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1篇
林业   33篇
农学   1篇
  10篇
综合类   22篇
园艺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青钱柳苗木质量分级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掌握青钱柳苗木质量分级标准,为贵州青钱柳栽培主要产区苗木检验提供依据,调查了贵州黎平青钱柳育苗基地的一年生芽苗育苗主要生长指标,通过主要指标相关矩阵并进行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提出以苗高和地径作为青钱柳苗木分级质量指标,分别采用逐步聚类和平均值±标准差2种方法开展了苗木分级,初步制定了1年生青钱柳芽苗培育苗木的苗木分级标准研究。其苗木分级标准为:Ⅰ级苗,HⅠ≥150cm、DⅠ≥1.00cm;Ⅱ级苗,150cmHⅡ≥100cm、1.00cmDⅡ≥0.65cm;Ⅲ级苗,HⅢ100cm、DⅢ0.65cm。  相似文献   
62.
珠防工程实施初期植物群落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在珠防工程区的典型地段设置样地并定期进行调查,对工程二期近三年植物群落的变化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珠防工程实施初期造林树种的高、径净生长量都比较小,针叶树普遍较阔叶树的净生长量大,并且随着造林年限的增加,高、径净生长量均表现为增加趋势;通过珠防工程的实施,植物群落朝着稳定的方向发展,生物量不断提高;在人工造林中,造林树种的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比重大于灌木、草本生物量;同一时间实施的珠防工程,人工造林的生产力比封山育林高;工程实施初期随造林时间的延长,群落的生产力表现出增加趋势;同一造林时间不同的群落类型,其生产力表现出很大差异:植被盖度及造林树种盖度增加最大,灌木次之,草本最小;植物物种多样性主要表现在草本种类的增加,灌木变化幅度较小,人工造林比封山育林更能促进物种多样性。  相似文献   
63.
黔中喀斯特地区不同林型春季土壤呼吸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及土壤呼吸叶室6400-09对黔中喀斯特地区5种林型的土壤呼吸速率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呼吸速率日动态均呈单峰型;马尾松林土壤呼吸速率的昼夜变化值比阔叶林平均高0.91 CO2 μmol/(m2·s),其中凋落物部分平均高1.50 CO2 μmol/(m2·s);呼吸速率日均值为马尾松林(4.41 μmol/m2·s)>柏木林(3.55 μmol/m2·s)>阔叶林(3.49 μmol/m2·s)>灌木林(3.32 μmol/m2·s)>针阔混交林(3.05 μmol/m2·s);呼吸速率日极差与El呼吸速率平均值的比值为马尾松林(40.56%)>灌木林(23.91%)>针阔混交林(23.29%)>阔叶林(18.46%)>柏木林(13.70%);凋落物占土壤呼吸速率的比重为马尾松林>针阔混交林>灌木林>柏木林>阔叶林;土壤呼吸速率与5 cm土温关联较大;土壤湿度与土壤呼吸速率值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64.
森林生态系统长期定位观测标准体系构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论述了我国森林生态系统长期定位观测的标准化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以及森林生态系统长期定位观测标准体系构建的重要意义、构建原则、构建目标和总体设计。提出了从森林生态站建站、运行管理、森林生态系统长期定位观测指标体系、观测方法、数据管理和数据应用等6个方面构建森林生态系统长期定位观测标准体系的总体方案,对于指导我国森林生态系统长期定位观测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加速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的标准化进程,促进森林生态站及其网络的健康有序发展,提升网络化研究能力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5.
土层浅薄和间歇性干旱是限制喀斯特区植物生长与发育的典型生境特征。为探讨天气条件对喀斯特区森林优势树种树干液流的影响,运用热消散式探针法,对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站固定观测样地群落的优势树种之一天鹅槭树干液流和天气条件进行为期1年(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的连续同步观测。结果表明:(1)树干液流均呈现昼高夜低规律,平均液流量为夏季(307.86 g/h)秋季(264.70 g/h)春季(194.05 g/h)冬季(71.89 g/h);(2)冬季液流整体变化较平缓,夏季液流日变化曲线均出现明显的峰,日波动极为明显,秋季林木生长代谢逐渐变慢,且液流日变化波动变缓;(3)季节和天气条件(日降水量)显著影响树干液流日变化曲线的波动范围和程度。  相似文献   
66.
黔中喀斯特地区3种林型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垂直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森林土壤有机碳库已成为全球碳循环研究的重点之一。研究以黔中喀斯特地区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和灌木林为对象,分析其土壤及枯落物有机碳含量。结果表明:0-80cm土壤剖面的有机碳含量和碳密度均值表现为阔叶混交林(19.10g/kg,18.62kg/m2)>灌木林(9.21g/kg,9.67kg/m2)>针阔混交林(8.38g/kg,8.60kg/m2),且差异显著(P<0.05),说明同一地区不同林型土壤有机碳的积累和存储不同;3种林型0-20cm土层有机碳含量和碳密度均最大,且与各土层之间差异均显著(P<0.05),并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说明森林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密度分布有很强的表聚性,因此,应避免人为活动干扰,增加植被覆盖和减少水土流失;3种林型的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土壤容重呈负相关关系,拟合度(R2)均较大,说明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土壤容重拟合方程均较好;3种林型枯落物现存量和有机碳含量差异均显著(P<0.05),说明同一地区,不同林型的枯落物的积累和分解能力不同。  相似文献   
67.
研究了贵州茂兰自然保护区喀斯特峰丛中部典型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群落特征、群落内种子植物的区系特点以及群落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茂兰喀斯特峰丛中部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群落由乔、灌、草及层间藤本植物组成,种类组成丰富,样地(1 800 m2)共有植物146种,分属55个科,其中种属比较多的科有樟科、壳斗科、山茱萸科、胡桃科、榛科等,群落无明显优势树种;群落以常绿树种、革质叶、高位芽植物为主;群落的植物区系与泛热带植物区系和热带亚洲植物区系的关系最为密切,热带、亚热带分布的属占65.31%,群落具有明显的热带亚热带植物区系特征。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生态优势度指数较高,群落结构复杂、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