超微结构观察表明,突变体中类囊体和基粒片层数量明显减少。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该黄绿叶突变体由一隐性核基因控制。进一步利用分子标记将ygl10定位在水稻第10染色体约380kb的区段内。对该区段内存在的ORF进行序列分析,发现编码叶绿素a氧化酶(chlorophyll a oxygenase)基因(OsCAO1)的第9个外显子存在5个碱基缺失,从而导致提前出现终止密码子,推测CAO1即为ygl10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38.
利用Aus373/IR36//Balila和Aus373/IR36//秋光2个三交F1群体对秋稻品种Aus373的广亲和性进行了遗传分析,发现这两个群体内不同个体的小穗育性有着明显的分离,呈单峰连续分布。小穗育性的高低与稃尖色之间存在连锁关系。用Aus373/IR36//Balila群体构建第6染色体的RFLP框架图,并对亲和性基因进行了定位。在第6染色体上发现有2个来自Aus373区段对小穗育性有直接贡献,其联合效应可以解释总变异的38.4%。其中位于G200和C基因之间的可能就是Sn5,位于G122和G329之间的可能是另一个亲和性基因。  相似文献   
39.
以6个BT型日本粳稻不育系和6个BT型江苏粳稻不育系为母本,与7个中国粳稻恢复系杂交,比较分析两类不育系12个性状的配合力.结果表明: 与江苏不育系相比,日本不育系单株产量、垩白粒率的一般配合力较好,所配制的杂种多表现为早熟、穗多、结实率高、产量高、品质优等特点,但穗型一般较小、千粒重较低.亲缘关系较远可能是日本不育系与中国恢复系配组杂种优势较强的原因之一.据此,利用日本优质粳稻不育系陵风A与中国恢复系SIR218杂交,育成杂交中粳组合陵风优18.  相似文献   
40.
以籼型南京11、IR36、中灿3037和粳型Balilla、秋光为测验种,研究云南稻品种矮嘎的广亲和特性。结果表明:在矮嘎与籼粳测验种的三交F1群体中,小穗育性发生明显的分离;在3个三交群体中稃尖有色株的平均小穗育性均极显著地高于稃尖无色株,说明控制矮嘎的广亲和性基因与色素原因C存在连锁关系,推测矮嘎中也带有广亲和基因S5^n。不同来源的广亲和品种均携带有的S5^n基因,与水稻品质起源、进化、选育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