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48篇
农学   3篇
  1篇
综合类   94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71.
云杉球果小卷蛾性外激素的诱捕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2~1993年在牡丹江柴河林业局红皮云杉母树林和大兴安岭红皮云杉天然林对为害云杉球果的云杉球果小卷蛾Cydiastrobilella进行了性外激素诱捕试验。该性外激素于1991年实验合成,共有8种成份组合不同的诱芯,诱捕结果表明第6号诱芯[(100μgZ8-12OH+100μgE8-12OH+100μgZ8E10-12OH)×60]效果最好。同时也用该性外激素对为害兴安落叶松球果的东北小卷蛾C.illutanadahuricolana进行了诱捕尝试。  相似文献   
72.
昆虫对植物挥发性信息化合物的影响与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昆虫能影响、利用植物的挥发性信息化合物。昆虫通过取食时产生的口腔的分泌物改变植物挥发性信息化合物的释放,这种改变不同于由机械损伤诱导的改变,这两种情况下释放的挥发性信息化合物具有不同的生态学意义。昆虫对植物挥发性信息化合物的诱导释放具有系统性和群体性,并能利用寄主植物特有的挥发性信息化合物寻找适宜的行为场所,利用植物在不同诱因下挥发性信息化合物的改变避免昆虫种内、种间的生存竞争。研究昆虫对植物挥发性信息化合物的影响与利用,可以帮助人类寻找害虫的自然控制因子,探索环境友好型害虫防治途径。  相似文献   
73.
落叶松毛虫对兴安落叶松6种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触角电位技术(EAG)测定了落叶松毛虫未交尾雌蛾、已交尾雌蛾、未交尾雄蛾对R型α-蒎烯、S型α-蒎烯、罗勒烯、S型β-蒎烯、水芹烯、莰烯等6种兴安落叶松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反应.结果表明:不同生理状况的落叶松毛虫对6种挥发物的7个浓度的EAG反应中,除对0.1 μg·μL-1水芹烯的EAG反应值是未交尾雌虫>已交尾雌虫>未交尾雄虫外,对水芹烯的其它不同浓度以及其它挥发物的EAG反应值均是已交尾雌蛾>未交尾雌蛾>未交尾雄蛾.未交尾雌、雄蛾的EAG反应差异显著(P<0.05),已交尾雌蛾与未交尾雌、雄蛾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表明已交尾雌蛾对寄主植物气味更为敏感.落叶松毛虫未交尾雌蛾、已交尾雌蛾、未交尾雄蛾对水芹烯的EAG反应均比较敏感.在暗周期内已交尾雌蛾与未交尾雄蛾的活跃期在20:00-4:00,与其羽化、交尾、产卵期一致.  相似文献   
74.
为了解不同丛枝菌根(AM)真菌在复杂性生态系统中的协同效应和功能互补性,以及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选取1年生青山杨(Populus pseudo-cathayana×P.deltoides)幼苗为研究对象,分别使用根内根孢囊霉(Rhizophagus intraradices,RI)、摩西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FM)对青山杨幼苗进行单一和复合接种(根内根孢囊霉+摩西斗管囊霉,M)处理,不接种处理(CK)为对照,分析不同接种处理对青山杨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AM真菌不同接种方式,对青山杨的生长发育影响不同,复合接种处理比其单一接种处理有利于青山杨的生长发育。复合接种处理(M)的青山杨的株高、地径、叶宽、叶面积、根系活力、叶绿素a质量分数、类胡萝卜素质量分数、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活性、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叶生物量、苗木质量指数显著(P<0.05)高于其他处理;叶绿素b质量分数显著(P<0.05)低于其他处理;叶长、叶片数、根长、根系平均直径、根系体积、根表面积、可溶性糖质量分数、根生物量、茎生物量均显著(P<0.05)高于RI处...  相似文献   
75.
害虫行为调节与森林害虫管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回顾、讨论了昆虫行为调节及其在森林害虫管理中的应用.将昆虫行为调节方法分为两类:长距离行为调节和短距离行为调节.讨论了刺激,如视觉及挥发性物质在森林害虫管理中的作用,并结合实例强调了树木的挥发性物质对森林害虫行为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6.
