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林业   2篇
基础科学   4篇
  4篇
综合类   6篇
园艺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1.
西南岩溶区粉垄耕作和免耕方式下甘蔗地土壤优先流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西南岩溶区的典型农地甘蔗地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染色示踪技术,利用形态学解析手段,并结合土壤水分分层评价方法,对粉垄耕作和免耕方式下甘蔗地土壤优先流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外部供水条件下,粉垄耕作甘蔗地水分下渗湿润锋迹线较免耕甘蔗地平缓,呈均匀整体形式下渗,平均下渗深度是免耕甘蔗地的0.95倍,其优先流染色形态相对于免耕甘蔗地的枝状分化状态,多以零散团块状分化形式为主;在相同外部条件下,免耕甘蔗地最先发生优先流现象,优先流的发生速度是粉垄耕作甘蔗地的1.45倍,平均优先流比达88.61%,大于粉垄耕作甘蔗地(82.89%),二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沿土壤深度的增加,优先流在粉垄耕作甘蔗地土壤空间中的发展变化程度表现为"次活跃—活跃—次活跃—相对稳定—次活跃",而免耕甘蔗地表现为"次活跃—活跃—次活跃—相对稳定",免耕甘蔗地的优先流空间发展变化程度较高,主要发生在5—35cm土层范围内,相比粉垄耕作甘蔗地10—30cm土层深。粉垄耕作方式与免耕方式相比,降低了岩溶区甘蔗地土壤优先流的发生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土壤的保肥蓄水能力。  相似文献   
12.
太湖典型地区雨养麦田的径流发生时间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明确农田径流发生的时间特征对因时因地制定径流养分削减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太湖流域典型地区(苏州、无锡、溧阳、湖州)60 a历史降水时序变化和12 a正常气象年份田间径流实际发生的时间特征,分析了太湖流域雨养麦田的径流发生时间特征。结果表明,太湖地区年均降水量和小麦生长季均值降水量分别为1 164.8 mm(657.7~1 643.7 mm)和514.6 mm(207.3~742.8 mm)。除个别年份,年降水距平百分率基本在±25%左右变化(正常)。剔除偏涝年和偏旱年后的小麦生长季降水概率和日均降水量月度时序变化均表现为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12月降水概率和日均降水量均最低。从小麦生长季12 a径流发生时间统计结果来看,2月(19.05%)和3月(18.10%)径流发生次数占比较高,12月(16.19%)、4月(13.33%)和5月(15.24%)径流发生次数的占比相当。不同年份驱动径流发生的实际最小降水量为8.1~19.4 mm,径流发生概率与降水发生概率变化并不完全一致。结果表明,太湖地区雨养麦田驱动径流发生的最小降水量范围为8.1~19.4 mm,2月和3月是径流发生的高风险期,12月、4月和5月是次高风险期,径流发生概率与降水发生概率变化并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耕作方式下甘蔗地土壤热容量的变化,为改善土壤水热条件提供参考。【方法】以广西农业科学院里建研究基地的甘蔗种植地为研究对象,选定面积为20 m×10 m的试验处理,通过定位监测试验区域的降雨量以及5、20和40 cm 3个深度土层的土壤含水量,计算得到土壤热容量,分析不同耕作方式和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甘蔗地土壤热容量的动态变化过程。【结果】土壤热容量的变化与土壤含水量的变化具有一致性,说明降水是影响本地区土壤热容量的主要因素之一。耕作(T)处理的土壤蓄水上限值更高从而提高了土壤热容量,但水分不易储存;免耕(NT)处理的保水性优于耕作处理,土壤热容量更稳定。T处理中的5、20和40 cm土层的土壤热容量均高于NT处理。5 cm土层中,较高水分时段土壤热容量表现为NTT,较低和中等水分时段为TNT,40 cm土层的变化则与5 cm相反;而在20 cm土层,3种不同水分条件的土壤热容量均为TNT。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热容量对降水的响应存在滞后现象:达到峰值前,NT处理响应滞后于T处理;达到峰值后,T处理响应滞后于NT处理,滞后幅度为1 d左右。【结论】土壤热容量主要受到降水等自然因素的直接影响,但不同耕作方式等人为因素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土壤热容量。  相似文献   
14.
沙湾水电站一期围堰防渗墙地质条件复杂,覆盖层中分布有大粒径的孤块石夹粘土层透镜体,孤块石间有架空现象,下部岩分布有中等透水溶角砾岩层,极易产生严重的漏浆塌孔现象。主要介绍了防渗墙的施工方案,就施工中出现的特殊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处理办法。  相似文献   
15.
覆盖作物根系对砂姜黑土压实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轮作直根系的覆盖作物被认为是缓解土壤压实的有效手段,但不同覆盖作物对土壤压实的适应性在不同气候和土壤条件下存在较大差异.为筛选更适宜缓解砂姜黑土压实的覆盖作物品种(模式),在安徽典型砂姜黑土设置不压实(Non-compacted,NC)与压实(Compacted,C)处理,通过种植不同覆盖作物(休闲、苜蓿、油菜、萝卜+...  相似文献   
16.
严磊 《现代园艺》2012,(18):113-114
中国古典园林美学来源于道家学说,强调"师法自然",讲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当代中国的社会环境及国外成熟景观理论的引入,并不意味着中国传统园林的历史就此断裂,现代中国景观园林的风格应该延续中国传统园林的脉络。如何用现代的设计手法来隐喻传统?如何尊重历史有所新的创意?本文试图通过对九间堂别墅景观元素的分析来探讨中式现代的园林景观。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耕作条件下水稻田土壤收缩变化,为防治土壤收缩产生裂隙以及水稻安全生长提供理论依据及指导。【方法】以水稻田为研究对象,在轮作与非轮作条件下,利用van-Genuchten修改方程得到的土壤收缩曲线模型对不同土壤含水量条件下的水稻田原状土壤进行土壤线性伸展系数变化和土壤收缩曲线拟合的研究。【结果】土壤收缩特征曲线拟合值和原状土壤样品实测值拟合度高(R~20.97);在轮作条件下,土壤黏粒含量大于非轮作,而土壤孔隙度却与之相反;轮作与非轮作条件下,土壤线性伸展系数都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0~8 cm土层和18~26 cm土层土壤收缩曲线呈现"S"型,在40~46 cm土层非轮作区土壤收缩曲线呈现线性关系;不同含水量条件下,土壤收缩能力不同,土壤含水量越大土壤收缩越明显,两者呈正相关关系。【结论】相较于非轮作条件下,轮作可以有效的改善土壤理化性质,调节土壤结构,增强土壤收缩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