低剂量甲氧虫酰肼对舞毒蛾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采用药剂短期处理和连续处理,测定了低剂量LC_(10)和LC_(30)甲氧虫酰肼处理舞毒蛾4龄幼虫后,对其各项发育指标、营养指标及各发育阶段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LC_(10)和LC_(30)剂量甲氧虫酰肼能显著降低舞毒蛾幼虫成活率、化蛹率、6龄虫重及雌蛹重,与对照组相比,LC_(30)剂量处理24 h后,舞毒蛾5龄和6龄幼虫成活率、化蛹率、6龄虫重及雌蛹重明显降低,依次为48.89%、72.62%、62.22%、0.21 g和0.75 g,且LC_(30)剂量对幼虫和蛹的致死性较LC_(10)剂量明显,连续处理较短期处理明显,差异均显著(P<0.05).低剂量甲氧虫酰肼对幼虫营养指标也存在明显影响,LC_(10)剂量能抑制幼虫相对取食量(RCR),LC_(30)剂量能抑制食物利用率(ECI),且两者均能显著抑制幼虫相对生长率(RGR)(P<0.05).同时低剂量甲氧虫酰肼能导致舞毒蛾幼虫畸形,畸形率为62.53%.说明低剂量甲氧虫酰肼可取代高毒农药,用于防治森林鳞翅目害虫.  相似文献   
77.
资源分配对落叶松抗虫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落叶松对虫害的抗性可分为组成抗性和诱导抗性。文章综述落叶松结实期资源分配与组成抗虫性的关系及其对抗虫性的影响,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以其为落叶松的结实期防虫管理、营林措施等日常管护方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8.
采取随机取样调查法,对大兴安岭新林、加格达奇和哈尔滨地区阿城市玉泉林场、宾县松林林场的不同林龄、林型和林木位置的落叶松上的松瘿小卷蛾(Cydia zebeana)危害进行调查发现:松瘿小卷蛾对落叶松幼龄林主梢危害严重,虫瘿在树冠中、下部的分布明显多于上部(P<0.05),树冠各个方位的虫瘿分布无明显差异(P>0.05);林缘的虫瘿密度明显高于林内,混交林的虫瘿密度显著小于纯林(P<0.05)。在大兴安岭,松瘿小卷蛾于不同直径的落叶松枝条上均呈聚集分布,而在哈尔滨地区则呈均匀分布,两地分别有86.1%和80.6%虫瘿分布在直径为0.40~1.19 cm的枝条上。  相似文献   
79.
柳蛎蚧种群动态及测报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3年,在大庆市红旗林场,定期、系统地调查了柳蛎蚧1龄固定若虫、蛹、雌性成虫的死亡率以及初孵若虫、2龄若虫、前蛹、预蛹、蛹的发育进度预测模型。经检验,1龄固定若虫、蛹、雌性成虫种群数量变动的预测模型精度分别为97.80%、87.84%和97.12%。初孵若虫、2龄若虫、蛹的发育进度预测模型精度分别为95.75%、91.90%和95.27%。  相似文献   
80.
云南松毛虫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测定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测定和分析了云南松毛虫线粒体基因组特征,从线粒体基因组水平探究鳞翅目蛾类昆虫高级阶元的系统发育关系。[方法]采用Illumina HiSeq测序方法测定了云南松毛虫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参考鳞翅目昆虫已知线粒体基因组的全序列对其各基因进行定位和注释。采用tRNA Scan-SE 2.0在线预测云南松毛虫线粒体基因组tRNA基因的二级结构。基于线粒体全基因组的蛋白编码序列构建了鳞翅目13个科32种蛾类昆虫的系统发育树和松毛虫属近缘种间的系统发育树。[结果]结果显示云南松毛虫线粒体基因组全长15 443 bp,包括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22个tRNA基因,2个rRNA基因和一段长度为321 bp的A+T富含区,无基因重排,存在较高的A+T含量(80.0%)。13个蛋白编码基因中除了ND2和COX1,其余均以ATN做为起始密码子。9个蛋白编码基因共享相同的终止密码子TAA(ND2、ATP8、ATP6、COX3、ND5、ND4L、ND6、CYTB和ND1),其他4个基因的终止密码子都是残缺的,COX1、COX2、ND4以T为终止密码子,ND3以TA为终止密码子。22个tRNA基因中,除了tRNA~(Ser(AGN))由于缺少DHU臂无法构成三叶草结构,其余T均为典型的三叶草结构。整个线粒体结构与鳞翅目中目前已得到的其他昆虫线粒体基因组结构一致。[结论]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云南松毛虫与思茅松毛虫是完全不同的近缘种,与其他松毛虫亲缘关系也较远,云南松毛虫与6种近缘种的系统发育关系为:(((((油松毛虫+文山松毛虫)+赤松毛虫)+落叶松毛虫)+(思茅松毛虫+云南松毛虫))+家蚕)。鳞翅目蛾类各科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为:((((((((毒蛾科+灯蛾科)+夜蛾科)+舟蛾科)+(尺蛾科+(蚕蛾科+(天蛾科+大蚕蛾科))))+枯叶蛾科)+(螟蛾科+草螟科))+卷蛾科)+蝙蝠蛾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